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日记:
【六月二十 ,睿安城 。
攻城战还算顺利 ,全歼匈奴 4366人 ,骑兵受伤九人 ,暂无生命危险。
表兄成功斩杀匈奴大将丘林邑 ,听说是左贤王亲信 ,就算收了点左贤王的利息好了 。
缴获三尺多高的羊脂白玉佛陀像一尊 ,雕工精美 ,玉质顶尖 ,看起来无比值钱啊 ,本王的了!
总结 :匈奴人打仗比鲜卑人还猛 ,他们居然没一人想过投降?
本王只能说 ,现任匈奴单于恐怕是个狠角色?
不过没差 ,本王是不会放弃马踏匈奴的愿望的!
匈奴悍勇 ,大不了本王就多准备准备哼哼!】
………………新一章………………
………………新一章………………
………………新一章………………
并州离长安已经算近了 ,大王犹豫了一下还是命人把丘林邑的人头送去了长安 。
在腐烂和痛快一场 、以慰大晋功勋在天之灵的选项中 ,大王毫不犹豫选择了痛快一场 。
麻溜做了处理 ,收拾收拾派人火速送去了长安 。
他身后有一万幽州援军呢 ,百里瑾算什么。
魏慎问起他 ,不是刚忽悠百里瑾放松对幽州警惕吗 ,怎么又送人头去气他?
“……他就是再傻 ,也会多想的 。”
大王邀功 ,“本王都是为了表兄啊!表兄敬佩镇西大将军 ,现在亲手砍下了他仇人的头颅 ,以慰大将军在天之灵 ,本王当然得配合 。”
魏慎:“说实话 ,怎么又改主意了 。”
“实话就是 ,本王还怕百里瑾菜鸡上树?!”
“哈?”
“我已经交代他们怎么说了 ,百里瑾不了解北边情况不会轻举妄动的 。北边还有他怕的匈奴和鲜卑呢 ,而镇西大将军仇人的头放不了太久啊 ,这天气腐烂的很快 ,本王也没办法 。薛家和咱们魏家一样世代从军 ,本王还不如选择安安他们的心 ,让他们好受一点 。这样比起来 ,百里瑾算什么?他不重要 。”
“你想啊 ,他还没登基 ,他想率军北上找本王麻烦也难 ,朝中那些老头会劝住他的 。”
魏慎佩服极了 ,这人精什么都算到了 。
大王似模似样叹口气 ,“拼了命的抢那个位置有什么好的 ,还不得听那些老头的 。本王这样就很好 ,自己说了算 。”
魏慎:“……你这种一言堂是少见 。所以 ,你是怎么搞定你前朝那些老头的?丞相、太傅、各位郎官平时你折腾这些事他们都不反驳你吗?”
大王光棍:“反驳啊 ,但是没用 。幽州的兵在本王手里 ,而这些兵都是本王私人在养 ,没花幽州财政一文钱 ,他们能管什么呢?”整套班子奋斗一年 ,交给大王的结余不如他一天山里挖出来的多 ,而那些部门运转起来 ,还得大王贴银子补贴 。
大王没挂在嘴边说的是 ,幽州财政也在他一人手里 ,那朱雀大街从街头到街尾 ,是整个幽州Gdp 。就算谦虚点说 ,他一个人也占了百分之八九十吧 。
咋管?
大王要人有人 ,要银子有银子 ,不受任何拿捏 。
他想干的事一般自己就干了 。
他们在睿安打了一仗 ,等他们把城内扫清楚了 ,后面的辎重营终于赶上来了 。大家汇合一起再次出发 ,目标并州主城 。
。
长安城
如今长安城最大的八卦 ,就是北边的幽王给薛家送了个人头!
“这是多大仇?”
“你没懂 ,听说是杀害大将军凶手的人头 ,直接送到了大将军的灵前!”
“那不是匈奴人?幽王怎么给杀了?”
“对啊 ,听说是匈奴人害死了镇西大将军……”
“不可能吧!匈奴人这么好杀 ,朝廷干嘛赔那么多银子?”
……
是啊 ,再说凉了 。
百里瑾得知这一消息 ,派人过去再次求证 。
听到回报说大将军灵前真摆了个人头 ,他忽然暴怒 。
老三这是把他往死里踩啊!
“薛家怎么说?真是那个匈奴将军?”
