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河边上,微风轻拂着岸边的垂柳,肖英和王首芝肩并着肩,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他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的,投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而那些运输队员们,则保持着一定距离,远远地跟在两人身后。
肖英性格直爽、快言快语,没走几步便忍不住开口问道:“首芝啊,我呢,亲生父母早就不在人世了,现在就剩一个我认下的干娘,她老人家还住在赤江县。那你呢?你家在哪儿呀?又是咋个参加红军的哟?”
听到这话,王首芝稍稍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回过神来,赶忙回答道:“我老家就在宣汉,紧挨着达州那边哩。唉,我爹也早早过世喽,家里头还有个姐姐,可她嫁人之后生娃的时候难产,把自己的性命都给搭进去咯。如今呐,家里就只剩下我娘一个人啦!我之前原本是在少先队里头做事,后来还是俺娘亲自送我参加的红军嘞。”
“哎呀,真是位了不起的母亲呐!”肖英不禁由衷地赞叹起来。王首芝一听,脑海中立刻像放电影一般,浮现出几天前母亲送自己参军时的那一幕幕场景……
达州城的上空被滚滚浓烟所笼罩,刺鼻的火药味四处弥漫,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战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熊熊燃烧,无情地摧毁着房屋和街道。枪炮声此起彼伏,如阵阵惊雷响彻云霄;喊杀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夹杂着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呼喊,震得人的耳鼓嗡嗡作响,几近失聪。这场残酷的战争似乎要将整个世界都吞没其中,让人无处可逃。
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橘红色的火焰舔舐着建筑物,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人们的脸庞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那上面写满了焦虑、恐惧以及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在达州城东南的南坝场边,坐落着一座低矮破旧的民房。这座房子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坍塌。屋内十分昏暗,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火苗在灯芯上跳跃不定,使得四周的墙壁上映射出一片片斑驳迷离的影子。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坐在桌前,借着夜晚的火光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一份名为《川北穷人》的报纸。这个年轻人名叫王首芝,是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虽然只读了三年私塾,但却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此刻,他紧紧地盯着手中的报纸,眉头时而紧紧皱起,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时而又缓缓舒展开来,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的嘴唇微微颤动着,磕磕绊绊地念出一个个字:“赤……化……全……川。”当读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瞬间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了未来美好的景象,心中燃起了无限的希望之火。
母亲静静地坐在一旁,微弱的火光摇曳着,将她的身影映照得格外清晰。她全神贯注地为他赶制着那双粗布鞋,仿佛时间已经停止流转。母亲的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慈爱与深深的不舍,那目光如同春日暖阳一般温暖,又如寒夜篝火般炽热。
她的双手灵巧地在针线之间忙碌穿梭着,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她满满的母爱。尽管动作熟练,但长时间的劳作还是让她略显疲惫,然而她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只为能尽快完成这双饱含深情的鞋子。
在那昏黄暗淡的灯光下,母亲脸上的皱纹显得越发明显,犹如一道道沟壑纵横交错。那些皱纹是岁月和生活无情刻下的痕迹,见证了她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艰辛困苦。
天色渐渐微明,远方隐约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划破了黎明前最后的寂静。这声音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晨曲,唤醒了沉睡中的世界。母亲终于完成了鞋子的制作,她轻轻地放下手中的针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她抬起头,望向仍在读报的儿子,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
她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儿子身边,轻声说道:“芝儿啊,你就放心地去吧!我们穷人想要有一条活路,过上安稳日子,就得跟红军去。这些年来,我们吃的苦实在太多了,也受够了。只有红军才能带我们过上好日子。”说完,母亲用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
王首芝缓缓地抬起头来,眼眶中早已盈满了晶莹的泪花。他凝视着母亲那张历经岁月洗礼、刻满皱纹且饱经沧桑的面庞,内心深处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之感。
他深深地知晓母亲一生所承受的种种艰难困苦,也无比清楚自己此刻肩负着何等重大的责任。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他声音略带颤抖地哽咽道:“娘啊,儿子这就要走啦,您老人家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呀!等到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那一天,孩儿定会归来接您一同享福。”
话音刚落,他便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从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中接过那双饱含母爱的布鞋。他小心翼翼地将脚伸进鞋里,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样轻柔,仿佛生怕弄坏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当鞋子完全穿好后,他感觉自己仿佛穿上了母亲那满满当当的爱意和殷切期盼。
王首芝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最后一次深情地望了一眼站在家门口的母亲,然后毅然转身,一步一回头地朝着村口走去。此时此刻,遥远的天际边渐渐泛起了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色,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轻轻地洒落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给整个宁静祥和的村庄披上了一层如梦似幻般的金色薄纱。
而在村子的尽头,苏维埃政府主席早已带领着一队精神抖擞的人们在此集结待命。他们整齐划一地站立着,身姿笔挺如松,在柔和的晨光映照下,显得愈发英姿飒爽、威武不凡。
苏维埃主席远远地瞧见王首芝那挺拔的身影,扯开嗓子高声呼喊起来:“王首芝,你们这些少先队员们,赶快到那边的游击队那里集合啦!”听闻此言,王首芝脚下生风一般,迅速而敏捷地朝着游击队所在的方向大步流星走去。只见他身材魁梧高大,犹如鹤立鸡群般,比周围的同伴们足足高出了一个头,站在队伍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多时,苏维埃主席也迈着稳健有力的步伐来到了游击队的队列前方。他神情专注且认真,逐一仔细地端详起王首芝以及其他队员来。那锐利深邃的目光仿佛能够洞悉一切,其中不仅流露出对众人的欣赏之情,更饱含着深深的信任之意。
稍稍停顿片刻之后,苏维埃主席清了清嗓子,然后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我们南坝区游击队,拢共有一百二十人。现在要从你们当中选出一名队长来当头头。依我看呐,这位王首芝小兄弟倒是挺不错的。别看他年纪轻轻才十七岁,但个头已经长得这么高,而且身体健壮结实得很呐!再瞧瞧他那双眼睛,里面分明闪烁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还有那种坚定不移的光芒。所以呀,我想就让他来担任我们游击队的队长,你们同不同意?”
