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月刚想脱口而出,可她张嘴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与她心底想的又完全不同了:
“我同学的弟弟考上初中了,想借我们初一的书本。”
周母瞪了一眼周明月:“你和你姐用的一套书,那套书现在给你弟用呢!你倒好心,想给别人家省书本费!也不看咱家有没有这个条件!”
周明月脑子转了一下:“不是!就因为我和大姐用的一套书,……我抄了一份书在本子上!我要找的是那些本子!”
周母皱眉,想了想,这才说道:“卖了呀!你们写过的本子,积攒的多了,家里哪放得下!卖废纸还能换点钱!”
周明月想了想,便点头:“哦,知道了妈。”
周明月当然不是要找周明珠抄写的那套课本,她是想找周明珠的一个软皮本。
她记得,周明珠那时候经常去牛棚,好像是因为跟里面一个老师学什么东西,写了很多笔记在一个软皮本上!
周父说得对,坏分子的话是没人信的!
但,首先,她必须做实坏分子的身份呀!
周明月心底虽然觉得自己做的可能有点过分,但是她又想到,爸妈从小就说了,要不是周明珠自私,从小就抢她的营养,她也不会体弱。
于是,周明月心底自责愧疚了一下,又心安理得了起来。
第二天,是休息日,周家全家都在家里,周明月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天终于是周一了!
周明月就等周父周母去上班之后,悄悄摸摸地出了门。
周明月到了公安局,找到了昨天上门问询情况的帽子叔叔。
“是这样的,我昨天晚上想起来,我姐在我奶过世的时候,和牛棚的一些坏分子走得很近。”
帽子叔叔看着周明月,沉默了片刻,问她:“怎么想起来的?”
帽子叔叔虽然只是个三十冒头的中壮年,但是他的阅历,足以看透周明月的小算盘。
以及她没有说出口,隐藏的事实。
周明月愣了一下,她心里已经打了无数遍腹稿。
但是,以她的阅历不足以想象出贴合帽子叔叔的反应。
她想象中,帽子叔叔就应该顺着她的话,问她,她奶奶过世是哪一年?奶奶在哪个村?牛棚的坏分子都有谁之类的问题。
而不是问她怎么想起来的,通过什么原因想起来的?她总不能说实话吧?
于是,周明月就被问蒙了。
帽子叔叔见周明月先是一愣,接着,就低头回避。
帽子叔叔直接问:“你家里人都被询问过了,是你家里人跟你说过这件事,让你想起来的吗?”
周明月赶紧点头:“对!我爸昨天提起我们去奶奶家奔丧,然后我就想起来我姐和一些牛棚的坏分子接触过!”
帽子叔叔牙关轻轻鼓起了一瞬,他看见过太多螭鬽蝄蜽,人心鬼蜮。
但是每一次见,他还是忍不住有点恼火。
帽子叔叔出于职业素养,拿着本子开始记录,一边记录一边问询。
于是,周明月便把奶奶在哪个村,是哪一年哪一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个清楚明白。
接着,周明月怯生生地说:“其实,要不是我爸妈提起这件事,我都忘记这个事情了!”
“我姐,啊不对,周明珠和牛棚的人接触之后,在一个软皮本上记录过一些东西。”
帽子叔叔皱眉:“什么东西?”
周明月摇头:“那个软皮本不见了。我昨天想起来的时候去找,周明珠其他的东西还在,但是唯独那个软皮本不见了,我没有找到。”
帽子叔叔皱眉,他多看了周明月两眼,继续问:“本子上写的什么东西,你知道吗?”
周明月摇头:“不知道,是我看不懂的符号。”
周明月但凡学习用功一点,就会知道,周明珠本子上写的:I=U除以R,或者U= IR,其实是物理讲到的欧姆定律!
但是,周明月是四百多分的卷子,连一半都考不到的人。
她确实看不懂这些公式!
所以,她认为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是一堆可疑的符号。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没有任何毛病!
帽子叔叔见周明月眼神不再是心虚闪烁,不由得正色起来。
帽子叔叔又询问了一些问题,他惊讶地发现,周明月说的是实话?
帽子叔叔不由得眉心紧皱,拿出了百分百的认真。
———————
而赵明朗那边记录完,就去找团长汇报情况。
汇报完之后,赵明朗又总结道:“经过我这两天的观察,周明珠同志应该不是‘d特’。甚至,若非要坐火车带孩子来找顾营长,她这辈子可能都遇不到这样倒霉的事。”
“而且,我听副院长说,周明珠提到的一些对于医疗设备改装的建议,都是国际前沿的一些理念。
虽然这些方面我不懂,但是我个人认为,副院长对于这些东西,应该是很懂的。
副院长能这么说,应该也是从侧面认为周明珠同志不可能被‘d特’腐蚀,带着世界前沿的技术来帮助我们。”
团长微微蹙眉,轻轻颔首:“嗯,知道了,你先去忙别的吧。”
团长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从笔记本上不停的翻找。
他好像依稀记得,全国的牛棚下放,有很大一部分是“srb”排除异己弄出来的冤假错案。
但是,是有一部分真的有问题的人在里面的。
有抗战时期把盘尼西林垄断,却给国内用假盘尼西林发战争财,害死了无数将士的商人。
还有把古书孤本卖给外国收藏者的。
团长找了半天,找到了记录李沪翔的那一页。
团长皱了皱眉,李沪翔以前就在周明珠所在县的下辖村。
李沪翔的那一页除了写他曾经的累累罪行,还写了他被下放到牛棚干的事情。
他煽动被下放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对祖国产生失望和敌对的情绪。
一位知识分子心灰意冷,但也压根没想过背判祖国,就自我了断了。
另外一位知识分子发现了端倪,就写了血书,检举了李沪翔。
但是李沪翔辗转过好几个牛棚,他像病毒一样,所接触的人,以及那些人再辗转,所接触的人,都在调查范围内。
曾经是部队保卫科的一件棘手大案,调动了很多人去层层筛查,所以团长才会有这人的相关记录的。
团长想了想,一个人,不会巧合到这种地步的。
于是,他合上了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