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大义凛然还斥责李父李母糊涂,办出这种糊涂事情来!
李父先是被自己儿子打趣了一番,又是被这群姑娘嫌弃了一番,现在连族长又出来把他给骂了一顿,他脸上那是火辣辣的疼。
本以为自己儿子出息了,以后他就能当上老太爷了,是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在外是众星拱月的老太爷。
谁曾想到自己儿子回来了,自己的面子反而被踩在了地底下,给大家都看笑话呢。
他脸色有些涨红。
但事情又不能不办,不能让儿子得了个欺君之罪。
李父小声嘀咕:“这里边的姑娘中有一个还是族长你妻子的侄女呢,当初你强行把人给塞进来的,现在倒来说我做错了。”
呸,脸皮忒厚了!
李氏族长就当听不见提高声音道:“对不住了各位,你们各自散了吧!非本村的,到时候让你们的亲人来领你们回去!”
那些姑娘们想哭,可是不敢,欺君之罪啊,听着就很可怕,侯爷是想攀附上,可更不想着掉脑袋。
她们不敢闹,是本村的自己就跑回家了,不是本村的等着家里的人来把她们接回去。
有心思活泛的姑娘想起了侯爷的那句话,看了看侯爷那张英俊年轻的脸,再看看侯爷他爹那张有些沧桑的脸,咬了咬嘴唇,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李昱这一次回来是皇帝恩准回来祭祀祖先再把家里人都接去京城的,能待的时间不多。
他要是拖着不出发皇帝估计会坐不住。
李昱回来第二天就开祠堂祭告祖先。
村长何碧也来观礼帮忙。
下河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里边有三个姓氏为旺,李家,顾家还有何家,村长何碧是何家的族长,一位秀才。
如今李家出了一个侯爷,村里边的形势肯定是会发生扭转的,大家心照不宣。
这半年来何家还嫁了两个姑娘到李家,顾家和何家也有结亲的,不过这些都是琐碎小事,李昱不管。
开完祠堂村里还专门开了流水席,李昱这个正主回来了,那些知府啊,知县,还有各级官员都纷纷前来道贺。
第一日全是当官的。
第二日是当地地主乡绅。
第三日是附近商人。
好不热闹。
流水席办完李昱就要带上家里的人都往京城去了,李家族长亲自去见了李昱。
李昱知道族长来是为了什么,他先发制人跟族长提了三点。
第一,开设族学。他家在下河村的田地以及别人送来的那些田地全部算作族田,这些族田的收益用来聘请先生来李氏族学授课。
李氏家族的子弟都可以免费进族学里边上学六年,6年之后如果是有读书天赋的,会由族里边免费供他继续读书科考。如果是没有天赋的,那就可以毕业回家。
第二就是挑选族里边未婚的20个子弟给自己当护卫跟随自己身边。
第三,拟写族规。如果族里边有谁作奸犯科违反了族规的话,一律族法伺候。
李昱把自己早就已经写好的族规交给了李氏族长。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违反公序良俗或者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各自的宗族就有处理之权,一般不会捅破到官府去。
李昱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才写了厚厚的一本族规交给族长。
族长原本只是想求李昱提拔一下族里边的人,可李昱给出的答案比他自己想的还要好太多太多。
虽然李昱写的族规很多,而且有些看起来很是苛刻,但是李昱现在是侯爷!是他们族里边最有出息的人!听他的没错!
而李昱也给族里边非常大的贡献,如果以后族中有子弟科举上有建树了,李家会更加繁茂。
李家族长满意了:“侯爷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一定会好好约束族人。”
李昱带上自己家人还有岳父岳母一家出发去京城。
出发的时候还出了一点小岔子,之前住进李家的姑娘大部分都被自己家里人给接回去了,还剩下三人留了下来。
而留下来是因为办流水席时李父太开心了,喝蒙了,然后就不小心跟其中一位姑娘有了肌肤之亲。
有了第一个模板后,又有两个姑娘有样学样。
三天流水席,李父就收了三个妾室。
因为这事李父李母还打了一架,李父的脸被李母给抓花了。
两人现在生着气呢。
本来是顾青荷跟两个孩子一辆马车,李父和李母一辆马车。
现在这两位老老人闹掰了,李昱只得让人去多找了一辆马车来。
李母自己一辆马车,李父则是和三个妾室一辆马车。
顾家这边本来也是想给顾青风纳妾的,但看见李昱都洁身自好,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庄稼汉没什么见识,只管跟着李昱这个聪明人做就是了。
李昱不纳妾,他们也绝对不会给自己儿子纳妾。
顾家很迅速的就把那些姑娘们给请了出去,没有闹出任何的波折来。
顾父上马车的时候看见李父竟然有了三个妾室脸上说不出的羡慕。
顾母直接拧了他的耳朵上马车:“呸!你再看一眼试试,我儿子是将军,我女婿是侯爷!你要是敢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就打断你第三条腿,我跟你拼了!”
顾父连说不敢!
他真不敢,就是心里边羡慕羡慕罢了。
李昱他们一路往京城而去,有上百的护卫跟着一路上没再出什么差池,路过的那些城池地方官员都纷纷来接驾,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李昱接上家人之后就没有着急赶路,一路带着两家人游山玩水慢慢朝京城去。
等他们到京城的时候都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马上就要过年了,要不是越往北边走,天气越冷,滴水成冰,他们还想要在路上再多玩会儿呢。
好在赶在了12月末的时候进了京城。
顾青风盼着自己父母和老婆孩子望眼欲穿,一等就是几个月。
看到李昱他们的时候是真的要哭:“说好的很快相聚的呢,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