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响应声。大伙儿纷纷点头,表示完全赞同苏维埃主席的提议。紧接着,所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齐声高喊:“同意!”声音整齐划一、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此时的王首芝,内心可是五味杂陈,既有被大家认可后的激动喜悦之情,同时也难免感到些许紧张不安。毕竟,对于年仅十七岁的他而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然而,面对众人殷切期待的目光,王首芝暗暗攥紧了拳头,在心底默默地给自己鼓劲道:一定要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带领好游击队奋勇向前!他挺直了腰杆,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成熟稳重。主席摆摆手,对王首芝说:“王队长,红军已经解放了达县,马上就要解放宣汉。上级命令你们游击队在达县宣汉交界处站岗放哨,帮助运送物资,检查过往行人的路条。这任务可不轻松,你可得带好队伍。”王首芝坚定地回答:“主席,您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王首芝带着他的游击队在宣达道路上站岗放哨。道路上尘土飞扬,运送物资的运输队络绎不绝,人来人往从未间断。战士们和百姓们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中都透着希望和坚定。
当肖英带队如疾风般出现在他身边时,王首芝本能地如青松般与肖英比了比身高体壮,结果他如一座铁塔般高出一个头。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笑容如春花绽放,肖英也被他的举动逗乐了,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如春风般在他们之间传递。送走了肖英一行运输队,苏维埃主席匆匆赶来,他的话语如黄钟大吕般传达着游击队参加红军的消息。他说:“以前的川东游击军全部改编为 33 军,其他区县游击队也可以集体参加红军。王首芝,你们游击队有啥打算?”王首芝没有丝毫犹豫,他的回答如钢铁般坚定:“我们参加红军!”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的决心。说完,他带领 100 多名游击队员,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如钢铁洪流般向红军驻地走去。
阳光倾洒而下,将他们的身影映照得格外清晰而坚定。远远望去,那一道道挺拔的身姿宛如一股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这里正是红 9 军第 76 团第 2 营第 4 连的驻地。
游击队长王首芝率领一百多名队员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这里,集体参加红军。连长第一眼看到如此众多的新面孔时,心中不禁一喜,同时也感到些许压力,他赶忙向团长请示道:“团长,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您看该如何安排呢?依我看啊,他们这个游击队长王首芝,接过去的做法,当个排长应该不在话下。”
团长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只见他略微思索了片刻,然后回应道:“这样吧,我先去找他谈谈。”不一会儿,团长便见到了王首芝。他面带微笑,亲切地说道:“王首芝王队长,我首先热烈欢迎你们游击队,加入咱们红 9 军 76 团!现在,请你们所有人到李连长那里去更换统一的军装,领取相应的武器装备。”话音刚落,团长转过身来,再次看向王首芝,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经过我们的研究决定,准备让你先从排长做起,不知道你自己怎么想?你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
团长这突如其来的说法着实令王首芝惊愕不已,他神色慌张,赶忙说道:“团长,您看我年纪还小,当队长时间不长,现在当上红军就当排长,我怕干不了!恳请团长让我先当个士兵就好啦。”团长凝视着面前这位谦逊且坚毅的小伙儿,内心不禁暗暗称赞起来。稍作思索后,团长微微颔首,表示同意道:“嗯,这样也好,年轻人嘛,多经历些历练总归有益处。那你具体想要当什么兵呢?”只见王首芝挺了挺胸膛,自信满满地回应道:“报告团长,我身高有一米七三,身强体壮得很!我想扛机枪!”说着,他还用力地拍打了几下自己厚实的胸脯,以此来彰显自己强健的体魄。团长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为何想扛机枪?”听到这话,王首芝猛地抬起头,目光炯炯,声音洪亮地回答道:“因为机枪能打更多的敌人呀!”此时,他那双明亮的眼眸之中闪烁着毫不畏惧的光芒,以及对敌人深深的愤恨之情。
“你这个小鬼头!”团长满脸慈爱地摸摸王首芝的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宠溺的笑容。“好吧,那就安排你去扛机枪。”就这样,王首芝当天就被安排到了机枪连,扛起了那把马克沁机关枪。他的双手紧紧握住机枪,仿佛那是他生命的全部,又好似握住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从这一刻起,他犹如一艘勇往直前的战舰,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新的征程,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穷苦百姓的幸福,他甘愿抛洒自己的热血,奋勇向前。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穿越无数的艰难险阻,闪耀在革命的道路上,因为他的心中燃烧着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