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村的深秋,枯黄的落叶在风中打着旋儿,林婉拄着竹杖穿行在村巷间。她的衣衫已洗得发白,却依旧保持着整洁,腰间挂着的布袋里,装着苏瑶新研制的草药。自从那场大战后,她虽然失去了记忆,却仿佛将医者的本能刻进了骨子里,但凡听到村民的呼唤,便会毫不犹豫地赶去。
这天,林婉刚为一位摔伤的孩童敷完药,便听到不远处传来孩童的惊呼声。“林婆婆,快来看!”虎娃拽着她的衣角,将她带到村头的废墟旁。这里曾是初代实验室的旧址,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林婉的竹杖刚触碰到地面,便感受到细微的震动,那是某种生命力在破土而出。
“是星星!会发光的星星!”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林婉蹲下身子,摸索着触到了一片柔软的苔藓。指尖传来的触感异常熟悉——潮湿、细腻,却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黑砂气息。她心中一动,将苔藓凑近鼻尖,一股清新的药香扑面而来,与记忆深处那场黑砂灾难的腥臭味截然不同。
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苏瑶闻讯赶来,手中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奇异的苔藓。它们通体泛着幽蓝的荧光,在夜色中宛如繁星点点,更神奇的是,只要将苔藓敷在伤口处,疼痛便会迅速减轻。“这是黑砂的残余与地脉融合后的产物。”苏瑶的声音中带着兴奋,“它们不仅无害,反而能吸收病气!”
林婉若有所思地摸着苔藓,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些模糊的画面:黑衣少女的虚影、初代实验室的祭坛,还有自己与黑砂抗争时的场景。这些碎片如同走马灯般在她脑海中旋转,让她头痛欲裂。她扶着墙缓了缓,却在无意中发现,苔藓的汁液滴落在地面后,竟自动排列成某种古老的文字。
“这是...医道符文!”苏瑶惊呼出声。她立刻取来纸笔,将这些文字拓印下来。经过连夜研究,她发现这些符文记载着一种全新的诊疗方法——无需复杂的仙术,仅凭观察苔藓在患者身边的变化,就能判断病情。林婉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突然伸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无目医经”。
“林姑娘,你...想起来了?”苏瑶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林婉却摇摇头,眼神清澈而迷茫:“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写这些,只是觉得...这些文字就该这么写。”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医经”二字,仿佛在触碰一个沉睡已久的灵魂。
从那以后,槐树村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林婉每天清晨都会收集星苔,将它们分装在小竹筒里。村民们若是身体不适,只需将竹筒放在枕边,星苔便会根据病情发出不同强度的光芒。而林婉则在苏瑶的帮助下,将自己对医道的感悟与星苔的特性结合,逐渐完善着《无目医经》。
这日,一阵狂风突然席卷村子,将晾晒的草药吹得漫天飞舞。林婉追着草药来到村口,竹杖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住。她弯腰摸索,触到了一块刻着“青囊驿”的牌匾。牌匾上布满尘埃,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记忆的碎片再次闪现,她仿佛看到秦天明站在这块牌匾下,微笑着向她招手。
“原来...这里曾是我们的医馆。”林婉喃喃自语。苏瑶赶来时,正看到她用布巾仔细擦拭牌匾。当最后一点灰尘被抹去,奇迹发生了——牌匾上的字迹突然发出柔和的光芒,与星苔的荧光交相辉映。周围的村民纷纷围拢过来,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眼中满是敬畏与感动。
深夜,苏瑶在实验室旧址进行最后的研究。她将星苔的样本与之前发现的金属盒放在一起,试图解读其中的奥秘。突然,金属盒上的星图再次亮起,投射出一段新的影像:一个巨大的机械堡垒漂浮在宇宙中,堡垒的核心处,闪烁着与秦天明石像残块相同的能量波动。
“跨界医盟...正在集结...”机械苏瑶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黑砂的源头...来自更遥远的黑暗...”影像消失前,一道红光锁定了槐树村的位置。苏瑶握紧拳头,看向窗外被星苔照亮的村落。林婉的身影正在药田间穿梭,竹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如同古老而坚定的鼓点。
“新的挑战要来了。”苏瑶低声说道,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将星苔的种子小心地收好,这些看似脆弱的生命,或许将成为对抗未知威胁的关键。而在星空的彼端,某个巨大的阴影正在缓缓苏醒,注视着这个曾经战胜过黑砂的小村庄,等待着下一次交锋的机会。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槐树村的医者们,永远不会放下手中的银针与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