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
“这是李明义同志,世界首富,连上面的领导都很关心的年轻人。”
柳主任那番话让陈台长心头猛地一颤,心想这年轻人来头可真不小,可是新华社多次表扬的国宝级大腕。
“哎呀,原来是首富李明义同志,久仰大名!”
“快请进!”
陈台长在前面带路,李明义紧随其后,把整个电视台逛了个遍。不过李明义对参观没什么兴趣,他心里只惦记着姜万孟这个人。
“陈台长,这儿是不是有位叫姜万孟的工程师?”
李明义随口这么一问,陈台长却立刻重视了起来,琢磨了一下回答说:
“有,我这就把姜万孟叫来,说有位贵客要见他。”
姜万孟四十好几了,平时话不多。听说台长找他,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他在电视台待了这么多年,见台长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每次去都是挨批的,这次估摸着也不例外。
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台长办公室,一看里面还有好几个陌生人,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姜教授,是李明义同志找你呢,人家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李明义笑着朝姜万孟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
“姜教授,我想请你到我们那儿工作,专门研究mpEG解压缩技术,年薪一百二十万港币,你觉得怎么样?”
这话一说出来,除了柳主任,电视台的领导们都愣住了。一百二十万?陈台长的表情最夸张,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一百二十万港币!我行吗?我也想去那儿!
要知道,台长的工资也就那么几百块,一年一万多块钱人民币就算高薪了,一百多万的年薪连想都不敢想。
姜万孟当时就懵了,心想:这不是骗人吧?跟我开玩笑呢?
电视台的新节目?
陈台长看出姜万孟的疑惑,直接递给他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
“姜教授,恭喜你!你被世界首富看中了,以后去了那儿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同事。”
电视台的领导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姜万孟,不仅能去那儿,还能拿到梦寐以求的高薪。
姜万孟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这是真的?世界首富邀请他去那儿?还给年薪一百二十万港币。
再一想,这个时代,那儿在内地人眼里可是个让人向往的富裕地方。
“李先生,我愿意跟你去那儿研究mpEG解压缩技术。”
李明义很满意,他知道Vcd影碟机的研究已经接近尾声了,眼前的姜万孟教授可是第一个研究出Vcd的人。
“很好,你的护照和身份问题都能解决,你的孩子在那儿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你就专心研究Vcd影碟机吧。”
Vcd影碟机里的压缩芯片,以华威科技的技术水平,制造出来轻而易举。
李明义这话一说,姜万孟彻底放心了,他也想借此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那天,李明义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一到就在**的芯片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Vcd影视技术的小组,姜万孟被任命为组长,并且为这个项目注入了五千万美元的研发资金。
在缅北,那个最大的民用机场——国际机场,是由果敢军和国泰航空联手打造的。现在已经有三十多架客机,能够直飞内地、**、澳门、**等十几个城市了。
“哇塞!每次来这里都有新发现!”
李明义刚下飞机,就觉得这个国际机场焕然一新,一点也没有缅北小镇的感觉,反而像是某个国际大都市的交通枢纽。
“大哥,这儿其实也不穷嘛!”
李明义旁边的李佳欣好奇地四处看,发现这个机场和启德机场挺像的,只是稍微小了点。
之前她非要跟着李明义一起来,李明义还跟她说缅北太穷了,结果现在看到眼前的一切,李佳欣开始小声嘀咕。
“嫂子,你是不知道,两年前这儿穷得叮当响,别说机场了,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旁的飞全开始向李佳欣介绍缅北的变化,梅艳欢在一旁听得特别认真。
“机场和路都是义哥出钱修的,现在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全靠义哥呢!”两个女人眼里都是敬佩。飞全看女朋友有点不对劲,赶紧吹嘘自己:“不光是义哥,我也有功劳,在果敢我也是个将军,只不过职位比大哥低点。”
梅艳欢一听,眼睛立刻瞪圆了!原来男朋友是将军?
