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窗外虫鸣渐息。
陈平安小屋内的油灯,依旧散发着温和的光芒。
自从修炼了“归元诀”,陈平安的精力比从前旺盛了不止一筹。
以往读书到深夜,便会感到困倦。
如今,即便是通宵达旦,也依旧神采奕奕。
这让陈平安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白日里,陈平安依旧如常温习科举相关的经义、策论,为即将到来的府试做准备。
而到了夜晚,当家人都已入睡,万籁俱寂之时。
陈平安便会沉下心神,进入脑海中那座神秘的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仿佛一个无底的宝藏,等待着陈平安去发掘。
起初,陈平安在图书馆中查阅的,大多是与科举应试相关的典籍。
或者是一些实用的技艺,如医术、农学之类。
但随着对图书馆的了解加深,以及自身眼界的开阔。
陈平安的阅读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展。
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些“正经”的经史子集。
而是开始广泛浏览诸子百家、历史杂记、地理方志、神怪异闻等各类“闲书”。
儒家的仁政爱民,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严刑峻法,墨家的兼爱非攻……
不同学派的思想碰撞,让陈平安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立体和深刻。
那些尘封的历史杂记,记录着王朝的兴衰更替,英雄的叱咤风云,以及无数不为人知的秘辛。
让陈平安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历史的波澜壮阔。
地理方志,则详细描绘了大夏王朝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以及周边列国的疆域和习俗。
让陈平安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这些看似与科举无关的“闲书”,却极大地开阔了陈平安的眼界。
加深了他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乃至更广阔历史背景的理解。
也为他日后撰写策论,甚至为官从政,储备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更宏大的视角。
在浏览这些典籍的过程中,陈平安还有了新的发现。
图书馆中,并不仅仅只有文字记录。
在一些相关的典籍旁边,还配有许多精美的图谱和简要的注释。
比如,在一些讲述古代工程的典籍旁,便有水利设施、城防建筑、攻城器械的详细图样。
在一些介绍典章制度的书籍旁,则有官员服饰、礼仪规范、宫廷布局的图解。
甚至,在一些讲述兵法谋略的书中,还能看到古代战阵的排列方式和兵器铠甲的形制图。
这些图谱,清晰直观,配上简明扼要的注释,其价值之大,难以估量。
若是放在外界,任何一幅流传出去,恐怕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个发现,让陈平安对图书馆的认知,再次发生了改变。
这座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储存着海量书籍的“书库”。
更像是一个包罗万象,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信息库”。
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从典章制度,到百工技艺……
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意识到这一点,陈平安对守护这个秘密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
这座图书馆,是属于自己的最大奇遇,也是自己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最大依仗。
绝不能让任何人知晓它的存在。
这一晚,陈平安如往常一般,在图书馆中遨游。
随手翻开一本名为《大夏开国拾遗》的杂记。
这本书,并非正史,而是记录了一些大夏王朝开国之初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
大多荒诞不经,不足为信。
陈平安也只是抱着随意浏览的心态,一目十行地翻看着。
忽然,书页中的一段模糊记载,引起了陈平安的注意。
“……太祖起兵之初,屡遭败绩,粮草断绝,困于雁荡山。忽有异人自称‘鬼谷’门下,献奇策三条,助太祖脱困。后太祖欲奉为国师,异人坚辞不受,飘然而去,不知所踪。或曰,此乃天命所归,神人相助也……”
这段记载,语焉不详,更像是民间杜撰的传说。
但“鬼谷”二字,却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陈平安的脑海。
鬼谷!
鬼谷先生!
难道……
陈平安心中一动。
连忙仔细回忆着鬼谷先生的言谈举止,以及那座神秘的山谷。
老先生曾说,那地方名为“鬼谷”。
而这本杂记中,又提到了“鬼谷门下”的异人,曾在大夏开国之初,帮助过太祖皇帝。
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如果鬼谷先生,真的与大夏王朝的开国有某种渊源。
那他的身份,恐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加神秘和尊贵。
陈平安的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
这个发现,让他对鬼谷先生的来历,更加好奇起来。
也让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与鬼谷先生的这次相遇,或许并非偶然。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将自己与这位神秘的老者,以及这个王朝的某些秘密,联系在了一起。
陈平安合上那本《大夏开国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