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十几双“复杂”目光的注视下,终于熬到了放学。
开学第一天,下午不用上学。
何建设把新发的五年级教材装进布包里,准备去六年级和常胜利打声招呼,让他们跟二姐三姐一起回家。
他准备去趟前门小酒馆把弟弟常建军接回去,顺便和徐慧真提一下粮食的事儿。
小酒馆的公方经理范金有,由于自己作死,导致小酒馆经营不善,从盈利状态变成了亏损状态,连续几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街道办的李主任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直接拿掉了范金有公方经理的职位,并且把他从街道办下放到居委会,成了居委会干部。
工作那么紧缺,居委会大娘哪儿有地方安置范金有?
没办法,只好让范金有继续留在小酒馆,到食堂后厨做帮厨,以观后效。
由于公私合营政策已经在四九城全面落实,有能力的干部人手实在是不够用,街道办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能够接替范金有的人。
可小酒馆毕竟已经是公私合营的小酒馆,自然不可能放任徐慧真一个人经营。
哪怕是配个傀儡,也得安排个公家的人去做公方经理。
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徐慧真给居委会大娘提了个建议。
建议由小酒馆的会计赵雅丽出任公方经理一职。
赵雅丽虽然读过几年书,可文化水平着实有限,压根儿就没当过干部。
再加上他是范金有的亲戚,受范金有的影响,和徐慧真也不对付。
上任第一天,就飘了,依旧按照范金有的作风和徐慧真对着干。
在原剧中,徐慧真对西河小学的徐老师产生了好感,为了能够与徐老师多一点接触的机会。
徐慧真决定把中午和下午小酒馆空闲的时间用来开办一个扫盲班,请徐老师来讲课。
不过,由于何建设的推波助澜,徐慧真已经明白过来自己对蔡全无的好感更多一些,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亲近起来,只剩一层窗户纸还没捅破。
徐慧真也就没心思再考虑徐老师,扫盲班的念头也就暂时搁浅了。
不过。
无巧不成书。
何建设有心创造一个机会帮徐慧真和蔡全无捅破那层窗户纸。
正好他今年要上小学,不管咋说,徐姨都照顾了自己好几年,自己要上学了,总得和徐慧真打个招呼。
顺便,何建设和徐慧真聊了聊自己想要跳级的想法。
徐慧真对何建设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自然全力支持何建设。
何建设高兴之余,自然而然的就夸赞起了国家的好政策。
要不是国家推广扫盲班,自己在扫盲班里开了蒙,认了字,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文化水平。
还有她的母亲刘秀华,也是沾了扫盲班的光,才得到了南锣鼓巷街道办宣传员的工作。
紧接着,何建设话锋一转,说起了老来小酒馆喝酒的街坊们,好多人都不认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徐慧真是个一点就通的聪明人,一合计就有了开办扫盲班的念头。
于是便把这个想法和何建设说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讲课老师。
何建设趁势把蔡全无推荐给徐慧真,并且告诉徐慧真,说蔡全无读过书,而且非常有文化,只是为人低调,才没表露出来。
要是不相信,可以让蔡全无试着讲一堂课。
于是,徐慧真半信半疑的听蔡全无试讲了一节课,看着站在院子里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蔡全无,徐慧真是又惊又喜。
原来自己守着这样一个如意郎君却毫不自知。
徐慧真读过高中,喜爱诗词,虽然生于旧社会,可她一直向往着能够找一个灵魂契合的伴侣。
可谁知命运弄人,第一段婚姻还是没能拗得过父母,被半哄半骗的嫁给了贺有强。
和贺有强离婚那天起,徐慧真就暗暗告诉自己,如果将来还要结婚,一定要找一个读过书,能够懂得自己,理解自己的男人。
否则,宁可孤独终老!
而现在,这个人,她找到了。
就这样,徐慧真因为何建设,也因为蔡全无,决定每天下午在小酒馆旁边的食堂开办一个免费的扫盲班。
好巧不巧。
扫盲班开办的第一天,正好赶上了赵雅丽上任公方经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赵雅丽正想着怎么拿徐慧真立威,向小酒馆的员工彰显出自己身为公方经理的权威。
看到徐慧真不经自己同意就在小酒馆开设扫盲班,立马就来劲儿了。
当场就和徐慧真辩驳起来,徐慧真哪会惯她这个臭毛病?立马就驳了回去。
赵雅丽眼见徐慧真不听自己的话,气的没了办法,放了句狠话,就跑到了居委会告状。
赵雅丽见识有限,又不看报纸,她哪里知道扫盲运动是国家早就大力推广的政策。
徐慧真创办扫盲班的事儿,不仅没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居委会大娘的大力称赞。
为了表示对徐慧真的支持,居委会大娘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免掉了赵雅丽公方经理的职位。
由于没有合适的人接替,小酒馆的公方经理暂时又出现了空缺。
目前小酒馆是徐慧真一个人说了算,她正在给蔡全无谋划小酒馆公方经理的职位。
为了这事儿,何建设还特意去街道办侧面打听了一下。
不出意外的话,就这一两天,蔡全无就会出任小酒馆新的公方经理。
公方经理是自己的蔡叔,私房经理是自己的徐姨。
何建设耐着性子等了这么久,等的就是今天。
如今时机已到,正是出售空间存粮的好机会。
眼瞅着距离下一次空间升级已经不远了,届时土地变多了,粮食产出也会成倍增长。
放着十倍流速的土地不能种植,只能当仓库,未免有些太过于暴遣天物了!
产出产出,有产就得有出,任何事物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都得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