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乃是何进的孙子。他的母亲尹氏,后来成为曹操的夫人。何晏自幼在宫廷中长大,又迎娶了公主,年少时便凭借出众的才华崭露头角,闻名于世。他对老庄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潜心研究,撰写了《道德论》以及诸多文赋,着述共有数十篇。
何晏,字平叔。据《魏略》记载: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纳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当时秦宜禄的儿子阿苏也随母亲住在曹操家中,他们都像公子一样受到宠爱。阿苏就是秦朗。秦朗生性谨慎,而何晏却无所顾忌,他的服饰常常仿照太子的样式,因此魏文帝特别厌恶他,每次都不称呼他的姓名,而是叫他“假子”。
何晏娶了公主后,又生性好色,所以在黄初年间一直没有得到重要的官职。等到魏明帝即位,他也只是担任一些闲散的官职。直到正始初年,何晏因迎合曹爽,又确实有些才能,曹爽便任命他为散骑侍郎,后来又升迁为侍中、尚书。何晏之前因为娶公主的缘故,被赐爵为列侯。加之他的母亲在宫中,何晏生性自恋,无论行动还是静止,都不停地用粉和白巾修饰面容,走路时还常常顾影自怜。
何晏担任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事务,那些与他往日有交情的人,大多都得到了提拔。《魏末传》记载:何晏的妻子金乡公主,是他的同母妹妹。公主贤良淑德,她曾对母亲沛王太妃说:“何晏作恶越来越多,他要怎么保全自己呢?”母亲笑着说:“你该不会是嫉妒何晏吧!”不久之后,何晏便死了。
他有一个儿子,年仅五六岁,司马懿派人来抓捕他。何晏的母亲把孩子藏在王宫里,对着使者捶胸顿足,哭着哀求放过孩子,使者将此事如实禀报给司马懿。司马懿也听说过何晏妻子有先见之明的话,心中对她颇为赞赏;再加上看在沛王的面子上,特意赦免了孩子,没有将其杀害。
《魏氏春秋》记载:起初,夏侯玄、何晏等人在当时声名远扬,司马师(司马景王即司马师)也在其中。何晏曾说:“唯有思想深邃,才能通晓天下人的志向,夏侯泰初(夏侯玄字泰初)就是这样的人;唯有见微知着,才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司马子元(司马师字子元)就是这样的人;唯有如神明般,不用急切行事就能迅速达成,不用亲自前往就能到达,我听闻过这样的言论,却还没见过这样的人。”他这话大概是想以神明自比。
当初,司马懿让何晏参与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何晏极力追查曹爽的党羽,希望以此获得赦免。司马懿说:“一共有八族。”何晏便列出丁谧、邓飏等七姓。司马懿说:“还不够。”何晏走投无路,急切之下才说:“难道说的是我吗!”司马懿说:“没错。”于是便下令抓捕何晏。
臣裴松之按:《魏末传》说何晏娶了自己的同母妹妹为妻,这种事是士大夫都不忍心提及的,就算是楚王娶嫂子这种违背伦理的事,也没有这么过分。就算这种说法出自正史,都很难让人相信,更何况是那些低俗的书籍呢!根据各王公的传记记载,沛王是杜夫人所生。何晏的母亲姓尹,如果公主和沛王是同母所生,又怎么能说是和何晏同母呢?
皇甫谧的《列女传》记载: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妻子是谯郡夏侯文宁的女儿,名叫令女。曹文叔早早去世,令女守孝期满后,觉得自己年轻又没有孩子,担心家人会逼自己改嫁,便剪掉头发表明决心。后来,家人果然想让她改嫁,令女得知后,又用刀割掉了两只耳朵,日常生活常常依靠曹爽。等到曹爽被诛杀,曹氏家族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令女的叔父上书与曹氏断绝婚约,强行要把令女接回去。当时夏侯文宁担任梁相,他怜悯令女年轻,又坚守节义,而且曹氏已经没有后人了,希望她能改变心意,于是便暗中派人委婉地劝说她。令女叹息着哭泣道:“我也考虑过,答应改嫁似乎是常理。”家人信以为真,对她的防备也有所松懈。
令女趁机偷偷进入寝室,用刀割掉了自己的鼻子,然后蒙着被子躺在床上。她的母亲叫她,她也不应声,母亲掀开被子一看,只见满床都是鲜血。全家人都惊慌失措,跑过去查看,无不心酸落泪。有人对她说:“人生在世,就像轻尘落在柔弱的草上一样,何必如此自苦呢!况且夫家已经被灭族了,你守着这份贞节又是为了谁呢?”令女说:“我听说,仁人不会因为家族的兴衰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义士不会因为生死存亡而改变自己的初心。曹氏以前兴盛的时候,我尚且想要善始善终,何况如今衰败灭亡,我怎么忍心抛弃呢!那种禽兽不如的行为,我怎么能做呢?”
司马懿听说后,对她的气节十分赞赏,准许她领养一个儿子,作为曹氏的后人,令女也因此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