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周晨在畅想未来,那边王李两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县衙吏员队伍已经将两家族人全部剔除,新城也没留任何位置给两家。即便两家愿意自己花钱建房,周晨也未准许。两家勾结四寇,将自己逼入绝境,差点栽他们手里,让周晨对他们始终不放心。可即便被县长记恨,他们也不肯离开县城。若不能迁入新城,到时旧城只剩两家,再不能对县里产生影响,那即便自己有地有钱,也不过是乡下土财主,谁都可以踢两脚,倒时谁还会将两家放在眼中?所以两大世家是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县城的。于是王修李展又聚在一起。
“眼下形势,王老哥觉得该如何是好?”经此一役,李展再不复当初傲气,对王修也变得客客气气,谦逊许多。
王修翻了个白眼,也只能无奈摇头,表示自己也没办法。
可李展并不能像王修这般淡定,急得不行。“若不能融入新城,这旧城里就只剩下咱们孤零零的两家,对百姓再不会有影响,咱们就成了乡下的土财主了。别说发展成为世家大族,只怕会从内部瓦解分裂。”
“你说得没错,家族若向上兴旺,自然人心凝聚,力量就会越聚越大。但家族若走下坡路,咱们自身便会瓦解。可如今周无尘摆明不接纳我等,要融入新城,又怎么可能?”
“那怎么办?难道咱们就只剩和张家一样的路?”
王修摇摇头,轻叹一声,还是给出建议。“将人心不齐的旁支分出去些,再约束族人低调。先蛰伏一段时间,等着吧!”
“等?等什么?如今开阳,周无尘一言九鼎,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数?”
王修撇了他一眼,一脸高深莫测的道:“等着便是,周无尘再一言堂,也需要人为他做事。只要有人心羁绊,咱们自然有机会。我王家是定会迁入新城的。”
李展若有所思,却不能完全理解透彻,于是起身大礼参拜。“如今形势危机,你我两家更应相互扶持。所以还请王老哥赐教,李家定感恩戴德。”
王修连忙将其扶起,心中稍有得意,面上仍淡淡道:“时机未到,暂不能告知,到时你便知道。”
说罢起身离去,两家的聚会就此散去。留下李展在门庭内站着,瞧着王修的背影,沉思良久。人心羁绊?难道是从周无尘身边之人下手?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不知道你会用什么手段呢?于是叫来下人,低声耳语,下人随即点头离去。
这边落魄之时,两家还在玩心眼。那边开阳百姓却是齐心协力共建新城。时间一晃来到八月,周晨每天都在为钱头疼。见到王丰与周忠,周晨都是绕道走,生怕碰上这俩瘟神。一碰上准没好事。只是不论他怎么绕,都绕不开他们俩。这边县衙的事让周晨焦头烂额,那边糜威又在催促下江南之事。中秋之前要动身,现在自己身边连件像样的货物都没有。万一要是惹恼糜威,将重建物资断了,重建之事立马便要停工。周晨实在分身乏术,只能摆烂。
当糜威来到开阳,准备和周晨一起去江南之时,周晨仍忙于县里事物,无法顾及商队,这让糜威很是恼火。怒斥周晨不讲信用。周晨只能缩着脖子任他骂。等他骂累了停下来缓气,周晨便在一边小心的陪不是。使尽浑身解数的安抚。“如今眼看便到中秋,伙计们不想远行。咱们留在开阳,等过完节再出发你看如何?”
“我看并不如何。也不是伙计们不想远行,而是你根本毫无准备。”
当场被拆穿,周晨脸面有些挂不住,尴尬的笑了笑。“确实还未准备好。重建之事千头万绪,这一忙起来,商队的事情就被耽搁了。实在是抱歉,还请公严原谅则个。”
“哼,那你给我一句实话,何时能动身南下。”
“公严放心,最多十日,必定南下成行。”
“若不能成行当如何?”
