巳时三刻,京都皇城文成殿。
“皇上驾到——”司殿太监的高喊声在殿内传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已恭候在朝堂的文武百官闻声跪下。
身着黄袍头戴冕旒的新皇站在龙椅前,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站于左侧之首的宰相柳诚明余光看向右侧空了一处的位置。
黄彪与昭华公主一事,他昨日便得到了消息,这事可大可小。
黄景钰昨夜进宫面圣,今日在朝堂上没有见到他的身影,看来,皇上是不打算放过黄家了。
再看向右侧之首面无表情的金允格,柳诚明低首,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这个朝堂,熟面孔愈来愈少,谁也想不到,早在三年前造反被先皇处死的三皇子能死而复生。
也没想到,在这三年内,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在后宫朝堂都有他的人。
更是想象不到,这位新皇仅仅上位两个月,现下边境无战事,百姓也得到了安抚。
太顺利,太过奇怪了。
“曜国使臣到——”传声太监的高喊声打断了柳诚明的思绪。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大殿门口,甚是好奇那传遍各国的活阎王是何模样。
只见一位身着黑袍面戴银色面具的男子缓缓进入大殿,他身形高大,步伐稳健,浑身散发着一股冷冽的王者气息。
男子走到中央,微微抬头,银色面具下的血眸冰冷锐利,大殿的气氛此时似乎变得有些沉重。
他身后跟着二十余人,但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他。
这人必定是陌寒枭……
不过好像与传闻中不太一样——他脸上戴的是银色面具,而非黑色面具。
针,落地可闻。
他,气势太过骇人。
“曜国使臣陌寒枭,参见秦国陛下。”
陌寒枭抱拳行礼,声音如同寒冰一般冷酷。
他身后的使臣团皆是按大秦礼仪下跪行礼。
文武百官见状心照不宣地偷偷抬眼看向神色自若的新皇,似乎早已料到此场面。
先前有听闻,曜国宁王只跪父母,也就是说,他只跪曜国天子,连接旨时,也得圣喻——站着接旨。
“免礼,平身。”
“谢皇上——”
场面是意料之内却又意料之外的和谐。
“宁王和众使臣一路辛苦,今日朕在宫中设宴,为尔等接风洗尘。”
众人随着陌寒枭谢恩后,一片静默。
陌寒枭立在一侧,眼神却始终冷漠如冰,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听说宁王此事前来,不止是为了秦曜两国联姻一事?”新皇笑道。
陌寒枭微微颔首,语气冷淡地道:“本王奉吾皇之命,一来商讨联姻一事,二来商讨两国贸易之事。”
皇帝微微诧异,眼中闪过一丝精明,勾了勾唇:“如此甚好,贵国若有意合作,必能互惠互利。”
陌寒枭微颔首,便未再接话。
孟飞和段氏兄弟心照不宣地低了头,他们主上从未让他们失望,就让新皇的话这么脆生生地落在地上。
“不知宁王脸上为何一直戴着面具?”
新皇话语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陌寒枭身上。
陌寒枭眸光微抬,对上新皇的视线,淡淡道:“脸上有疾,不便示人。”
眼底似笑非笑,无一丝温度。
说完便垂下了双眼。
“……”孟飞和段睿兄弟埋头不说话,他们主上说谎向来脸不红心不跳,信口拈来。
陌寒枭的回应让在场的众人皆是一惊,秦恪身躯微震,眉头也微微皱起。
秦恪的视线落在底下垂眸沉默静静站着的陌寒枭,不禁怀疑刚刚那双眼里闪过的杀意似是错觉。
“原来如此,是朕唐突了,男儿志在四方,宁王不必介怀。”秦恪的语气中听不出任何情绪。
“无妨。”陌寒枭淡道。
无妨……
文武百官暗道,他是真敢应啊。
“老臣听闻,贵国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皆尚未婚配,这次两国联姻,不知宁王这次来,是为哪位皇子迎亲啊?”柳诚明适时接话。
此话一出,不光是朝中大臣,曜国使臣团也都看向陌寒枭。
站在身后的孟飞和段氏兄弟彼此交换了个眼神,目光灼灼地看向身前之人。
他们今天一大早可都去赌坊下注了的,全身家当都押上了。
他们三人的目光太过炙热,陌寒枭不禁疑惑,微微侧身看向三人。
三人立即眨巴着大眼无辜地看向自家主上,不敢造次。
“使臣团可是有话要说?”秦恪的目光落在孟飞身上。
这下所有人都看向孟飞,孟飞惊觉不对,发现前后左右的人都在看他,瞬时如芒在背。
孟飞对上秦恪的视线,认命地出列,心底哀嚎。
那么多人,怎么偏偏看我?
此刻,全身家当似乎也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得先保命。
“回皇上,此次联姻,三位皇子都尚未婚配,于礼,长幼有序,自是大皇子——宁王。”孟飞不敢停顿,脊背发凉。
主上,我……我还有话没说完!
立刻接道。
“但宁王曾说过,若遇不到心仪之人,则一生不娶。”
语毕,孟飞没接到来自右前方的视线,瞬时松了口气。
全场哗然。
言外之意,看宁王。
“那就明日再议吧。”秦恪似是不经意看向陌寒枭,淡淡笑道。
柳诚明小心抬眼看向不甚在意的新皇。
莫非,皇上早有所料?
但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桩婚事,就两个字——随缘。
随后,新皇安排朝中大臣接待曜国使臣,便回了寝宫。
陌寒枭不喜热闹,也去了宫中安排的住所歇息。
曜国使臣以孟飞为首,同秦国一众大臣谈笑风生,随着礼部的指引移步殿外设宴处。
殿外的人愈来愈多。
见使臣团皆落了座,来参宴的人也找好自己位置坐下,都心照不宣地往曜国使臣那边望去。
宴会开始,乐师奏乐,舞姬载舞。
皇宫久违的喜庆热闹。
此时,御书房内,本应在寝宫歇息的秦恪正坐在案桌前批阅奏折。
“皇上,长公主来了。”吕公公刚回到宫中,就将去公主府宣旨的事一五一十地向新皇禀报清楚。
“宣。”秦恪合上奏折,摆了摆手,闭上眼,揉了揉眉心。
吕公公了然地走到门外。
“公主,皇上在里面等您。”
“嗯,多谢吕公公。”
黄莺青燕守在门外,看着秦箐华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二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地静站着。
秦箐华缓步走进内室,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从进宫起,映入眼底的景象都和记忆中的画面重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