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刘长寿两口子还是决定送四毛去学堂读书。
至于刘长福两口子,他们可就纠结了。
刘长福坚定地认为,大毛作为家中的长子兼长孙,理应被送去学堂读书。
而马氏则在两个孩子之间举棋不定,她的内心深处其实对次子有着更多的偏爱,但又觉得丈夫所言不无道理,一时间难以抉择。
刘长福道:“就连当今圣上都极其注重长幼有序这一原则,大毛身为兄长,就该是他去才是。”
马氏反驳道:“人家是皇帝,是有皇位要继承的。咱们家里又没有。哪来的这些规矩?”
刘长福义正言辞的说:“可人家皇帝都在遵循的,必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咱们也应当借鉴才是!”
马氏撇撇嘴,不屑地回答:“皇帝说的就有道理啦?那前年皇帝还说要增加赋税呢?咱爹为啥偷偷在屋里骂了那大半天的?”
两口子越辩越激烈,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眼看着就要争吵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直在旁边默默聆听的孩子们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
大毛说:“爹,我都十岁了。早过了读书最好的年纪,还是让弟弟去吧。”
刘长福闻言不禁皱起眉头来反驳道:“读书这种事可不是光看年纪大小的,关键还得靠天赋才行,早早就启蒙的学子也不是没有,可又有几个能考中的?”
听到这里,大毛嘻嘻一笑道:“爹哟,难道您心里头真认为我是那块读书的好材料么??
他这句话一出口,刘长福顿时沉默不语了。
一旁的二毛见哥哥如此说,心中不由得着急万分。
他连忙插嘴喊道:“爹!我这脑子也笨得很呢,到现在连一百以上的数字都数不明白。依我看呐,还是应该让大哥去读书才对!”
话音未落,刘长福气得抬手朝着二儿子的脑袋轻轻扇了一巴掌:“你小子啥都要抢,你大哥说他不是读书的料也就罢了,你也说自己脑子不好使,那你老子我岂不是连一个聪明的孩子都没生出来?”
闻言,一旁的小六毛突然从嘴里抽出正在吸溜着的手指,高高地举起小手,急切地喊道:“我!我!我聪明!”
那模样活像一只急于表现自己的小猴子。
刘长福瞪了小儿子一眼,都不知道大人在说啥呢,就知道瞎嚷嚷。
马氏笑着揉了揉小儿子的脑袋宠溺地说道:“娘知道,家里就属咱家六毛最机灵啦!等再过个两年啊,娘一定送你去读书!”
可怜的小六毛,还不知道读书意味着自己愉快的童年时光就要结束了,依然沉浸在被母亲夸赞后的喜悦之中“嘎嘎”的傻乐着呢。
老大两口子定了二毛作为读书的人选。
待到入学的那天早上,刘宁一路把俩侄儿护送到了胡郎中家大门口。
嘴里还不停的交代着注意事项:“听先生讲课一定不能走神!不能在课堂上开小差。哎呀,就是先生讲课的时候,你不要胡思乱想,要集中注意力的听先生说的话是啥意思。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绝对不可以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要是被先生发现了,可是要受罚的!”
二毛和四毛似懂非懂的挠了挠脑袋。
不知不觉间,三人已经走到了胡郎中家的大门口,刘宁看着也到地方了,自己不好再送。
于是叹了口气道:“我就送到这儿了,以后你们俩就全得靠自己了,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俩孩子看着眼前这个比他们还小几岁的姑姑,一副小大人般的模样,忍不住都有些想要发笑,但又不敢笑出声来,只得抿着嘴唇,强忍着笑意。
胡郎中家院子里,几家送了孩子过来的人看见老刘家这姑侄三个都笑着打趣:“呦!这宁丫儿不愧的当姑姑的人啊,瞧瞧这都亲自送侄儿们来学堂了!”
一个婶子笑着说:“就隔个院子,几步路的距离,还要她送?我看呐,怕不是这丫头自己想着要来上学吧?宁丫儿,你要真想学识字,就和你爹好好说,他一向最是疼你,一定会同意的!”
刘宁慢悠悠地走到院子门口,朝着里面随意瞥了一眼后,撇撇嘴道:“鸿婶儿,我瞧着您家就只有永扬这小子过来了吧?那春宝跟春田呢?怎么不见他俩一块儿被送来呀?”
永扬是鸿婶儿的小儿子,那可是她的心肝宝贝。
她家里还有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孙儿,也就是春宝和春田。
如今却只送了自己儿子过来,两个孙儿却一个都没送过来,其偏心可见一斑。
闻言,鸿婶儿脸上的笑容一僵,她有些尴尬的搓了搓手,结结巴巴地解释道:“他们俩现在还小,等两年再送来也不迟。现今还是让我家扬儿过来先学着些,回头也好教他两个侄儿不是?”
刘宁也不去拆穿她,背着手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啊!”
一旁的鸿婶儿见状,赶忙满脸堆笑地回应道:“可不就是这样!”
家里多出两个学子,那要花的钱可就多了去了。
不仅是束修的费用,笔、墨、纸、砚这些,样样都要花钱去买。
还有书本,本来也是要买的,不过胡郎中说这第一年孩子们才刚启蒙,学的知识有限,于是就让辉哥儿帮着抄了几本“三字经”,让这些孩子们两个人共用一本,先凑合一段时间。
等明年进度跟上了,认得字也多了,再考虑去购买新的书本,要不然到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抄书也行。
这样一来,已经减轻了相当一部分的开销了。
可即便如此,剩余所需花的银钱,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而言,也依然不老少了。
所以这寒门贫家的,能供个孩子读书,也着实是不容易。
老刘家,陈氏正在数铜板,她将两串子一百文的铜钱从箱子里拿出后,又重新找了截棉绳,将它们串在了一起,一共串了三串,一起也就是六百文。
串好后,她将手里的钱串子递给刘长福道:“明天去镇上把孩子们要用的东西都置办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