“你断了我的重建物资。”
“好,这是你说得。十日之后,我前来汇合南下。”
说罢转身离去,留下周晨在身后招呼着:“公严慢走。”
送走糜威,周晨终于松口气,好歹安抚住了他。只是十日内若不能成行,开阳重建的物资就会断,新的开阳城就只能停摆。不过好歹还有十日,十日之内抓紧准备,应该还够。
商队筹备已迫在眉睫,周晨只能分出精力来管商队筹备。重建开阳的事,只能先交给王丰与周忠。好在他们一直参与重建,大部分事物也是经他们之手,放手交给他们,周晨也还放心。只期望李狗子能带着河北的商队尽快回来,这样南下商队筹备的事就会少很多。想到李狗子,周晨立即招来李虹询问道:“狗子他们商队到哪了?有没有回转。有没有信过来?”
“狗子哥他们应该已经快回来了。半个月前来信说已经准备启程回转,预计节前回开阳。”
“那你安排人去迎迎他们,叫他们尽快回来。”
“还有,叫人张贴告示,就说县衙组织商队南下贸易,有意者五天内报名。今日就要传遍周边各地。”
李虹经过这么久的锻炼,也变得成熟稳重起来。听完周晨的吩咐,转身便去执行。周晨满意的点头,继续手中的工作。南下贸易,路线还未定,只好趴在一张模糊的舆图上,标记南下的路线。
南下贸易,最好的路线其实是水路。若有大船可入海,从沂水起航,经泗水入淮河,最后驶入黄海,然后南下,经吴淞口入长江,沿江贸易,最为便利。可惜时间太赶,造不出足以抵抗海浪的船。也无法短时间内租借到海船。所以此次南下,只能走陆路。先沿河南下,经东海郡,下邳国,抵达广陵郡。广陵郡再向南,便出了徐州地界。向东南便是吴郡,吴郡四姓,陆顾朱张。南下贸易,绕不开此四家。所以先拜访这四家。若能与此四家缔结契约,此次南下便已成功一半。再从吴郡向西,便是丹阳郡。丹阳陶氏,正是陶应本家。南下最好能将陶应拉入伙。谢氏亦是丹阳大族,在丹阳若能与此两家缔结契约,过丹阳便不虚此行。经丹阳再向西,便是庐江郡。庐江周氏,便是此次南行的最后一站。不仅仅为行商贸易,亦为自己寻一个出处。月娘说这具身体乃庐江周氏族人,此次前往,也正好验证。若为真,那此次南行便圆满成功。
不过陆路贸易,商队运送困难,所需人手众多,不如水上漕运。船队运输量巨大,一个往返可抵陆路运输好几次,所需人手也减少,只需船员水手就够。今后南向贸易,还是得发展水路运输才为长久之计。
“此次南下,你打算带哪些人去?”王丰汇报完工作,开始关注商队事宜。
“等凤大哥他们回来,就带凤大哥,再带二十个伙计就行。”
“只带二十?是不是太少了点。南下路途遥远,官道不宁,沿途安全怎么办?”
“就是因为南下路途太远,人带多了,路上损耗都赚不回来。况且此次南下,主要目的是为打开商路,联络江东豪族,并不准备带太多交易物资,所以不能带太多人。你留在开阳主持重建,责任重大,千万要小心。”
王丰点头应下。周晨又吩咐道:“南下贸易,使用船队最为方便快捷。所以我打算在沂水边上建个造船厂。你找几个老师傅,勘探一下地址,便可安排工人先建造船厂。等我回来,便造能入海的大船。到时再去江南贸易,便用船队,运输货物多又安全。此乃开阳今后发展大计,你多费心些。”
王丰抱拳称喏,却并未离去。周晨愣了一下,抬眼看他道:“还有事?”
王丰吞吞吐吐的道:“是王家,他们将我父母姊妹接出了太原王氏,现在安置在旧城的王氏族地,想让我迁入琅琊王氏宗祠。”
到底是士族出身的子弟,开阳旧城都烧成那样了,还与王氏牵扯,怕是也想享受士族荣光吧!他若没答应,自不会让自己父母姊妹迁过来,也不会朝自己开口。此番不答应,又怕寒了他的心。自己马上要离开开阳,诸般事物还得靠他。只好顺了他的意道:“待我南下之后,你自己看着办吧!只一条,王氏若想迁入新城,不可入我规划的核心地界。占多少地需以上好良田两倍置换。若无其他事,你便下去吧!”
“是,多谢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