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宝山上门报喜的时候,差点没认出人。
“你挖煤去了?”
金财财横了他一眼,“我有那么黑吗?”
他嘿嘿直乐,“跟我比自然是白的,但是跟你之前比,那真是黑了不少。”
“我们暑假去昌平锻炼去了,忙活了一个月,刚回来。”
“那怪不得来好几次家里都没人,今年太阳是毒。”牛宝山点头。
他媳妇生了个小子,五斤一两,不胖,但是也不瘦,医院里产妇独一份。
“真好,起名儿没有?”
“没呢,先‘大淼’这样的叫着呢。”今年天气干啊,戴兰兰养的仙人掌都蔫巴巴的,想着带点雨水才叫了这么个小名。
“行,那我改明儿去看看大淼去。”金财财笑着说。
从邻近村子买了点西瓜,临走给了定金,叫人给送到城里来,也就是这两天了。
若不是说了送来给点粮票做辛苦费,人家还不愿意来呢。
进步公社的水沟子都干了,小麦收的晚,就是因为全体社员齐上阵,肩挑手扛汲水灌溉,总算是在灌浆前期保证了一定的水分。
这也是幸亏公社附近有大河,不然像是别的公社,从井里挑水灌溉,杯水车薪,还闹得井水水位下降,村民喝水都困难。
今年的旱情已经成为定局,黑市上物价飞涨,一斤粮票黑市价格是三块、全国通用粮票是四块,一张京市面粉票黑市价格是五块。
就这还很抢手。
大多数工人工资三四十块的情况下,黑市的价格可以说很贵了,但是贵也要买,不然就得饿着。
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得了儿子,牛家并没有大办,只叫了俩儿子的小家在老房子聚了聚,亲戚们有的实在拿不出东西,甚至有送了两根鞋带的。
牛宝山也是跟金财财分享一下喜悦,并没有叫她拿东西的意思。
有了儿子当然高兴,可是却不能好好庆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戴兰兰奶口不好,但婴儿是有奶证的,每天两瓶,每瓶半磅,暂时够吃,也只是暂时。
到一周岁,份量减为一瓶,加代乳粉(用黄豆粉、大米粉和少量奶粉掺兑)一斤和古巴糖二两。
家里之前买了不少吃的,可是也只有主食,下奶的东西金贵的很,鸡蛋都是一个一个买,多了买不着。
小孩儿一天天长大,胃口也一天天变大,奶不够喝,做妈妈的和孩子一起哭。
花钱花粮票买到了别人的奶证,但是这事也不长久。
他总觉得对娘儿俩有愧。
“实在没办法了,找的林大娘,她在饭店,总能想点办法。”
牛宝山叹气,总麻烦别人不好,但要不是没办法,他是不愿意总为难别人的。
林秀娥给费了大劲弄了两次猪蹄,家里配着黄豆炖了,戴兰兰的奶才算是通了。
“妞妞,在家呢吗?”这时候,张天明也来了,见到牛宝山,就知道他是在说这个事。
“巧了,我正想找你呢,哥们儿从连爷那儿捞摸了两张奶粉票,你拿去吧,先叫孩子吃饱。”
连爷是黑市上面的人,现在去联络他们风险很高,牛宝山重重地拍了拍张天明,一切尽在不言中。
金财财眨眨眼睛,“宝山叔,我去乡下助农刚回来,前两天去下篓子了,今儿咱们去芦苇河看看吧,没鱼虾也好。”
“走!”张天明过来也是好几次没找着小姑娘,听邻居说是劳动锻炼,具体去哪儿不晓得。
“你放了几个篓子?”
“五个。”
到了芦苇河,金财财指点了一下放篓子的地方,牛宝山一马当先,脱了衬衣就跳进了河里。
最后三个篓子里都有鱼,不光有鲫瓜子,还有泥鳅、黄鳝和王八?
两只王八都把脚卡进了篓子缝隙里出不来,真是十分凑巧。
这下子好了,四种里三种都是通乳的。
牛宝山乐得不行,一双牛眼直勾勾看向金财财,“叔用牛肉干换成不?”
他家有内蒙的亲戚,每年都会寄点肉干过来。
“行啊,怎么不行?”金财财欣然同意。
弄了点带虫子的鱼食,又放篓子里,张天明看得稀罕,“鸟枪换炮啊,这是什么饵料?”
“一些水里的鱼虫,还有蚯蚓干蚂蚁末,我们住的村里大队长的爹特别会钓鱼,我跟他学的配方。”
配方是真管用,金财财花了三块钱呢。加了点鸡蛋和玉米粉混合,无敌。
“那我可要试试!”总去钓鱼,大多数空军,张天明有些不信邪,现在饵料在手,那是说什么都想甩两竿。
“你跟宝山叔分了吧,钓上鱼了分我点。”金财财说。
牛宝山带着收获给她送回家,又去拿了鱼竿跟张天明汇合了,下午搞了两桶鱼回来,
一路上两个人被截住问了无数次,这样的战绩如今可少见,他俩分了一小半桶鲤鱼和草鱼给金财财,又问她要了点饵料,决定今天要钓到天黑!
他俩没进院就走了,李奶奶见了一溜小跑就来了金家,“闺女,这鱼你也吃不完,奶奶拿桃酥跟你换啊……”
这现在物资多紧张的,发了副食品票却买不着东西,这种感觉谁碰见不糟心?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孩子病了痛了,撒个娇想要好吃点,拿啥给?买都买不着东西。
倒是偶尔有高价点心糖果,这钱花的别提多心疼了。
现在见着难得的荤腥,谁还顾着脸面,肯定是要上来问问的。
还好别人没瞧见,要是瞧见,肯定也要上门问的。
金财财给换了一条鱼,收了一块钱。
当初她跟人换大鱼,才换了五毛,现在足涨了一两倍呢。
下午送西瓜的来了,正是热的时候,街上没什么人乱跑,西瓜都用破草席遮住了,金财财连忙叫人拉到了院子里,给拉货的人拿了一玻璃杯凉白开。
“师傅慢点喝,院儿里有水龙头,您打水洗洗手,别中暑了。”
“哎呀,这天儿热的邪门。”拉车的俩人在水管儿边上狠狠洗了头脸,觉得清凉了很多。
得了金财财的粮票和钱,郑家父子都很高兴,“多亏有您,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西瓜不当吃不当喝,当然还是粮票能救命。
这是他们好几户养在荒地里的西瓜,原想着挣个活钱,没想到天这样旱,庄稼收成不好,反而要靠这东西糊口。
“大叔,走了半天饿了吧,饭店里的馒头烙饼是不收粮票的,要是咬咬牙,也能去吃一顿。”金财财只能这样提醒。
“好、好!我们还真饿了!”父子俩接收到话里的意思,眼睛一亮,决定晚饭就在城里吃了,大不了摸黑回去,反正闭着眼他们也知道路咋走!
贵点总比没得吃要好!饭店肯定是能带走的,到时候买上几包馒头,几家人分一分,也能吃顿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