看到飞全那得意的样子,李明义没拆穿他,苦笑了一下说:“行了,别聊了,吉米来接我们了。”
这次机场人特别多,毕竟吉米管理的地方有200万人,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呢。
吉米笑着迎了上来,和李明义拥抱了一下,打趣道:“义哥,你可真会当甩手掌柜,回香江都半年多了,现在才来看一眼!”
“这不是有你嘛!走,跟我说说,这半年果敢发展得怎么样了?”
李明义搂着吉米的肩膀,两人一起坐进了劳斯莱斯幻影的后座,李佳欣也自然地跟了上去。
“嫂子好!”
“你好,吉米。”
李佳欣笑得合不拢嘴,每次被人叫嫂子她都特别激动!虽然不是正式的,但至少是个候补的。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她也能转正!
李明义望着窗外,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里的繁华程度丝毫不输香江,而且这些都是鸿蒙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建的。
“吉米,房价一定要控制好,别被房地产的利闰冲昏了头脑。”
在果敢,高楼住宅是不允许私人开发的,全都由鸿蒙集团统一建造、统一定价,现在每平方米才1500元。
相比之下,香江的房价在同样收入水平下是这里的四倍,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移民到果敢的原因。
“义哥,咱们这儿因为收入丰厚、房价亲民,成了东南亚最抢手的居住地。每个月都有大批人移民过来,我真是既头疼又高兴,痛并快乐着。”
李明义一听就乐了,移民潮意味着果敢今非昔比,过去是人人畏惧的金三角中心,现在一步步转型成了宜居之地。
“不过,人多地少,现在土地快不够用了。”
吉米递给李明义一份人口分布报告,显示超过150万人挤在这30平方公里的地盘上。
“这事简单,把东山区也纳入管理范围,建个经济开发区,把主城区往外扩一扩。”
李明义处理这事得心应手,虽然前世没实际操作过,但看得多了心里有数。
“好嘞,义哥!”
吉米纠结了好久的问题,李明义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这就是有远见,前世他总关注新闻动态。
“经济一直攀升,连续六个月增长都在50%以上,芯片行业势头最猛!”
李明义看完报告挺满意,手机、传呼机、芯片这些是主要产业,果敢这边几乎没人失业。
可以这么说,只要不偷懒,在果敢混口饭吃没问题,发大财不敢说,但过上小康生活肯定没问题!
“怎么这么多人都往这儿挤?”
不光是正常移民,还有很多人觉得滇省那边偏远落后,没赶上80年代的好时候,看到果敢富裕了就来了。
这是李明义没想到的,前世这儿是割肾的黑暗地带,现在居然成了香饽饽!“统计一下,让这些没身份的人落户,只要是华人就行,优先办理!”
那些黑人、越南人,靠边站吧,招他们进来干嘛?一个个就知道白吃白喝。
让他们去别处蹦跶吧,别在这儿碍眼。
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下一步就是扩大地盘了,没有战略纵深,怎么守住这些年打下的江山!
“行了,这几年你辛苦了,吉米!最近两年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吉米一听这话脸就红了,支支吾吾地说:
“义哥,我快结婚了!”
李明义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笑着打趣道:
“是哪家的姑娘?到时候结婚我给你包个大红包!”
李明义也为兄弟感到高兴,飞全、吉米他们都有了归宿,人生算是圆满了。
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李明义上午去军部参加经济会议,下午又跟一帮人开会,王战、谢勇、丧邦、医生他们都在场。
军事会议可以带家属参加,李明义穿着便装,其他人穿着军装,不过只有四个是将军,剩下的都是校级军官。
……
果敢民族军经过几轮扩编,现在有四万五千人,分成三个军:血杀军、玄甲军、羽林军。
羽林军是边防部队,一万五千人,驻扎在边境小镇上,一般不出任务。
这支队伍是众所周知的果敢军,但另外两支就显得特别神秘,大家都不太清楚果敢军具体是什么时候组建的。
在这支部队里,超过三分之二的士兵都是李明义亲自招募的死忠粉,忠诚得不得了!
李明义手下的那些士兵,一个个都是他的铁杆粉丝,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有将领背叛。要是真有人胆敢背叛领袖,那些狂热的士兵会立刻冲上去把他撕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