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勋看着回到讲台上拿东西的崔茗慧,缩了缩脖子,心里暗骂一声晦气。
“嗤~”
后边的王远传来一声嗤笑,他没说话,但好像又什么都说了。林勋面红耳赤的看着王远,大怒之下还是选择了原谅王远。毕竟就这点小事,怎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兄弟俩这么深厚的感情!绝对不是因为王远已经把手伸到他的肩膀上才改变的主意。
升旗仪式过后,趁着下课时间,陈默和林勋几人来到小卖部买辣条。
虽然班主任通知了下周期末考,但几人好像都有些无所吊谓的感觉在里面。这并不是摆烂,而是有成绩作为底气。除开陈默不谈,几人之中成绩最差的王远在上次不重要的月考里表现的也是相当出彩,虽然考卷是同桌互改,但张力批改的很认真,最终给王远算出的得分居然是550分。
这个分数在二本都属于是高分区间,可以报考比较好的二本院校。但距离明年高考,王远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别的不说,只要在这一年多他能进步个十几二十分,王远就可以超过一本分数线。要是进步个几十分,他都能报考一部分不错的一本院校,未来也是灿烂光明的。
不光王远开心,陈默也替伙伴们的成绩进步而高兴。校园里的友情是纯粹的,尽管大家可能在毕业以后会各奔东西,但陈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依旧不会断了联系。
从小卖部出来,陈默拿着包辣条走在路上,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手上这玩意跟方便面有些像,一段时间不碰,再吃时竟然觉得有些上头,难怪会有些人孜孜不倦的吃辣条。
陈默从袋子里咬出一根辣条,然后嗦到嘴里,又甜又辣的口感在嘴中绽开,使劲嚼了几下后才吞咽下去。
“大熏,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辣条格外的香啊!”
“...花的是我的钱,你们白吃,当然觉得香咯。”
“???陈哥夸你,你居然骂陈哥白痴,大熏我劝你别不知好歹!”
“你有病吧你,来来来,给你五毛去医院看看脑袋里是不是全是水!”
......
光阴如梭,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期末考试到了。
周四这天,青川一中的氛围稍显凝重,虽然只要撑过这两天就是期待已久的寒假假期。但是这两天是所有学子接下来寒假好不好过的关键,学校公告栏不仅贴出具体科目时间表和考场安排,还在上面把通知期末成绩的日期都标注出来,一时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气的跳脚。
期末成绩通知:学校定于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通过短信平台及学校官网同步发布期末考试成绩,请学生及家长登录指定平台查询。如有疑问,可联系班主任或教务处(电话:xxx-xxxxxxx)进行咨询。
返校安排:全体学生需于2012年2月5日(星期日)上午8:30返校报到,具体要求如下:......
1月18日啊!不少学生都在哀嚎,这个时间离除夕和春节也没几天了...期末成绩一旦下来,这个年好不好过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肯定不好过。
怀揣着想过好年的心思,随着期末考试日期越来越近,学校学习的氛围也愈发浓厚。尤其是到了周四,整个校园更是笼罩在一片凝重之中。
三楼,陈默拿着笔袋靠在走廊的栏杆上,这一次期末考试的考场他被分配到十班。还好,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座位是十班谁的,但肯定是个男生,毕竟一般的女生应该也不会在桌上中二的刻着“哥只是个传说!”
学校铃声还未敲响,走廊上大部分人都捧着语文课本在临时抱佛脚,这篇古诗背一下,那篇古文的翻译记一下。眼神飘过这些努力的同学,陈默真怕他们考前马x梅,考后孙x雷。
或许别人会觉得临时抱佛脚是有用的,通过快速记忆,短时间内提升应试能力。可在陈默看来,这个最大的作用反而是缓解自己的焦虑,让自己感觉“做了复习准备”,从而增强考试信心。那些通过临时抱佛脚成功猜到某道题的,其实可以归根于运气好,因为它不仅知识留存率低,而且还会让自己形成不去复习的依赖。
陈默惬意的伸了伸懒腰,语文向来是他最有信心的一个科目,相比其他人脑海里在默背课本,他的脑海里却是在思考午饭是在学校食堂吃还是去校外吃。
「学校的食堂吃了有一段时间了,腻倒是不腻,毕竟学校方面也是经常换家常菜,但好像有一段时间没吃阿芳卤面了...」
“陈默,你今天还挺早的呀。”
正出神的陈默被这声清亮的嗓音拽回现实。转头望去,陈恬恬扎着马尾辫俏生生立在一旁,裁剪得极贴身的校服长裤勾勒出少女笔直纤长的腿部线条,晨光透过教室窗户斜斜打在她的脸上,弯弯的柳眉下,是一双明净清澈的眼眸。
“嗯...在家也待不住。”看着眼前明媚的少女,陈默笑了笑。
陈恬恬轻轻颔首,挪动脚步,安静的站到陈默旁边。
走廊上的同学看着两人打招呼,眼神都有些好奇,待陈恬恬站至陈默身边后更是瞪大了眼睛,反应过来后互相之间更是暧昧的眨了眨眼睛。
「这两人不对劲!」
「那还用说!这么明显,大家都看出来了,这里面绝对有故事!」
...
陈恬恬不知道两人只是单纯的站一起就被走廊上的同学脑补出一部电视剧出来,犹豫了下,她还是开口道:“陈默,你觉得这次期末考有没有哪些必考的?”
陈默一愣,扭头疑惑的看向陈恬恬,前几天不还在qq上给你发过考试重点吗?
察觉到陈默的视线,陈恬恬不好意思道,“我就是有点紧张,想再问问你,我这段时间复习很认真的!”仿佛是怕陈默不信,她又自顾自的说起来,“《师说》里的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赤壁赋》里主客问答的抒情方式、《蜀道难》里的夸张与想象,比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