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写诗投稿人民文学被过稿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水库。
惊讶者有之,羡慕者有之,佩服者有之,嫉妒眼红者亦有之,就连来水库视察的杨天兴也听说了这件事。
他愣了片刻后开怀大笑,“还有这事?哈哈哈哈!了不得,了不得啊!那咱们华阳也出了个大作家哩!”
“大作家不敢当,我就写了几首诗而已。”刘青山谦虚道。
周水波笑道:“不能妄自菲薄,杨主任你是没听青山的作品,每一首都是大作,寓意深远、回味无穷、发人深省啊!作品之惊艳,我生平仅见!”
“呦!周教授评价这么高?”杨天兴惊了,有些不敢置信。
周水波指着钱文通,“不信你问他们。”
钱文通笑着点头,“杨主任,老周可不是说的客气话,青山的作品真的相当惊艳,振聋发聩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孙平朗诵道。
许民主大声说:“可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
???
杨天兴一愣,然后眼皮直跳,“嘶——”
周水波就笑了起来,“杨主任,这首诗如何?这只是第一首,还有哩,你且听好。”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许民主接着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钱文通抢着说道:“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许民主紧跟着说:“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钱文通又道:“冰川纪……”
……
杨天兴听麻了。
刘青山这个年轻人心思机敏,脑子灵活,做事稳重,这些他都是知道的。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还如此有才华!!
这一首首诗,写的是真好。
怪不得能被人民文学过稿,怪不得能让周水波这几个专家教授都如此推崇!!
厉害啊!
他重重的拍了拍刘青山的肩膀,一脸欣慰,“青山啊,好样的!没给你老刘家丢人,明年高考可一定要好好考,额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你娃以后绝对有大出息!”
刘青山就嘿嘿的笑。
杨天兴又问:“啥时候能在报上看到你的作品?”
“不知道,这个编辑没说,可能得看他们的排期吧。”
“哦……那没事,只要过稿了,就一定能在报上看到!”
想了想,杨天兴又看向冯保国、李三水,笑道:“以后你们得多支持青山同志创作,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去创作,写出更多的好作品!给咱们华阳争光涨脸!”
老大都发话了,那还能不答应?
冯保国立刻点头,“杨主任放心,这事儿额已经和李三水商量过了,李三水会做好的。”
李三水会意,连忙说道:“啊对,以后额尽量给青山同志安排文职工作,外头这些粗活让其他同志来干。”
“嗯……”杨天兴微微点头。
刘青山乐了。
这感情好啊,水库哪有文职工作?
无非就是统计一些数据而已,几分钟就搞定了。
那剩下的时间不就是自由时间?
自己想干啥干啥~
“谢谢杨主任体恤,杨主任请放心,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创作更多的作品,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就这样,
刘青山成了一个闲人。
杨天兴去水库下面视察渗水点的情况,都没让他跟着去。
王德柱又喊了两个人,把水库的一个杂物间给腾了出来,还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又搬来一副桌椅。
这是给刘青山准备的办公室,让他能安心的学习和创作。
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着窗外飘荡的柳枝,微风习习,刘青山感觉很惬意,心情甚好。
‘如果再有台空调就更好了……’
他摇了摇头,抛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别说空调了,连电扇都难。
因为没电!
拿起蒲扇忽扇了两下,刘青山又掏出一个黄色信封,这是第二封信。
此时他已经知道这封信是谁寄来的了。
朱霖。
之前人多,他也没时间打开看。
这会儿有了安静的空间,总算能看看了。
嘶啦——
信封被撕开。
两张白色信笺映入眼帘,掏出来时,似乎还带着一股花香。
刘青山展开信笺,一行行娟秀工整的小字便映入眼帘……
“青山,展信欢颜!”
“我要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你的《一代人》《回答》《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0首诗全都被《人民文学》采用了!”
信纸上的字迹突然变得飞扬起来,笔画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仿佛要跳出纸面。
“那天老主编拿着你的手稿,在走廊里来回踱步,反复吟诵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最后竟红了眼眶……”
“诗歌组的邹编辑说,这是十年来他见过最有力量的文字!”
“最有趣的是,他们都不相信这些诗出自一个农村青年之手,非说肯定是哪位被打倒的老诗人用了笔名......”
“哈哈哈,这可把我给笑死了,笑的肚子都是疼的!”
“哎呀~你是不知道,当时我正好在场,我反复解释,给他们解释了好久好久,最后他们这才将信将疑。你给邹编辑回信的时候,可一定得给我作证呀!”
“哦对了,编辑部的老师们一致同意要给最高标准的稿费!就连老主编都同意了呢~”
“我听他们说像是新人投稿,尤其还是诗歌,那就算过稿了,标准也不会太高,一般都是20行3元钱,有的是2.5元。只有那些名家才能拿更高一些的标准。”
“不过我又偷偷问了邹主编,他说这两年就没有发过最高标准的诗歌稿费。”
“青山,你是这两年唯一的例外!”
“20行10元!”
“你真的太厉害啦~~”
“有了这笔稿费,你就不用再辛苦去抓知了猴卖钱了吧?!衷心替你感到高兴,那以后你可要多多学习,多多创作呦~”
刘青山的手指轻轻抚过信纸,仿佛能看见朱霖写信时眉飞色舞的样子,信笺上确实有一股淡淡的花香。
“我在医大的生活很充实,只是......”
字迹突然变得迟疑。
“每次上解剖课,看着那些冰冷的器械,还有那些标本.....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些恐惧。”
“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当一名医生?”
这一行字被用力描过,墨迹晕开些许,像是写信人内心挣扎的痕迹。
刘青山注意到信纸边缘有一处细小的褶皱,十有八九,朱霖在写这段的时候,一只手在捻着稿纸。
“爸爸和妈妈还好吗?天气快该转凉了,他们的老寒腿怕是又要发作。”
“唉,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
信纸翻到第二页,字迹重新变得轻快:
“我们学校图书馆新进了一批外国小说,我偷偷借了本《安娜·卡列尼娜》,藏在白大褂里带出来看。要是被指导员发现,非得写检查不可!”
最后几行字突然变小了许多,像是写信人害羞地压低了声音:
“......你还在坚持写作吗?要是有新作品,能不能......先寄给我看看?当然,要是太忙就算了......”
落款处‘朱霖’两个字写得格外用力,把信纸都戳出了细小的凹痕。
刘青山翻到背面,发现背面竟然也有字,上面用笔匆匆写着:
“野菊花开了,我采了一些夹在信封里,你闻到了吗?”
刘青山这才注意到,
信封里果然散落着几片淡黄色的花瓣,已经被压成了半透明的薄片,却还倔强地散发着清香。
他忽然想起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的那封徐志摩手稿——泛黄的信笺上,也这样静静的躺着几朵干枯的玫瑰。
那是林徽因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