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21号的货舱在暴雨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吴欢用匕首撬开最近的铅封箱,防辐射内衬里整齐排列着十二支不锈钢管,管壁上的冷凝水在电筒光下泛着幽蓝。
\"不是铀矿石...\"核专家戴上手套,旋开管盖后愣住,\"这是...海水?\"
潘莉突然夺过钢管,指尖抹过内壁的白色结晶:\"高浓度氘化水!\"
她颤抖着翻开日志,指向某页被撕毁的残角,\"文娟当年截获的根本不是铀,是重水走私!\"
日志残页上的日期触目惊心:1998年6月18日。正是潘文娟牺牲前一天。
\"Jh-w...\"吴欢猛然醒悟,\"Jiang hui's heavy water(江辉的重水)!\"
陈默的手机突然亮起警报。
海事局发来的检测报告显示,政协天台缴获的\"铀粉末\"实则是氧化铁掺钋210——与离心机房里的假样品完全一致。
\"全是障眼法。\"潘莉划开平板调出海关档案,\"真正值钱的是这个——\"
屏幕上显示着1998年的进出口记录:某国以\"核电站维修\"名义,进口了二十吨\"去离子水\",而审批人正是时任技术处处长江辉。
\"看提单签名。\"
她放大图片角落。收货方代表签着\"J.ha\",而验货栏里,潘文娟用红笔打了个问号。
货舱突然剧烈摇晃。吴欢扑到舷窗前,看见三艘海警船正呈包围态势逼近,而更远处,那艘标着\"科考船\"的白色舰艇正在调头。
\"那不是我们的船!\"核专家指着舰艏吃水线,\"看那个伪装炮位!\"
临州市委会议室 沈国华将卫星图片推到江辉面前:\"解释一下,为什么你名下的离岸公司,连续三年向这艘'科考船'支付停泊费?\"
照片上,白色舰艇的船舷编号虽然模糊,却与海关档案里1998年那艘\"海巡21\"完全一致。
\"栽赃!\"江辉的袖扣在桌面磕出轻响,\"我根本不认识——\"
\"那这个呢?\"沈国华播放录音。背景音里有规律的\"滴答\"声,经过技术处理后浮现出江辉的声音:\"...老领导放心,文娟查不到船上去...\"
江辉面如死灰地盯着录音笔:\"这不可能...当年所有的...\"
\"所有的录音带都销毁了?\"沈国华拉开抽屉,取出贴着\"S.Z\"编号的老式磁带,\"除了这盘沈振国局长亲手藏在钢琴里的。\"
窗外传来直升机轰鸣。
吴欢带着氘化水样本冲进会议室时,江辉正瘫在椅子上喃喃自语:\"他们答应过...只要重水...就放过我女儿...\"
\"你女儿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导师,\"吴欢将船票扔在桌上,\"就是金昊吧?\"
省委机要室 。
投影仪将三组影像并排投射: 左侧是1998年潘文娟的工作照,她背后的海关黑板上写着\"6.17 海巡21特检\"; 中间是上周无人机拍到的白色舰艇,放大后的舰桥玻璃反射出戴金丝眼镜的侧脸; 右侧则是实时卫星图,显示该舰正驶向公海,但航迹分析表明它将在12小时后转向某国军港。
\"全对上了。\"沈国华用激光笔圈出三张图共有的细节——每艘船的烟囱侧面,都有个不起眼的海鸥标记,\"这是个延续二十四年的跨国走私网。\"
吴欢突然指向新解密的录音文字稿:\"这里提到的'老领导'是谁?江辉始终不肯说。\"
\"因为他不敢。\"白发苍苍的沈振国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泛黄的会议纪要,\"1998年6月15日,省委常委会通过了临州港外资引进方案,投赞成票的除了何金锋,还有——\"
纪要末尾的签名栏里,\"方志远\"三个字力透纸背。
颐和路17号 凌晨三点,吴欢独自返回老干部活动中心。
月光透过破旧的窗帘,在钢琴键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按下录音里提到的中央c键,琴箱深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咔嗒声。
暗格第二层缓缓滑开,露出潘文娟遗留的最后一封信: \"若你找到这里,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转移重水。 记住,海鸥标记的船不止一艘。 真正的'Jh'从来不是江辉。 文娟绝笔\"
信封里还附着一张烧焦的纸片,残留的印刷体写着\"...计划:用台风掩护...\"。
窗外,今年第7号台风\"山猫\"正在逼近。
气象局的路径预报图上,台风眼将在一周后经过——某国海军演习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