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门,宋阳就看到外面站着几个人。
“啊,开了开了。”
“是宋姑娘的三叔,看来的确是在这里卖的。”
“他三叔,宋姑娘来了吗?什么时候开始卖东西呀。”
宋阳愣过之后,英俊的脸上忙扬起亲切的笑容:“昭昭在后厨呢,马上就把东西拿上来,新鲜出炉还热乎着呢,保证比以前的还要美味。”
“快点快点,我都等不急了。”
“宋姑娘换了地方就是不同,连时辰都早了,这会买回去,正好配粥当早饭。”
“……”
很快,宋昭昭端着东西出来了。
冒着热气腾腾,香味四溢。
宋昭昭打包算账,宋时墨收钱,宋阳则帮忙把前一天客人提前预定的打包放好,等着客人来拿。
巳时,何掌柜来了祥福楼,看一眼外面排着的队伍,笑得见牙不见眼。
与宋昭昭打了个招呼。
他从外面过来,看着门口排着的长队,那叫一个热闹。
这叫外人见了,可不就认为酒楼生意火暴么。
好,真好!
他们祥福楼翻身,指日可待。
宋昭昭随时观察着客人的数量,见东西不多,便去了后厨重新做。
“你尽管去做,这里我来帮你。”何掌柜主动开口说。
宋昭昭闻言,也就跟不他客套,拉着宋阳去了后厨。
祥福楼外面排着队,别说还真吸了不少客人进来吃饭。
过了正午,宋昭昭卖完便就收摊了。
“昭昭,收摊啦?”何掌柜在一旁的柜台上拨算盘,一边笑呵呵的问。
托了她的福,今天中午生意不错。
照这样下去,祥福楼成为镇上第一大酒楼指日可待。
“恩,收摊了。”
比过去多卖近两个时辰呢。
这些东西顶饱,吃个一顿是美味,要是一日三餐的吃,不出三天就腻了。
她要做长久生意。
卖半天足够了。
而且她也不能一整日都呆在镇上。
把东西收拾好,定下明天要用到的食材,宋昭昭跟何掌柜告辞离开。
宋昭昭买了几个肉包子,就当午饭了。
何掌柜倒是让他们跟祥福楼的厨子小二一块吃午饭,宋昭昭拒绝了。
有的便宜占多了,也容易讨人嫌。
何掌柜或许不在乎,但其他人未必没想法。
毕竟自己又不是在祥福楼做工。
宋昭昭去菜市口转了一圈,买了鸭子和五条鲫鱼。
鱼不大,差不多手掌大小,回去给大家炖个鲫鱼汤补补,于是又顺便买了几块豆腐。
傍晚,宋舟跟姜氏从地里回来,宋昭昭见状,回屋拿了自己画好的图纸去了隔壁。
在门口碰到了上门的柳氏。
“三婶。”宋昭昭喊人。
柳氏点头应道:“出门啊昭昭。”
“恩,找长生叔有点事。”
“哦,去吧去吧,我找你娘说点事。”柳氏道。
宋昭昭也没问什么事,转身去了隔壁。
宋长生正在院子里刨木头,见到宋昭昭来,忙擦了手起身招呼她坐。
“长生叔,不用忙活,我过来就是想请你帮忙做样东西。”宋昭昭拉住了去给她拿凳子的宋长生。
宋长生闻言,二话不说就点头:“要我做什么,你说。”
宋昭昭看着这么憨厚白老实人,有点哭笑不得。
“做七块形状不同的板,厚度不用太厚。”宋昭昭说着,把图纸拿出来给宋长生看。
宋长生看了一眼:“好,这东西不难,我一会就给你做,明天给你。”
“那就麻烦长生叔了。”
说完事,宋昭昭就回家了。
柳氏还没有走,正好在跟姜氏说养鸡的事情。
姜氏眼角的余光看到女儿进屋,开口道:“昭昭,你怎么看?”
“可以啊。”宋昭昭点头道:“三婶既然要养,不如再多养些鸭。”
柳氏顿时欢喜的应下:“昭昭还需要鸭蛋吗?”
“要,鸭子说不定到时候也要。”
就目前来看,她还没看到谁家腌制皮蛋。
咸鸭蛋倒是有。
鸡蛋腌出来的皮蛋口感差了点,最好是鸭蛋。
鸭子可以做片皮烤鸭,搭配葱丝,甜面酱等配料,卷入薄饼中,味道一绝。
问谁买不是买!
“好,好。”柳氏得到了准信,欢天喜地的告辞了。
宋昭昭动手做晚饭。
买回来的鸭子正是做成了烤鸭,烤好的鸭子外焦里嫩,皮很是酥脆。
宋昭昭把鸭子片成薄片,骨头剁成段,再放到油锅里炸一遍。
奶白的鲫鱼汤,放入豆腐和煎好白荷包蛋,满满一砂锅,最后撒上一点葱花。
炒了三个蔬菜,一大锅香喷喷的白米饭。
吃完,宋昭昭忽然道:“爹,娘,咱们后屋有块空地,还有一间破旧的茅草屋,我看地荒着没人种,茅草屋也是无人打理,能不能问问是谁家,咱们买下来吧,再盖几间屋子,每人一个屋子,住的也舒服,大哥读书也能更清静些。”
宋舟跟姜氏闻言,相视一望。
怔愣过后便是赞同。
“我看行。”姜氏眼底闪烁着欣喜之色:“地是陆寡妇家的,她一个妇人家,种不了那么多地,这里离她家又远,所以一直荒着。茅草屋是周有才家的,也是老一辈分家时得到的,后面人丁少了之后,白得了兄弟的屋子,这里也就没人住了。”
孩子大了,是该一人一间屋子。
而且阿砚跟时墨也到了娶妻的年纪,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她也有底气找媒婆说亲了。
新屋子盖了,才好娶媳妇进门啊。
“周家人似乎有点霸道啊。”宋昭昭对村里人大致有了个了解。
周有才一家比起她那奶奶跟大伯一家,也不遑多让了。
说霸道都是轻的,那叫一个蛮横无理,尤其是周老太一张嘴,太贱了。
姜氏似乎想也想到了周家一家的德性,表情僵住了。
“……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他们总不会有钱都不赚吧?”姜氏道。
宋舟开口道:“行不行的,明天去问问看。”
打定主意后,姜氏次日下午早早的从地里回来,去了陆寡妇家。
陆寡妇独自带着儿子以及婆婆住,没有男人撑着,日子也不好过。
听到姜氏要买地,婆媳俩人没有犹豫的同意了。
“十两银子,婶子弟妹你们看可以的话,咱们就去村长那边签字立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