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人。他身高八尺三寸,长着漂亮的胡须。当时黄巾军起义,东阿县的县丞王度响应叛乱,放火烧了仓库。县令吓得翻过城墙逃跑了,官吏和百姓们背着老人和孩子向东逃往渠丘山。程昱派人去侦察王度的动静,发现王度等人得到空城后无法守住,于是出城向西五六里外的地方驻扎。程昱对县里有声望的大户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他们得到城池却无法居住,这说明他们的实力很弱。他们不过是想抢些财物罢了,并没有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武器来攻城守城。我们为什么不一起回到城里坚守呢?而且我们的城墙又高又厚,城内粮食充足。如果我们现在回去找县令,共同坚守,王度他们肯定撑不了多久,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
薛房等人觉得程昱说得有道理,但普通百姓却不肯听从,他们说:“叛军在西边,我们只能往东逃。”程昱对薛房等人说:“这些愚昧的百姓根本不懂得谋划大事。”于是,程昱秘密派遣几名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远远望见,然后大声喊道:“叛军已经来了!”接着就下山往城里跑,官吏和百姓们也跟着跑回城中,找到了县令,一起守城。王度等人来攻城,却无法攻破,正准备离开时,程昱率领官吏和百姓打开城门,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王度等人被打得大败而逃。东阿城因此得以保全。
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邀请程昱出山,但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结盟,袁绍把妻子儿女安置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领骑兵协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之间产生了矛盾。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随后派使者去对刘岱说,让他把袁绍的妻儿送回去,断绝与袁绍的关系。公孙瓒还特别叮嘱范方:“如果刘岱不送回袁绍的家人,你就带着骑兵回去。等我消灭了袁绍,就会出兵攻打刘岱。”
刘岱连续几天都在为此事犹豫不决,别驾王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谋略,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于是刘岱召见程昱,向他请教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这个近在咫尺的援助,而去寻求公孙瓒这种远在天边的帮助,就好比向越国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一样荒唐。公孙瓒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他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的军队,但最终还是会败在袁绍手下。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打算,将军您最终一定会失败。”
刘岱听从了程昱的建议。范方带着骑兵返回,还没到地方,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推荐程昱担任骑都尉,但程昱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后来刘岱被黄巾军杀死。曹操来到兖州后,邀请程昱加入。程昱准备出发时,他的同乡对他说:“你之前拒绝刘岱,现在却答应曹操,这是为什么呢?”程昱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曹操与程昱交谈后,十分赏识他,任命他为寿张县令。曹操征讨徐州时,让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
这时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周围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县和东阿县没有动摇。有投降吕布的士兵说,陈宫准备亲自带兵去攻打东阿,还派泛嶷去攻打范县,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害怕。荀彧对程昱说:“现在兖州大部分地区都反叛了,只剩下这三座城池。陈宫带着重兵压境,如果我们不能让百姓们坚定信念,这三座城池也很难守住。你是百姓们敬仰的人,回去劝说他们,或许还有希望。”于是程昱回到家乡,路过范县时,他劝范县县令靳允说:“听说吕布抓住了你的母亲、弟弟和妻子,作为孝子,你肯定非常担心。但如今天下大乱,英雄豪杰纷纷崛起,一定会有人能够平定天下的动乱,这需要有智慧的人仔细选择。得到明主的人会昌盛,失去明主的人会灭亡。陈宫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虽然有很多城池响应,但在我看来,吕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吕布这个人,虽然勇猛,但缺乏亲和力,刚愎自用,没有礼貌,不过是个平庸的武夫罢了。陈宫等人只是暂时联合在一起,他们无法真正地领导吕布。吕布的兵力虽然众多,但最终肯定不会成功。曹操的智谋和才能是世间少有的,几乎是上天赋予的!只要你坚守范县,我守住东阿,那么就像田单当年坚守即墨一样,我们也能建立不朽的功勋。这难道不比背叛忠义、落得个母子双亡的下场要好吗?希望你仔细考虑一下。”靳允听后流着眼泪说:“我绝不会有二心。”
