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场诗】
慈云慧雨润心田,妙义深谈启众贤。
爱溺当知持智剑,魔侵须用定心丸。
禅观照破千重障,愿力冲开万仞渊。
试看灵山问答处,莲花步步引真诠!
第一折 法筵设下答疑局 众僧抛出心头惑
却说如来与迦叶尊者讲经已毕,殿中钟声三响,二十四诸天捧来「解惑钵」—— 此钵乃上古佛宝,能将疑问化作金蝶,飞向解惑者。沙弥阿难陀率先起身,袈裟上「行愿」二字微微发亮:「世尊,若遇大奸大恶之人,如修罗族屠戮众生,以慈悲相待反遭伤害,当如何处之?」
话音未落,空中金蝶振翅,化作修罗魔将挥刀场景。比丘昙无德急问:「弟子曾见商贾以伪善沽名钓誉,布施时心怀傲慢,此等慈悲,是否有违佛法?」霎时,金蝶又变作富人施舍却踢倒乞儿的画面,殿中弟子皆皱起眉头。
第二折 世尊拈花说中道 慈悲非是滥情多
如来微笑,指殿外莲花池道:「汝等看那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慈悲亦需『智慧之根』。昔我弟子目犍连,见饿鬼众生受苦,以神通施食,反遭鬼众争抢撕咬。后悟『先施佛法,再施饭食』,以『陀罗尼咒』净化食物,饿鬼食后,方得解脱。」
迦叶尊者补充道:「慈悲有『三种调伏』:对善根深厚者,以『爱语』摄受;对刚强难化者,以『折伏』止恶;对善恶夹杂者,『先折后摄』。如大禹治水,非一味疏导,亦有筑堤截流。」言罢,扫心帚轻点地面,浮现出「慈悲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第三折 迦叶挥帚破心魔 定慧双彰照欲渊
有女尼怯生生发问:「弟子每当深夜禅坐,常现邪念幻象,恐惧难消,如何对治?」迦叶尊者袍袖轻扬,扫出一道金光,化作「观心镜」,镜中映出女尼前世:曾为歌姬,因爱生妒,毒害他人。「此乃宿业现前,」尊者道,「当以《楞严咒》净心,以『白骨观』破色欲。」
又有沙弥哭道:「弟子贪念佛珠法器,见师兄得宝便生嫉妒,明知不对,却难以克制!」如来抬手结「施愿印」,空中落下一颗「忏悔果」:「观贪欲如阳焰,看似有水,实则虚幻。当修『不净观』知色身臭秽,修『无常观』知万物易逝。」
第四折 问答交锋生妙谛 机锋相对见真如
辩论愈发热烈,有比丘引《法华经》质疑:「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今推行五明弘法,是否偏离正道?」迦叶尊者大笑,扫心帚化作五股金刚杵:「法无定法!昔日世尊对钝根者说『四谛』,对利根者说『般若』,五明弘法,正是『以筏喻者,法尚应舍』。」
此时,行愿沙弥(阿难陀)突然发问:「若慈悲与戒律冲突,当如何抉择?如见人将死,而戒杀生,是否救人破戒?」此言一出,殿中寂静。如来双眉白毫大放光明:「此问甚善!戒律是舟,慈悲是舵,若遇沉船,当舍舟自救。但破戒需『开缘』,非为私欲,而为众生。」
第五折 法雨普施甘露润 迷云尽散慧灯明
答疑至黄昏,解惑钵光芒渐弱。迦叶尊者取出「智慧结」—— 以五色丝线编成,每色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将此结系于腕间,」他分予提问弟子,「遇惑时观结,便知万法归宗。」
如来最后开示:「修行如淘金,疑问是泥沙,解答是炉火,唯有经此淬炼,方得真金。」言毕,殿中莲花池突然沸腾,每朵莲花中升起一盏明灯,光芒交织成「不二法门」四个大字。
尾折 灵山问答传千古 妙谛长流润众生
法会散后,弟子们各有所悟。行愿沙弥摸着腕间智慧结,连夜赶往战乱之地,以「爱语」平息纷争;女尼每日修持「大悲咒」,梦中邪念渐消;比丘则将五明弘法之理写成偈子,贴于长安街头。
百年后,有居士游灵山,见岩壁刻满当日问答,叹道:「佛之妙理,非空谈玄虚,实乃解人间千结之钥!」至现代,更有学者将「慈悲尺度论」「心魔对治术」纳入心理学研究,印证佛法智慧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正是:
一堂问答解千疑,智慧慈悲两相宜。
莫道灵山多妙谛,原来都在日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