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杲眉头微皱,赤泉郡虽然的确比文秀郡要更富庶兴旺,但毕竟故土难离。
而且成氏族人众多,产业、田亩,祖宅、祠堂,都在这文秀郡中,举族迁徙,那是何等大事?
见成杲默然不语,周处笑道:
“成大人,若是无法立刻举族迁徙,那也不要紧。
您可以先携带夫人、子嗣与得力心腹前往赤泉郡,成氏在此地有多少田宅,可慢慢统计。
届时,在赤泉郡那,我们会等额置换给成氏家族。”
成杲心中还有一些疑虑:
“周大人,听闻秦王不喜我等卿族,常抄家灭族,然后以卿族田地均分给乡野庶民。
如今秦国上下,便是功勋卓着如孙武大人这般,也并无实封,我成氏......为何能例外??”
这话一出,周处和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杨再兴都笑了。
“成大人果然还是个聪明人,既然您如此聪明,那大王的诏令,您还是先看看吧!”
随即周处将那诏令展开,成杲定睛一看,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
献城有功,虐民有过,功过别论,不可相抵!
随即周处肃然道:
“我秦国以法度治理天下,成氏主动献出文秀郡,此乃大功,大王赏赐宅邸、田亩,理所应当。
但若成氏有过任何盘剥百姓、侵占田亩,乃至残虐庶民的罪行,也必须以罪论刑。
只要成大人自信成氏,对文秀城内的百姓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那便无需担心被抄没家产田亩!”
成杲吞了口口水,心中满是懊悔。
身为卿族,要说举族上下,都是清清白白的老好人,那就是笑话了。
秦王严洛这十六字诏令其实说的很明白,你硬要封邑,我可以给你。
但之后成氏一旦被人状告,其查出了实际罪行,那就得按照大秦刑律来处置。
功劳是功劳,罪过是罪过,无法相互抵消!
一切做的明明白白,不会让人挑出毛病。
成杲心中暗骂严洛,这秦王实在是虚伪至极!
但他也明白,当初提出的所谓保留封邑的条件,现在看来是不可能达成了。
如今文秀城已经被秦国大军牢牢掌控,剩下那点私兵,完全无法与之抗衡。
他这个“聪明人”,如果不想被秋后清算,那现在就必须表明态度。
“多谢大王下诏,成氏自愿献出文秀郡,听从秦王安排!”
周处和杨再兴对视一笑,如果成杲依旧坚持保留封邑,那么他们还是会让其顺利获得赤泉郡全境封地。
只不过等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有文秀城内的百姓联名上告成杲。
一切合法、合情、合理!
当然,现在成杲如此聪明,倒也省了后续诸多麻烦。
赤泉郡那边,会给成氏配备大宅,以及足够其家族成员耕种的田地。
文秀城内,属于成氏的金银财物和物件,也都允许其带走。
另外秦国会按照一定折扣,以钱粮换走其产业。
如此一来,虽然成杲不会有什么实际封邑,但至少也能在赤泉郡做个富甲一方的豪绅富翁了。
成杲本人,严洛也会册封他一个听来品级不错,但没什么实权的散官,能每年拿到一些俸禄,算是让他体面的隐退乡野。
这也算是对于主动投降者的优待。
......
严城宫中,卫姣顺利生产下一对龙凤胎,这让严洛大喜不已。
先加封卫姣为贵嫔,赏赐不少古籍、珍宝。
男孩取名为严琅,女孩名严嬛。
其名取自琅嬛福地,为仙境之名,又意为天帝藏书之地。
毕竟卫姣算是古神教的嫡系传人,平时也的确经常泡在各种远古典籍之中,所以这让严洛有感而发。
一时之间,秦国上下喜气洋洋。
不算上阿青腹中的还未出生的孩子,严洛现在已经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了。
因为系统觉醒了【轮回长生】,所以只要意念一动,严洛便能看到一个类似于家族树的面板。
上面从自己开始,分出不同妻子,然后再分出自身血脉。
最年长的严欢,此刻已经是5岁多,显示无法以其进行轮回。
同样的,5岁多的严雪、3岁多的严乐,也都已经拥有一定的记忆、独立意识,无法以他们进行轮回。
只有刚刚出生的严琅、严嬛,显示可以轮回。
因为他们现在还只是婴儿,本身处于完全白纸状态。
不过严洛自然不会现在就使用这个能力。
真要立马驾崩,变成一个只能喝奶的婴儿,那秦国估计会够呛。
不过这一功能,也让严洛可以轻松分辨,哪些孩子是自己的血脉。
这算是系统额外赠送的亲子血脉鉴定器了。
因为只要不是自身后裔,面板家族树上都不会显示。
当然,如果未来严洛后裔之中,有个类似于智障、傻子,那无论对方多大年纪,他都能直接占据其身躯,轮回重生。
所以,多多延续子嗣,这也能保证严洛不会出现后代断子绝孙,然后空有特殊能力,却无法重生的尴尬局面。
之前召唤出来的【金台拳术】天赋,严洛也已经用【人皇赐福】,传给了长子严欢。
这小子虽然只有6岁不到,但身体健壮,平时已经开始混迹于演武场、大秦王室书库之中。
从前的帝王,往往喜欢请所谓大儒来教导子嗣。
但严洛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实在是太狭隘了。
大儒本身更适合研究经典学说,做一个学者。
而王子,尤其是未来继承国家统治权力的太子,所需要的能力绝非是学者能够教育明白的。
纵观两个世界的王侯将相,往往能够懂得民间疾苦,且性格顽强,意志坚定者,才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那些一辈子都只能呆在深宫之中,对于底层百姓疾苦一无所知的帝王,即便再聪慧过人,也终究无法真正治理好一个庞大的国家。
所以严洛平时除了陪着儿子们玩耍之外,也会趁着空暇之时,带着长子严欢前往修筑驰道、官道的工地体验一番。
五六岁的年纪,放在乡野庶民家中,尤其是贫民之中,已经是需要做事的时候。
虽然秦国大力推广蒙学,但也有不少家庭会将小孩送去给人当学徒。
不少人还抱着读不读书无所谓,学一技之长才能糊口的念头,刻意不让孩子去读书识字。
这种情况,即便是朝廷也很难强行扭转,只能因势导利,加大教育投入,以及读书识字的奖励。
不过此时,公田附近的乡野村落之中,也有孩童和严欢一般年纪,便开始帮着大人推车、挖土。
除了驰道之外,普通道路在各州郡县也分段修筑,为了加快效率,除了每丁两个月的徭役之外,朝廷还会出钱聘请他们做工。
这种聘请制是看劳动成果来计价的,因此往往百姓们会全家上阵,童工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无法禁止。
毕竟现在朝廷大方,每月全家赚的钱,比单纯种地要多不少。
此刻,严欢便以老邬的远房侄子身份,换上寻常百姓的粗布衣衫,和老邬一家忙的不亦乐乎。
【金台拳术】天赋虽然不能让严欢一跃拥有金台的全部武力值,但在他这个年纪,力量、体魄,也已经是出类拔萃。
随着年纪增长,大约在16岁左右,严欢便能拥有金台刚召唤出来时的拳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