当时泛嶷已经在范县县城里了,靳允于是去见泛嶷,趁他不备,埋伏的士兵将泛嶷刺杀,然后靳允整顿兵马,坚守城池。徐众评论说:靳允和曹操之间还没有形成君臣关系。母亲是至亲之人,从道义上讲,靳允应该去救母亲。当年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住,但她认为汉高祖一定能统一天下,于是自杀来坚定王陵的信念。只有心中没有牵挂,才能全身心地去完成使命,为国家尽忠。卫国的公子开方在齐国做官,多年没有回家,管仲认为这样的人不孝顺父母,又怎能忠于君主呢?所以不能让他担任相国。因此,要寻找忠臣,一定要从孝子中去挑选。靳允应该先去救母亲。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住,刘备于是让徐庶回去,这是因为刘备想要统一天下,必须体谅别人的孝心。曹操也应该让靳允去救母亲。
程昱又派骑兵切断了仓亭津的通道,陈宫到了那里,无法渡河。程昱回到东阿后,发现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和百姓坚守城池。同时,兖州从事薛悌也和程昱一起谋划,最终保全了这三座城池,等待曹操回来。曹操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没有你的力量,我将无处可归。”于是上表推荐程昱担任东平相,驻扎在范县。《魏书》记载:程昱年轻时曾经梦见自己登上泰山,双手捧着太阳。程昱觉得这个梦很奇怪,就告诉了荀彧。等到兖州叛乱时,多亏程昱保全了三座城池。于是荀彧把程昱的梦告诉了曹操。曹操说:“你一定会成为我的心腹。”程昱原本叫程立,曹操在他的名字上加了一个“日”字,改名为程昱。
曹操和吕布在濮阳交战,但曹操屡战屡败。后来蝗虫泛滥,双方都不得不撤退。袁绍趁机派人来劝说曹操联合,还建议他把家迁到邺城。当时曹操刚刚失去了兖州,军粮也耗尽了,正打算答应袁绍。这时,程昱出使回来,曹操接见了他。程昱问:“我听说将军打算把家迁到邺城,和袁绍联合,这是真的吗?”曹操说:“是的。”程昱说:“我觉得将军大概是临阵退缩了,不然怎么会考虑得这么不周全呢?袁绍占据燕、赵一带,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他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实现。将军您自己觉得能屈居于他之下吗?您有龙虎般的威风,难道要去做韩信、彭越那样的臣子吗?现在兖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座城池,能打仗的士兵也不下万人。凭借将军您的神勇,加上荀彧、程昱等人辅佐,完全可以成就霸王之业。希望将军再好好考虑一下!”曹操于是打消了联合袁绍的念头。
后来,天子迁都到许昌,任命程昱为尚书。当时兖州还没有安定下来,又任命程昱为东中郎将,兼任济阴太守,负责督管兖州事务。刘备失去了徐州,来投奔曹操。程昱劝曹操杀掉刘备,但曹操没有听从。后来,曹操派刘备去徐州截击袁术,程昱和郭嘉一起劝曹操说:“您以前没有除掉刘备,我们确实没料到。现在给他兵马,他肯定会有异心。”曹操后悔了,派人去追回刘备,但已经来不及了。正巧袁术病死,刘备到了徐州,杀掉了曹军将领车胄,起兵反叛曹操。不久,程昱升任振威将军。
袁绍驻扎在黎阳,准备南渡黄河。当时程昱只有七百士兵守卫鄄城。曹操听说后,派人告诉程昱,打算给他增派两千士兵。程昱拒绝了,说:“袁绍有十万大军,自认为所向无敌。他看到我兵少,一定会轻视我们,不会来进攻。如果给我增兵,他觉得我兵力增强了,就可能会来进攻。他要是进攻,我们肯定守不住,那样反而会削弱双方的力量。希望您不要担心!”曹操同意了他的看法。袁绍听说程昱兵少,果然没有去进攻。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比古代勇士孟贲、夏育还要大。”程昱收罗了山林中的亡命之徒,得到几千精兵,然后率军与曹操会合于黎阳,讨伐袁谭、袁尚。袁谭、袁尚被打败逃走后,程昱被封为奋武将军,赐爵安国亭侯。
曹操征讨荆州时,刘备逃到了东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孙权一定会杀掉刘备,但程昱分析说:“孙权刚刚掌权,还没有让天下人畏惧。曹操天下无敌,刚刚攻下荆州,威震江南。孙权虽然有谋略,但无法单独对抗曹操。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孙权一定会借助他们来抵御曹操。局势复杂,刘备会借此机会壮大自己,孙权也不可能杀掉他。”后来孙权果然给了刘备很多兵马,用来抵御曹操。
后来中原地区逐渐平定,曹操拍着程昱的肩膀说:“兖州之战失败时,我没有听从你的建议,不然我怎么能走到今天呢?”程昱的族人送来牛酒,为他举行盛大宴会。程昱说:“知足就不会受辱,我可以退休了。”于是他上表辞去兵权,闭门不出。
