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
她猛然间回过神来,清早的太阳哪能透过头顶的窟窿晒到她的脸,起码得是早上八九点甚至更迟才行。
她们全家的生物钟没一个生效,导致所有人全都呼呼大睡睡过头了。
桑榆连忙将人都叫醒,她本来还打算今日早些起床,去岭南城里卖糖的,希望现在还能来得及。
直到被叫醒,桑永景还是一副没睡醒的模样:“嗯?什么时辰了?”
他年纪大了,昨日又进山和野鸡展开一番殊死搏斗,体力消耗过大,再加上熬夜到很晚,要不是桑榆叫醒,指不定得睡到什么时候。
“辰时快到巳时。”没有手表桑榆只能粗略估算一下时间,看太阳的移动位置,应该大差不差。
“什么?”桑永景噌得一下坐起身,一边整理衣物一边问:“怎么不早些叫我?”
桑榆:……我还指望你们叫醒我呢。
得亏头顶有个窟窿,让太阳照进来,不然怕是日正中天一家人也不会醒。
如此一想,桑榆就觉得自己阻止桑永景补房顶这个决定特别正确。
其实刚到棚子住下没多久的时候,桑永景便提过要补顶。在这里住着,万一下雨,那可真就是外面大雨棚内小雨。
建议是好的,事情办好也是对全家有利的,但桑榆还是否决了。
一来他们都不会补顶,看似简简单单,抓把干草盖上去就行。实际上得编织牢固、上层压下层,有一丝缝隙就会漏水。
她是真怕没把窟窿补好,倒把旁边好好的棚顶也给搞坏了。
二来,她们那时候都不知道哪有梯子,总不能飞上房顶。
于是这件事就被她搁置下来,等后面有能借梯子的地方,桑榆又动了盖新房的念头,这里也就没有修缮的必要。
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埋怨或自责也无济于事。
桑榆心态很好,慢悠悠的往昨晚剩下的鸡汤里兑水,再加上些蒲菜、山药和盐,一顿简简单单的早餐完成。
吃完以后,她和桑永景带上一篮子的糖准备往岭南城走。
若按她的意思,她自己一人过去就行,但桑永景不放心,非要和她一起去。
那就一起吧,多个人多个照应,正好她到时候可以去逛逛别的摊位。
多了解竞争对手一分,自己才能多一条胜算。熬糖不是个能长久挣钱的法子,得走一步算三步,提前想好未来才是。
不知道她的打算,桑永景只觉得让她一个小姑娘单独出去,要是遇上些泼皮无赖不好办,自己跟着去也能壮壮声势。
她们要走的时候,桑兴皓忽然抱住桑榆的腿死活不撒手,脑袋埋在她的腰上,她想迈出一步却根本迈不动。
“小弟,你想做什么要说出来,不说话只用蛮力是行不通的。”桑榆多少猜到他的心思,却装作不知道。
桑兴皓原本想着自己这样就肯定能如愿,却没想到桑榆会这么跟他说话。
他抬眼怯生生的看了眼桑榆,见她没有生气,心中稍稍安定几分。
他极小声的说:“我想跟阿姐一起去。”
声音极低几近于气声,桑兴皓听力本就因高烧而受损听不见低声,此时他都有些恍惚,自己到底有没有说出声音来。
桑榆当然听见了,她爽快的答应下来:“好,正好小弟帮忙称重,我们上次配合的很默契不是吗?”
“我就是要……”以为她压根不会答应的桑兴皓已经做好了撒泼打滚的准备,话刚出口却反应过来,诶,阿姐答应了。
“你就是要干嘛?”桑榆好笑的看着他,不就是想进城玩嘛,看来这孩子也没她想象中那么成熟。
桑兴皓被她调侃的一张脸通红,埋头翁声说:“我就是要跟着阿姐。”
去卖东西带上个孩子本就没什么影响,再加上桑榆已经答应下来,桑永景就没多说什么。
一行三人踏上前往岭南城的路,留在棚子里的三人则开始处理起昨日带回来的金樱子,去毛刺、去核都是费工夫的活。
桑兴嘉垂眸看了眼自己的伤腿,在桑榆不间断的敷药按摩下,扭伤造成的红肿早已消下去,脚踝处看起来和常人无异。
他试着行走过,每走一步,脚腕处都会传来钻心的疼,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小妹说他这是什么软什么挫伤,得静养很长时间才能康复。
他心中一直有种隐忧,会不会他这条腿早就毁了,根本好不了,小妹说的话其实只是骗他安慰他。
但细想这段时间以来小妹说过的话,没有一件她允诺过的事情没能办到。既然她说会好,那就一定会好,他该相信她。
她们到岭南城西城门的时候,人流量照旧不多,守城的士兵检查过携带的篮子,没有私藏盐铁后就放她们进了城。
桑兴皓紧紧牵着桑榆的手,好奇地四处张望,但很快就没了兴趣,和京城也差不多。
岭南城中共有三十六处坊市,每处售卖的货物各有不同,但大体类目还是差不多的。
有些是专供来往客商交易的坊市,有些是专卖香料一类名贵物品的坊市,自然也有售卖家常物件的。
她们找路上行人询问了几处他们常去采买的坊市,又从中选出个距离最近的——永和坊。
通往坊市的路横平竖直十分好找,桑榆还在四周张望时,桑兴皓便指向一处:“阿姐,永和坊。”
她顺着他指向的位置看过去,果不其然看见个坊市牌,石雕成的牌匾上刻有三个大字,正是永和坊。
“小弟眼神不错嘛,我都没看见你就先看见了。”桑榆夸赞一声,羞得他耳朵通红。
坊市入口处有一间房,但凡要进坊市售卖东西的,都得先去登记交钱拿牌子,可不是像峡谷那边随意找个地方就能摆摊。
这牌子,一是给货物分类,将同一类物品放到一片区域中,方便民众采买。
二嘛就是为了收税,别以为古人就不交税了,商税可是国库资金的最大来源之一。
当然像她们这种做些小本买卖的,一般收的税也不多。大概是交易货物的百分之二,属于能承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