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此人的身份只有一个——大明太子朱慈烺。
“你……可是多尔衮?”朱慈烺稍加思索,便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多尔衮颇为意外,眼前这位大明太子不仅仪表堂堂、气度非凡,还镇定自若,迅速识破了他的身份。
“实在没想到,在这儿竟能遇见你,难道你不知我麾下有十万大军?”
\"明白。\"朱慈烺移开了视线,专注地看着自己的天雄军。
每支小队虽仅十人,却毫无惧色地面对敌军。加之地形狭隘,他们只需应对两面之敌,压力骤减,彼此协作间便能不断重创清军。
\"哈哈,你倒是挺自负嘛,你以为凭三千人就能与我十万大军抗衡?\"多尔衮嘲讽道。
朱慈烺忽然抬起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怪异的笑容。他迅速从背后取出一把火铳,瞄准了面前神情骤变的多尔衮。
\"你...\"
多尔衮万万没料到,朱慈烺手里竟然会有火铳。
看到火铳的一瞬,多尔衮赶紧一个翻滚躲避。
然而火铳响过,他仍感到剧痛缠身。
\"这明太子太过分了,完全不顾武德!\"
倒在地上后,周围副将急忙赶来救援。
与此同时,朱慈烺的位置也被发现了。
说实话,朱慈烺自己也有些亡国。原本只是想上来探探情况,看看是否有清军首领可擒。
却不料身旁突然冒出个家伙,那帽子和装束分明是八旗首领的标志。
这种服饰唯有首领才能穿戴,此人必定是多尔衮无疑!
朱慈烺顿时兴奋起来,但他并未立即行动,而是悄然将火铳收起。
果然,传闻中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往往追求气势。
得知朱慈烺身份后,那人非但没对他动手,甚至连叫人抓捕都未做到。
这是战场,不是擂台,这样的行为岂不可笑至极?
朱慈烺可不吃这套,先攀谈缓和气氛,待对方放松警惕之际,便掏出火铳。
多尔衮果然不凡,反应相当敏捷,察觉朱慈烺举手时便迅速滚开。
可惜这一枪虽击中目标,却未能致命。
开铳之后,朱慈烺没再傻站原地,立刻跃下高处,拔出尚方宝剑。
四周清军迅速围拢过来,然而朱慈烺全然不在意,宛如无人之境,剑锋所向,无不毙命。
近战无法使用火铳,除非他甘愿赴死。
村中的防御工事繁多,朱慈烺身形灵动,转瞬便消失不见。
清军正在揣测他的去向时,远处忽然传来火铳轰鸣。
每一声枪响,都意味着一名清军倒下。
周围有两支天雄军,朱慈烺察觉到危机逼近,迅速奔向最近的一支队伍,融入其中,瞬间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这片战场上,这样的防线几近无懈可击。
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名清军能突破这道防线。
在压力稍减后,朱慈烺脱离这支队伍,再次朝另一处防线移动。
这种灵活切换、与友军无缝对接的感觉令人称道,也证明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整个村落回荡着火铳的咆哮声。
在外围的清军听到枪声与厮杀声后,也感到愕然。
他们没想到村中竟隐藏着天雄军,但认为这些躲在村里的敌人很快会被剿灭。
然而,一炷香过去,半个多时辰过去,一个时辰过去……
副将尤丽木心生焦虑,疑惑为何主将迟迟未能结束战斗。
“哈赤,那些明军究竟如何?”尤丽木询问道。
“我已向贝勒禀报,这伙明军异常棘手,一万兵力根本奈何不得。”哈赤叹息,心中却暗自欢喜。
毕竟他的警告早已提出,只是多尔衮执意率军深入。
如今看来,他们不仅陷入苦战,甚至可能不是明军的对手。
“那么,我们是否该入村协助?”尤丽木试探地问。
“我自然是愿意进村相助,但你也清楚贝勒的性格,若他并未遭遇险境,贸然行动只会惹怒他。”哈赤故作深沉地说道。
“说得对,区区三千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我们贝勒的对手,剿灭他们不过是早晚的事。”尤丽木满是信心。
哈赤与古丽扎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神色。
清营内部同样派系纷争,多尔衮追随皇太极多年,功劳无数。
因此,他麾下拥趸众多。
多尔衮的威名几乎盖过皇太极,尽管后者从未公开表露不满,却始终心存忌惮。
皇太极虽未言语,但对多尔衮的戒备始终未减。
皇太极心中暗自盘算,若日后多尔衮意图谋逆,他的那几位无能之子能否守住江山?
朝廷中的大臣们心思玲珑,察觉到皇太极的心意后,便开始四处散布关于多尔衮的不利言论。
一旦能够借此机会扳倒多尔衮,皇太极定会喜不自胜。
而为皇太极出谋划策之人,也将因此飞黄腾达。
然而当下,多尔衮凭借显赫的战功,依旧无人能敌。
觊觎其地位者,并非仅限于朝堂上的文臣。
哈赤是哈古达的部下,而哈古达又效忠于豪格。
豪格与多尔衮素来不合,因此,哈赤与古丽扎也希望多尔衮遭遇不测。
此次多尔衮带来的十万大军,除了一万正白旗属于他自己,还有豪格的正蓝旗,以及由临时组建的正红、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再加上蒙古及各部族的联军,共计十万之众。
正白旗与正蓝旗实力最为强劲,其余四旗则各自投靠一方。
其中两旗归属多尔衮,另外两旗则支持豪格。
不过豪格并无战功,故而眼下多尔衮占据上风。
但豪格乃皇太极长子,身为爱新觉罗一脉,追随者众多。
同时,豪格始终盼望多尔衮在这场争斗中遭遇不幸。
是以多尔衮率军抵达京城时,豪格并未随行,而是派遣哈古达带领部分兵力跟随多尔衮。
如今哈古达已亡,哈赤与古丽扎继承了他的遗愿,共同诅咒多尔衮可能遭遇变故。
就在这个时候,多铎缓步走来。
“贝勒还在里面吗?”
