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清楚了没有?”
宋慧结束了自己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把手中的鞭子放了下来,自己坐在榻上倒了一口冷茶,还了下去之后才感觉到那股因为激动而浑身涌出来的热气消散了一些。
弘曦弘阳莫名其妙的被一顿说,然后又说以后每个人生孩子只能生六个,当然了,这是最多的,如果生的都是嫡子,还可以少一些,因为太多的话就养不起了。
两个人一开始觉得额娘说的这些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孩子怎么可能养不起呢?现在阿玛养着他们这么多个孩子,不也一样好好的吗?
可是等到宋慧跟他们分析过后,他们才知道,阿玛的阿玛是皇帝,可是他们的阿玛却不是皇帝,阿玛的阿玛争气,但是他们的阿玛却不争气。
然后又是一番经过宋慧精加工过的话,传入到了兄弟俩的耳朵当中,兄弟俩顿时觉得确实是如此,孩子嘛,合适就行,不用太多的,只要有孩子传宗接代不就好了,何必要生个十个八个的这么多,自己有多少本事,几斤几两?
他们的阿玛都还只是一个郡王,他们以后的爵位能有贝勒就已经很好了,可是就算是能有贝勒这样的爵位,可能也得等到十来年后,想想又要养着孩子,又想想贝勒的俸禄瞬间觉得额娘实在是太英明了。
弘阳觉得以后一定要找一个嫁妆多的媳妇,哪怕今后只有一个人,没有那些格格侍妾什么的,那也挺好的,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好,要是以后有了孩子之后过那种吃糠咽菜的日子,那还不如不生呢。
委屈谁都不能够委屈自己。
弘曦想的就多了些,既然孩子不生多,那就要把孩子教导的优秀,让别人知道,就算是他的孩子少,但是一个孩子能够顶得过你们十个八个的。
两个人的想法丝毫不同,但是却没有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12月份,准备到了封笔的时候,雍郡王府变成了雍亲王府,四爷的爵位又进了一步,康熙四十八年末,四阿哥胤禛晋雍亲王。
宋慧可高兴极了,因为当天晚上,四爷就派人来说了,给她请封侧福晋的折子已经送到了康熙的面前了,也就是说,等到开年之后,自己就成为雍郡王府的第二个侧福晋了。
热热闹闹的年过了之后,李莹这一胎也到了,快生的时候了,新年的氛围还没下,在正月十九的这一天,李莹生下了自己的双胞胎儿子,也就是雍亲王府的七阿哥和八阿哥。
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忍不住的羡慕,雍亲王府的人虽然少,但是人家能生呀,后院当中只有四个人,还是刚开始的那一两年的老人了,但是雍亲王现在八子一女,比起那些妻妾成群的人来说孩子还多得多。
其实那些人也不是没有这么多孩子,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夭折了,又或者是长到半大点也夭折了,更多的是还在胎里面就已经不保了。
康熙在乾清宫里,看着四爷请封侧福晋的折子,心中其实是犹豫的,本来就已经打算好了的,要给四爷赐一个侧福晋,到底年家现在正是得用,而且又是划分到了四爷所统领的旗里,给人家一个侧福晋之位,也是值当的。
只不过这件事情还没有来得及跟四爷说,人家先前已经明确了后院中不进人了,可是康熙想着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府里的人都已经年老色衰了,现在赐一个侧福晋进去不就刚好吗?
康熙表示,他不是不关心儿子,他老关心了,现在还是疼儿子的,只不过想着现在老四的侧福晋又生了两个孩子,这件事情不好开口,没想到就看到了这一封奏折,上面写的也是事实,人家毕竟生了长子次子,原来没有名额,也就算了,现在有了名额,总不可能忽略掉长子次子的生母,去给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侧福晋吧!
不对呀,老大的长子,次子年纪也够了,这一届选秀应该是要选福晋了,既然如此,那就把那个年氏女赐给老四的长子或者是次子作为福晋都是好的,还是次子吧,毕竟是长子,如若是赐一个汉军旗的,多半会有人觉得自己对老四不满,但是次子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至于年家的人愿不愿意,那可真是太愿意了。
年羹尧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简直是乐的要死,先前说是要把自己的妹妹赐给雍亲王,心里担心的要死,谁不知道雍亲王的后院就只有四个女人,比自己的还少的多。
人家在后院深耕这么多年,自己妹妹一个柔弱的女子进了后院之后,还不得被人吃了,人家侧福晋20年如一日的得宠,甚至才生下了七阿哥和八阿哥,雍亲王一共有八子一女,五子一女都是人家生的,要是进去,那岂不是天崩开局?
可是现在好消息来了,皇上赐婚的不是雍亲王,而是雍亲王的次子,能够做嫡福晋,谁希望做侧福晋?
对年羹尧已经打算去打听打听雍亲王的次子为人如何?如果为人正派,心思清明,而且这个作为大舅哥的也不是不能多拉拔一下,可是如果是不好的,那趁着现在圣旨还没下来,赶紧去撒泼打滚。
就算是嫁给雍亲王为妾,也比嫁给他儿子的好。
年羹尧在这里胡思乱想的时候,正在上课的弘阳突然狠狠的打了个喷嚏,等下学了之后回到住的地方被灌了两大碗姜汤,弘曦可不觉得打喷嚏是因为背后有人说小话,肯定是因为快感冒了。
既然要感冒了,那就趁它还没感冒的时候,把这感冒压回去。
年玉瑶同样的,也在家人的暗示之下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在与家人出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会下意识的留心四福晋,如果真的要嫁过去,四福晋就是自己的嫡婆婆,甚至还会想着自己会不会在亲婆婆和嫡婆婆之间进退两难,已经在自己的闺房里做了很多预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