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尊称卞氏为王太后。曹丕正式登基称帝后,又将卞氏尊为皇太后,并让她居住在永寿宫。(《魏书》记载:卞太后鉴于国家财政紧张,主动削减自己的饮食开支,还下令将宫中的金银器物全部撤除。她的小儿子曹植,是她最疼爱的孩子。后来曹植触犯法律,被有关部门上奏弹劾。曹丕派卞太后的侄子、奉车都尉卞兰带着公卿大臣们的建议去禀告太后。卞太后说:“没想到这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你回去告诉皇上,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破坏国家法律。”后来卞太后亲自见到曹丕,也绝口不提这件事。臣裴松之查证后认为:曹丕曾梦见磨钱,想把钱上的文字磨掉,可钱却越磨越亮,他就去问周宣。周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虽然您心里想那样做,但太后不会答应。”由此可见,太后的真实想法和这本书里所记载的并不一样。《魏书》还记载:卞太后每次跟随军队出征,看到年纪大的白发老人,都会停下车来询问他们的情况,还赏赐给他们绢帛。她流着泪说:“真遗憾我的父母没能活到现在,让我也能像这样孝顺他们。”卞太后每次见到娘家的亲戚,脸上都没有特别的表情,她经常说:“平时生活一定要节俭,不要总是想着得到赏赐,只图自己安逸享乐。娘家的人可能会怪我对待他们太薄情,但我自有我的原则。我侍奉武帝四五十年了,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现在也不可能突然变得奢侈。如果有谁触犯了法律,我只会加重处罚,别想从我这里得到钱米之类的恩惠。”曹丕为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建造了一座府邸,府邸建成后,卞太后到府邸里宴请各位娘家亲戚,准备的只是普通的饭菜,没有什么特别的美味。卞太后身边的侍从,吃的也是粗茶淡饭,没有鱼肉。她就是这样节俭。)曹叡即位后,尊称卞太后为太皇太后。
黄初年间(220—226年),曹丕想追封卞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凭借圣明的品德顺应天命,开创基业、改革制度,这些都应该成为后世永远遵循的典范。查阅古代典籍,没有给女性分封土地、授予爵位的制度。按照礼法,妇女的爵位是跟随丈夫的。秦朝违背了古代的礼法,汉朝又沿袭了秦朝的做法,这都不是先王留下的好制度。”曹丕说:“这个意见很对,就不要施行追封了。把这一决定写成诏书,收藏在尚书台,让它永远成为后世的典范。”到了太和四年(230年)春天,曹叡才追谥卞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敬侯,祖母周氏被封为阳都君,追赠敬侯夫人的称号,都赐予了印绶。这一年五月,卞太后去世。七月,与曹操合葬在高陵。
当初,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因为有功被封为都乡侯。黄初七年(226年),又被进封为开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担任昭烈将军。(《魏略》记载:起初,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就已经当上了别部司马。他经常在曹操面前抱怨自己的官职太低。曹操回答说:“你能成为我的小舅子,这还不够吗?”后来卞秉又想让曹操给他一些钱帛,曹操又说:“你自己去偷拿,难道还不够吗?”所以直到曹操去世,卞秉的官职都没有变动,财产也没有增加。)卞秉去世后,他的儿子卞兰继承了爵位。卞兰从小就有才学,(《魏略》记载:卞兰曾写赋赞美太子曹丕的品德和才能。曹丕回复说:“赋这种文体,是通过比喻来表达思想的;颂,则是用来赞美盛大德行的。所以作者不能说假话,接受的人也一定要名副其实。卞兰写的这篇赋,难道真的符合我的实际情况吗?从前吾丘寿王献上宝鼎,何武等人只是写了些歌颂的文章,就得到了金帛赏赐。卞兰这件事虽然有些不实,但他的心意还是值得嘉奖的。现在赏赐他一头牛。”从此,卞兰就受到了曹丕的亲近和尊敬。)他担任过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后来又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卞兰去世后,他的儿子卞晖继承了爵位。(《魏略》记载:魏明帝曹叡时期,卞兰看到国家外有东吴、蜀汉两个强敌,而明帝却把心思都放在修建宫殿上,于是他经常在陪同明帝的时候,多次恳切地劝谏。明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还是接受了他的一片真诚。后来卞兰得了糖尿病,当时明帝相信巫女的水疗方法,派人送水给卞兰喝,卞兰不肯喝。明帝下诏询问他原因,卞兰说:“治病自然应该用药物,怎么能相信这种东西呢?”明帝听后很不高兴,但卞兰始终没有服用。后来他的口渴越来越严重,最终去世了。当时有人看到卞兰喜欢直言进谏,就说他是因为当面顶撞明帝而自杀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朝廷又把卞秉的爵位分出来一部分,封卞兰的弟弟卞琳为列侯,卞琳后来官至步兵校尉。卞兰的儿子卞隆的女儿成为高贵乡公曹髦的皇后,卞隆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被封为光禄大夫,赐位特进,封为睢阳乡侯,他的妻子王氏被封为显阳乡君。朝廷还追封卞隆的前妻刘氏为顺阳乡君,因为她是皇后的亲生母亲。卞琳的女儿后来又成为陈留王曹奂的皇后,当时卞琳已经去世,朝廷就封卞琳的妻子刘氏为广阳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