“薛家确认是丘林邑 ,匈奴左贤王身边的亲信大将 ,就是他在都野杀了镇西大将军 。”
“……幽王送来时候怎么说的 ,你就原话回复!”
“说是…偶遇大将军仇人 ,特送人头以祭大将军在天之灵 。”
“好个偶遇!再没了?”
“原话就这样 ,薛家也问了 ,私下找其他人也求证了 。那送来的人就是这么说的 ,没前因后果 ,也没其他话传来 。”
百里瑾以己度人 ,“老三要交好薛家 ,不会就这么两句 ,肯定还有其他的交流 。”
第二天他还跟亲信说 ,“老三倒是聪明 ,知道交好薛家 。玉门关撤回的十万人 ,硬是停在了汉阳 。孤看他们就是想和西南军搅合在一起 。”而最可气的是 ,朝中大多还是支持的 。
“是有听说玉门关和魏家关系很好 。”
百里瑾听了越发闹心 ,他的亲信就劝他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还是分清轻重缓急 。
现在长安是真的没空研究几个反王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迁都 。
凉州一割 ,长安成了边境上的国都 。不止是百里瑾心中不安 ,朝中大臣、京中名门士族纷纷喊着要迁都南下。
朝中大臣这会儿心是特别的齐 ,啥也不干就等着宁德帝下葬 ,大晋迁都 。
备选的地方有两个 ,现在还在吵 。
一个是汝南 ,一个是建康 。
目标倒是一致 ,就是东迁 。
京中望族想去繁华的建康 ,朝中有人反对 ,说是离反王百里珩过近 。
和百里珩相关的人默不吭声 。
至于百里瑾 ,他当然想迁都豫阳 ,这回大司农带头反对 。
哪一方都能列出一堆利弊 ,每天吵来吵去至今没个结果 。
再往南不是没有好地方 ,可惜到处有反王 。
汉寿侯和江夏王把最好的地方占了 ,再往南注定太平不了 。比起百里瑾的皇位 ,朝中只想太平的迁都 ,总有和几个皇子都没有利益牵扯的人 ,他们并不在乎谁坐那个位置 。
就这么闹了些日子 ,百里瑾别提多憋屈了 。
最后折中一下 ,一部分人选了站队汝南 。
选址国都 ,吵着吵着就会吵到平叛上 ,南边传来消息江夏王已经往庐江的方向扩张了 。
其实百里珩的封地就横在建康北面 ,迁哪里都有反王在身边。
百里瑾恨死了这几个阻碍他迁都繁华江南的反贼 ,所以比起边境吹风的幽王 ,这几个占据江南最好封地的反王 ,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虽恨不得立马派兵南下平叛 ,但宁德帝未下葬 ,他未登基 ,名不正言不顺的 。当初他力排众议的议和 ,成功得罪了建威大将军为首的一干兵油子 ,没看玉门关那些退回来的边军不就正在消极抵抗他的旨意嘛 。
百里瑾焦头烂额中 ,肖太监回来后给他形容了一下幽州 ,他就更闹心了 。
东都侯居然和老三搅合到了一起 !
现在又听说大王送来了匈奴将领人头 ,他没有一点开心 ,第二天还得硬着头皮在别人提起时出口肯定一下大王 。
“幽州反王虽有叛逆之心 ,但总归还是大晋人,也算分得清是非 。”这话说完 ,他都快吐血了 。
贼心不死的小贼!
。
大王派出去给他跑腿的 ,也肯定是机灵人 。
此人叫做钱益 ,平时就是在大王身边跟进跟出的十二近卫之一 。
他回了长安没轻打听消息 。
本着来都来了的信念 ,他觉得多多收集消息才没白来一趟 。至于这些信息有没有用 ,他相信大王身边的人会分析 。
他在长安休整了几天一点没闲着 ,很快就得知了玉门关的守军也和上谷关的一样 ,并未撤回来的消息!
这可是大消息啊 ,和上谷关不同 ,玉门关有二十万!
跟着镇西大将军去了都野十万 ,那玉门关最低还有十万啊!
这些人现在退回了汉阳 ,没按照豫王的要求回撤长安 。
钱益立马让留在了长安的情报组把这消息传回了幽州 ,反正大王这么交代的 ,说这样他能更快的收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