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长安的那番话,他当然也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对方之所以不杀他们,是想着收服他们。
“他太可怕了,比姬无夜还要可怕,他既然能在这里等着我们,证明他早就知道这个计划了,那就说明,姬无夜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皮底下。”
“而且…他们的实力也很强,并不比姬无夜弱,值得我们赌一把。”
听到白凤的话,墨鸦并没有生气,反而欣慰一笑,这孩子终于长大了,会自己主动思考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他转头看向白凤,问道:“你说的,我都知道。”
“但你如何知道,这样做不是从一个牢笼跳到另一个牢笼里呢?”
白凤沉吟几息后,转头与墨鸦对视:“我相信他不是那样的人!”
通过这几次的交手来看,他觉得李长安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人,并不像姬无夜那般凶残狠辣。
看到墨鸦并没有出声,他接着道:“我们的运气一向不错,不是吗?”
白凤觉得还是应该赌一次,因为他觉得继续待在姬无夜身边迟早会出事。
“你说的没错,但我觉得还是再等等看吧。”墨鸦目光内敛,给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回复。
“走吧,先回去禀告将军。”
……
两天后,武遂城,秦韩交接之城。
这本是属于韩国的重要城邑,但在公元前293年,秦国名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击败韩、魏联军,夺取了武遂。
此后,武遂就成为了秦国的领土,秦国通过控制武遂,在这里驻扎秦国大军,可以有效地威胁韩国的都城新郑。
距离武遂城不远的树林小道中,一列马车车队缓缓而行。
马车内,嬴政高大威猛的身形挺直无比,脑袋微微扬起,目光深寂,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随意的坐姿却给人一种强大的威仪气势,让人心生恭敬,丝毫不敢逾越。
此刻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潜出韩国前,在紫兰轩中与李长安的最后一次对话。
“尚公子此行途中,还望珍重。”李长安脸色认真,嘱咐道。
闻言,嬴政剑眉微挑,轻笑问道:“哦,莫非先生觉得寡人这次咸阳归程尚有变故?”
对方暗藏深意的话并没有让他心生惊惧,脸上的表情仍旧从容不迫。
“尚公子归程途中是否再生变故,我不能未卜先知,但想来一定不会风平浪静。”
“哦,何以见得?”嬴政平静问道。
李长安淡淡一笑,脸上带着自信的光彩:“前任秦国使臣在韩遇刺不过数日,而下任使臣就能紧凑着时间再度赶来新郑,想必有些人对于新郑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而能做到这般料事先知、还有着如此权力的人,在秦国内屈指可数。”
嬴政目光深邃,不动声色。
李长安继续分析道:“所以,尚公子的危险并不在于韩国,也不在于黑白玄翦,而是在秦国!”
“随着尚公子这趟韩国之行,秦国内部恐怕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如今权力的野兽已经张开了锋利的獠牙,所以,尚公子这趟还需谨慎而行。”
简明透彻且直指核心的话,让嬴政的脸色瞬间变得低沉,想必他自己也清楚,只是内心一直不愿去相信,也可能是他并不惧怕这等风浪。
接着,李长安话锋一转:“尚公子身处咸阳如困孤舟,吕不韦把持朝政,华阳太后一脉暗蓄势力,宗室旧贵又各怀心思,三方角力之下,王权如风中残烛。”
闻言,嬴政瞳孔骤缩,双手不自觉攥紧拳头。
对方短短数语,便将他日夜忧虑的困局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他心中压制许久的怒火都忍不住上腾。
这时,李长安的声音突然变得高昂凌厉:“所谓军权出政权,欲破此局,尚公子还需掌握三柄利刃!”
“哦?长安先生不妨直说。”嬴政平复下躁动的心情,目光一亮。
“蒙恬、李信、尉缭子。”
嬴政跟着轻念出这三个名字,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蒙氏一族青年将领的英武身姿,以及陇西李氏子弟冲锋陷阵的悍勇无畏,但却唯独对“尉缭子”这个人感到陌生。
这个时期,尉缭子还没有入秦,也没有多大的名声,正是他郁郁不得志之时。
李长安也没有马上谈起他,反而话道:“蒙恬出自将门,自幼熟读兵书,善骑射,为人刚正不阿,其还有一胞弟蒙毅,通晓律法。”
“兄弟二人可谓一文一武,且蒙家世代忠于大秦,与吕相一脉素无瓜葛,若委以重任,尚公子便有了自己的耳目与臂膀。”
此刻,嬴政的脑海中浮现蒙骜老将军在朝堂上直言顶撞吕不韦的场景,心中微微一动,蒙氏一族执掌兵权,还真是一只蛰伏的猛虎。
但是…
嬴政眉头微微一蹙,凝声道:“蒙家确是秦国之栋梁,但如今蒙骜老将军年事已高,蒙恬尚且年轻,恐难于服众。”
作为大秦的王,他当然知道蒙氏一族在军中的威望,也知道蒙恬乃是蒙骜的孙子。
“这不更好吗?”
李长安深意一笑,娓娓说道:“身为大秦的年轻将士,热血方刚,这时才是与其多加走近的最佳时期,可让蒙恬先领偏师,以军功立威,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而且老一辈的将才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这天下终究还是年轻人的年下,待蒙恬成长起来后,蒙家的军权势必会掌握在他的手中,到时军权在握,何事不成?”
豪气壮阔的话语让人心情澎湃,此时嬴政亦是如此。
李长安继续补充道:“李信乃陇西李氏一脉的权贵子弟,此人心思敏捷,不惧权臣,也擅长兵家之术,可作为尚公子手中的利剑。”
“至于尉缭子,此人虽然名声不显,但他实际乃是一名兵家宗师,其早着有《尉缭子》一书,深谙‘兵以武为植,以文为种’之道。”
“尚公子若得此人,不仅能得统军大才,更可借其谋略制定东出之策,为日后横扫六国作好准备。”
此话一出,顿时让嬴政心中一荡,眼中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