还有一次,曹操征讨马超,曹丕留守,让程昱参与军事事务。田银、苏伯等人在河间造反,曹丕派将军贾信去讨伐。叛军有千余人请求投降,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按照旧例处死他们。程昱说:“处死投降者,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为了威慑天下,让敌人在被围困之前就投降。现在天下已经基本安定,这些叛军在我们境内,他们已经投降,杀了他们起不到威慑作用,不符合以前处死投降者的初衷。我认为不应该杀他们;即使要杀,也应该先禀告曹操。”其他人说:“军事行动可以自主决断,不用请示。”程昱没有回答。曹丕起身进入内室,单独召见程昱说:“你还有什么没有说的吗?”程昱说:“所谓自主决断,是指有紧急情况,需要立刻处理。现在这些叛军在贾信的控制之下,没有紧急变化。所以我不希望将军这样做。”曹丕说:“你考虑得很周全。”于是向曹操禀告,曹操果然没有处死那些叛军。曹操回来后,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对程昱说:“你不仅善于谋划军事,还善于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
程昱性格刚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有人告发他谋反,但曹操不仅没有怀疑他,反而更加厚待他。魏国建立后,程昱被任命为卫尉,但后来因为和中尉邢贞在礼仪上争执,被免去了官职。曹丕即位后,程昱重新被任命为卫尉,进封为安乡侯,增加食邑三百户,加上之前的八百户,总共有一千一百户。他还分封了自己的小儿子程延和孙子程晓为列侯。曹丕原本打算封他为公爵,但程昱去世了。曹丕为此流下了眼泪,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为肃侯。据《魏书》记载,程昱当时已经八十岁了。《世语》中提到,当初曹操军粮匮乏时,程昱从自己的本县弄来三天的军粮,但其中掺杂了人肉干,因此他失去了朝中众人的支持,所以他的官位没有达到公爵。程昱的儿子程武继承了他的爵位。程武去世后,由他的儿子程克继承。程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程良继承。
程昱的孙子程晓在嘉平年间担任黄门侍郎。《世语》中提到,程晓字季明,很有见识。当时校事(负责监察的官员)横行霸道,程晓上疏说:“《周礼》中说:‘设置官职,明确职责,以此作为民众的准则。’《春秋传》中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也有十个等级。’愚昧的人不能管理贤能的人,地位低的人不能管理地位高的人。于是同时任用圣贤之人,树立他们的威望。通过明确的考核来评定功绩,九年一考。每个人各司其职,不越俎代庖。所以栾书想救晋侯,他的儿子却不听从;死人躺在街边,邴吉却不过问。上级不责备下属非职责范围内的功绩,下属也不追求分外的奖赏。官员没有兼管他人的权力,百姓也没有多重的负担,这确实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也是国家治乱的关键。远的可以参考古代的典籍,近的可以看看秦汉时期,虽然官职名称有所改变,职责也有所不同,但尊重上级、抑制下级,明确职责,其目的是一致的。以前从来没有校事这样干预政务的官职。当初武皇帝(曹操)开创大业,众官尚未完备,军队劳苦,民心不安,对于一些小罪,不能不仔细审查,所以设置了校事,只是权宜之计,但也有一定的约束,不至于放纵。这是霸业时期的权宜之计,并不是帝王治理国家的正道。后来校事逐渐受到信任,又因为疾病等原因,一直延续下来,没有人去纠正根本问题。于是校事上可以监察宫廷,下可以控制各部门,官员没有固定的职责,权力没有明确的限制,随意任情,唯心所欲。法律由他们随意制定,不依据诏令;案件由他们随意判决,不经过复审。他们选拔下属,把谨慎的人当作粗疏,把奸诈的人当作贤能。处理事务时,把刻薄当作公正,把讲道理当作怯弱。对外假借天子的威严作为声势,对内聚集一群奸诈之人作为心腹。大臣们觉得和他们分享权力是耻辱,只能忍气吞声;小人们害怕他们的锋芒,只能郁结在心,无处诉说。甚至像尹模这样公然作恶的人,罪行昭彰,路人皆知,但一些小的过错,却多年无人过问。这既不符合《周礼》设置官职的本意,也不符合《春秋》十等之义。现在外面有公卿、将军统领各部门,内部有侍中、尚书管理政务,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城,御史中丞负责管理宫殿,都是精心挑选贤能之人担任这些职位,并且明确法规诏令来监督他们的违规行为。如果这些贤能之人都不足以胜任,那么校事这样的小吏就更不可信了。如果这些贤能之人各尽其职,校事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从国家精英中选拔校事,那不过是给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多增加一个官职而已。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选拔,尹模这样的奸诈之人还会再次出现。无论怎样推算,校事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从前桑弘羊为汉朝谋利,卜式认为只有杀了桑弘羊,天才会下雨。如果政治的得失真的会感动天地,我恐怕水旱灾害未必不是校事造成的。曹恭公远离君子,亲近小人,国风中以此讽刺他。卫献公舍弃大臣,和小臣谋划,定姜认为他有罪。即使校事对国家有益,从礼义上来说,也会伤害大臣的心,更何况奸诈行为已经暴露,却还不罢免,这是不弥补缺失,迷失方向的行为。”
于是,校事官被罢免了。程晓后来被升任为汝南太守,四十多岁时就去世了。据《程晓别传》记载,程晓写了很多文章,但大部分都丢失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