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瑶在侯府中,依旧每日为自己与柳逸尘的婚事忧愁。侯夫人虽已有所动摇,但侯老爷却依旧态度坚决,认为柳家与侯府门第相差悬殊,不愿答应这门亲事。
这日,叶锦瑶听闻柳逸尘在城中的一场诗会中大放异彩,不仅诗才出众,还与城中诸多有名望的文人雅士结交。她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个转机。于是,叶锦瑶精心梳妆打扮后,来到侯老爷的书房。
“父亲,女儿听闻逸尘在近日的诗会中表现出色,结识了不少城中才俊。他虽家境不如侯府,但才华横溢,将来必成大器。父亲,您就成全女儿与他吧。”叶锦瑶跪在侯老爷面前,眼中满是期盼。
侯老爷坐在书桌后,眉头紧皱,看着女儿如此执着,心中也有些不忍。但他身为侯府之主,不得不考虑家族的颜面与未来:“瑶儿,婚姻大事,关乎家族兴衰,你不可意气用事。那柳家根基浅薄,如何能与侯府匹配?”
叶锦瑶并不气馁,继续说道:“父亲,逸尘他勤奋好学,志向高远。女儿相信,凭借他的才华与努力,定能为家族增光添彩。而且,女儿与他情投意合,若不能与他在一起,女儿此生都不会幸福。”
侯老爷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长叹一声,起身扶起叶锦瑶:“瑶儿,你先起来吧。此事容为父再考虑考虑。”叶锦瑶心中一喜,知道父亲的态度已有松动,赶忙谢恩:“多谢父亲,女儿相信父亲定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从书房出来后,叶锦瑶立刻差人给柳逸尘送信,告知他侯老爷态度有所缓和之事。柳逸尘得知后,心中大喜,深知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让侯老爷真正认可自己。
于是,柳逸尘开始更加刻苦地读书,同时积极参与城中的各种文化活动,结交更多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还经常给侯老爷写信,在信中畅谈自己的抱负与对未来的规划,表达自己对叶锦瑶的深情。
几日过后,侯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乃是城中德高望重的大儒,与侯老爷也颇有交情。原来,柳逸尘在诗会中结识这位大儒后,便以自己的才华与真诚打动了他,大儒听闻柳逸尘与叶锦瑶之事,决定前来侯府为柳逸尘说情。
大儒见到侯老爷后,开门见山地说道:“侯兄,我今日前来,是为了柳逸尘与令爱之事。柳逸尘这孩子,才华出众,品行端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我看他与令爱甚是般配,侯兄为何不同意这门亲事呢?”
侯老爷无奈地笑了笑:“兄台有所不知,我并非嫌弃柳逸尘本人,只是这门第之差,不得不让我有所顾虑。”大儒摇了摇头:“侯兄,如今这世道,才华与品行才是最重要的。柳逸尘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学,将来必定能光宗耀祖。而且,他们二人情投意合,若强行拆散,岂不可惜?”
侯老爷听了大儒的话,陷入沉思。他想起叶锦瑶近日来的苦苦哀求,又想到柳逸尘在书信中展现出的抱负与才华,心中的天平渐渐向柳逸尘倾斜。
“侯兄,听我一句劝,成全这两个孩子吧。”大儒继续劝说道。侯老爷长叹一声,终于点头:“罢了罢了,既然兄台如此看重柳逸尘,我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只要柳逸尘能按照礼数前来提亲,我便答应这门亲事。”
叶锦瑶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她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柳逸尘,柳逸尘也激动不已,赶忙筹备提亲之事。一场波折重重的爱情,终于迎来了转机,叶锦瑶与柳逸尘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