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生活几天后,萧宁夏渐渐适应了这里的作息。
每天清晨,随着起床号的响起,萧宁夏就起床、洗漱,然后煮早餐,偶尔不想动手也会到食堂打了饭回来吃。
这里的有些条件虽然比不上家里,但军营里的严谨、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踏实,每天的家长里短也让她享受这种慢节奏的日子。
今天谢沐晟休息,两人准备一起去军区服务社购置些日常用品。
几个随军的家属带着孩子在那里挑选蔬菜、海鲜,见两人走过来,都热情地打招呼,“谢营长,带家属来买东西啊?”
谢沐晟点点的头,和萧宁夏一起喊了声嫂子好。
她们打量着萧宁夏,觉得这小媳妇看着白白嫩嫩的,一看就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看起来和谢营长很般配。
“今天的海鲜种类比前几天多,你喜欢吃这些吗?”一位穿着朴素的嫂子热情地问萧宁夏。
“喜欢的,我也买一些。”萧宁夏顺着这位嫂子的指引,弯着腰自己挑选着,她指了几只虾叫谢沐晟帮忙抓出来装好,然后请教了看摊子的嫂子帮忙选了四只大螃蟹。又拿了一些葱、姜、蒜。
“嫂子,我就要这些了。”
“好嘞,给你装上,一共一块八。”
付了钱后,萧宁夏告别几位嫂子又去看其他的物品,谢沐晟提着东西跟在她旁边。
两人满载而归。
“晟哥,我们将院子里这块空地翻出来,也像张大嫂那样种一些菜吧。”张大嫂就是张国栋的媳妇,名叫陈红梅,不过大家都习惯叫她张嫂子。
“行,下午我就来翻地,你想想种哪些菜。”谢沐晟基本不会拒绝她提出的想法,能满足的他都会努力做好。
“葱蒜这些每天要用的肯定要种,其他的我去问问张大嫂看看这个时间种什么合适,顺便看能不能换些种子。”
“好,”谢沐晟一边清洗虾和螃蟹,一边应着。
萧宁夏也从米缸里舀出大米来洗,洗好就倒入水放在炉子上蒸着。然后拿过葱、蒜和青菜开始洗。
他们中午一起做了红烧大虾、清蒸螃蟹,再加一盘青菜就是一桌大餐了。
饭后谢沐晟去翻地,萧宁夏拿了一把糖去隔壁。
“嫂子,在家吗?”萧宁夏敲了敲门,大声喊。
“在嘞,你直接进来吧。”陈红梅正在家里给孩子纳鞋底,她家一个儿子一个闺女,都是正调皮的时候,整天上蹿下跳,特别费鞋子。
萧宁夏说了来意后,陈红梅立马热情地介绍能种哪些菜,该怎么种,还将自己留的菜种分了部分出来。
“谢谢嫂子,你懂得真多,这几块糖留给孩子们吃。”萧宁夏将手里的糖放在桌上,然后接过了种子。
“这算什么,我就会这些了。快把糖拿回去,这些种子都是自家留的,不值当啥。”陈红梅一把抓起糖,想让萧宁夏带回去。
“嫂子,这是我这做婶婶的给孩子们的一点小心意,不要拒绝嘛。”萧宁夏不会这种拉扯,怕她还要塞回来,赶紧告辞跑回家了。
陈红梅伸着手,好笑地看着那个急切跑走的背影,也知道了萧宁夏是真心给糖,也是真的脸皮薄,就安心收下糖,没去纠结了。
“怎么急着跑回来了?”谢沐晟正翻着地,就见萧宁夏气喘吁吁地回来。
“我怕陈嫂子和我拉扯糖的事,你知道,我最怕这样了,就直接跑回来了。”萧宁夏刚一下跑太快了,虽然距离不长,但对于长期不运动的人来说还是有点累的。
下午等地翻好后,谢沐晟就带着萧宁夏将能种的菜种种了下去。当然,主要是谢沐晟动手,萧宁夏在旁边打打下手。
看着收拾齐整的菜地,萧宁夏向谢沐晟竖起了大拇指,“看来我们谢营长不仅武力值高,还是一个种菜小能手呢!”
“那是,以后种菜这事就交给我了。”谢沐晟挑挑眉,假装一脸骄傲。
“行,那谢营长晚上想吃些什么?本大厨做来犒劳一下你。”萧宁夏靠过去搂住某人的脖子,奖励了一嘴。
两人就晚上的菜色好好讨论了一番,不仅动嘴讨论,还动手动脚了。
…………………………………………
这天,谢沐晟训练回来,表情稍微有点严肃。
萧宁夏比较少见他这样,“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夏夏,你想去工作吗?”谢沐晟今天在路上撞见隔壁团的二营长和他媳妇在外面吵架,具体内容就是二营长媳妇想出去工作,但家里没人看孩子,二营长老家的爹娘又不愿离开故土等等,为这些矛盾两人在外面吵得差点打起来。
“不想啊,暂时没这打算。”萧宁夏是知道谢沐晟也不愿意自己出去工作的,因为这边的好岗位都有人了,另外一些还能招人的岗位又是些体力活。刚来的时候谢沐晟就和她分析过,他们有存款,都认为这种工作不必去做。
而且萧宁夏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规划了,除非还能找到之前那样宣传部的工作,不然她就打算自己写一些东西去报社投稿了,她想将自己的兴趣发展为职业。
“嗯,我们不着急,不管你想工作还是不想工作,我都支持你,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我说。”谢沐晟是愿意尊重萧宁夏的想法的,可不想两人意见不一致而影响感情。
“我知道你会支持我的。”萧宁夏笑眯眯地投入谢沐晟的怀抱,然后抬头看着他继续说,“你下次休息的时候我们去这边的县里看看好不好?我想去逛逛。”
“可以,等休息日我们就去。”
休息这天,两人按照计划坐军营里的采购车去了县里。
这个海岛上的城镇比老家那边看着还要陈旧一些,但萧宁夏依然逛得兴致勃勃。
她偶然在一个理发店旁边看到了一间小报社,上面写着阳城市报分社,萧宁夏赶紧拉着谢沐晟走过去。
从外面看过去,里面桌椅不多,到处都是书籍报纸,站在门口都能闻到那股墨汁味,不是很好闻。
“您好,请问你们这边收个人写的稿件吗?”萧宁夏看见一位面相和蔼的中年人正在喝茶,就走过去问。
“收啊,那边架子上挂着呢。直接过去看就行。”中年人见多了一些年轻人想通过投稿赚取稿费,但真正达到要求的人少。他随手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木架子,上面挂着一些报纸。
“好的,谢谢。”
萧宁夏走过去仔细查看,果然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收稿相关的条件以及投稿的步骤等内容。
可惜这时候没有手机,不能直接拍照保存。幸好她刚买了两本笔记本和笔。
萧宁夏从随身背的包里拿出本子和笔,将自己需要的内容都记下来,重点核对了一遍邮寄地址和稿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