“多将军,贝勒仍在殿内,我们是不是该进去?”尤丽木正犹豫是否进入时,多铎的到来让她顿时放下心来。
“这么久都没出来,必定出了状况,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所有人,立即冲进去救援贝勒!”
多铎心急如焚,毕竟多尔衮是他兄长。
眼见多尔衮迟迟未出,即便对方仅有三千人,他也担心兄长遭遇不测,毫不犹豫地率领剩余全部兵力冲入殿内。
另一处山头之上,五百名士兵静静地隐藏其中,悄然注视着前方的一切。
彭永武忍不住吞了口唾沫,他犹豫地问道:“真的要开战了吗?那个村子真有活人?”
“要是我没看错,应该有吧。毕竟只有咱们大明改良过的火铳能一直发射。”身旁的副将说道。
太子改进了火铳,还重新整顿了兵仗局,这点大家都清楚。
自从他接管兵仗局后,这个部门就完全成了他的私人领地。
自此之后,兵仗局造出的每支火铳都遵循极高标准。
这种火铳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绝不会炸膛。
虽然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损坏,但有一个压力释放的小设计,使得火铳不可能发生亡国。
再加上太子几乎倾尽所有财力投入其中,并亲自管理,质量问题自然不用担心。
或许正是因此,大明火铳的整体品质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保证天雄军配备充足的前提下,火器局也会向其他将领供应火器。
彭永武就曾用过一把,说实话,确实相当可靠。
但他从未料到,这种不炸膛的火铳会对战局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他更没想到,朱慈烺居然真的敢率领三千士兵、三千支火铳,正面迎战多尔衮的十万大军。
“头儿,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行动?”副将提议道。
“行动?我能做什么?”彭永武反问。
彭永武出身于士家,他们家很幸运,在调查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因此,当朝廷动荡时,许多家族倒台,但他们家却安然无恙,彭永武依旧稳坐神机营统领的位置。
要说忠诚,或许算得上愚忠。
但实际上,士家子弟真正效忠的是家族利益而非皇权。
一旦皇帝的命令威胁到自身安全,哪怕是他,恐怕也会选择敷衍执行。
就像现在,若要他去救出太子,他敢吗?
看着下方如同蚂蚁般密集的清军,彭永武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统领,你看那边是不是太子?”
副将兴奋地拍拍彭永武的肩膀,指向某个方向。
只见在一群青衣清军的包围中,一抹鲜艳的黄色从红色人群中脱颖而出,映入彭永武的眼帘。
那是朱慈烺,只有朱慈烺会穿戴明黄色的盔甲。
那身金黄的战甲在战场上起伏穿梭,手中火铳时而发射,更多时候则是一柄剑上下舞动。
忽然间,这明黄的身影略作停滞。
原来,是握着的宝剑断裂了。
然而朱慈烺毫无慌乱,依旧迅速地投入到红色的阵列中,取药、装填、发射,动作快得惊人,丝毫不逊色于身旁的天雄军。
他们彼此间的协作极为娴熟,火铳的换弹速度极快。
周围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试图扑灭那一点微弱却顽强的火焰。
但无论清军如何努力,那火光依旧在不懈燃烧,未曾有过半分减弱。
即使四周汇聚的清军人数越来越多。
下方共有两百余处这样的火焰,他们坚守一处,任凭清兵如何反击,都未能将他们扑灭。
当然,并非完全无法扑灭。
就在朱慈烺不远处的一支十人小队,因操作失误未能顺利轮转,被清军抓住机会击杀一人。
剩余的几人虽迅速集结成九人小组,却依旧难以抵御清军的步步紧逼。
朱慈烺就在附近,清楚地知道,若不给予这个小组片刻休息,他们定会被清军彻底吞没。
“向左,六步!开火,冲锋!”朱慈烺挥舞着马刀,率先冲出。
他的铠甲早已染满鲜血,却依然掩不住那一抹耀眼的金黄。
在这群人中,他仅凭一把马刀便杀出一条血路。
跟随在他身后的队伍士气高昂,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紧紧跟随着他。
终于,他们突破重围,抵达那九人小队面前。
“融合!”
在此情境下,第一个二十人小组迅速形成。
尽管他们未曾共同作战过,但合作的关键在于相互配合,不论人数是二十还是三十,甚至上百,只要核心理念一致,就可协同作战。
“大明,必胜!”
当二十人齐声呼喊出这句话时,他们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朱慈烺依照部署,将攻击目标锁定眼前。
他从不回头张望,因为他坚信身后的一切。
清军试图从侧面包抄,寻找破绽。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施压,都无法取得任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