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残雪,打在人脸上有些生疼。
王大壮几人搓着手,跺着脚,围着那堆野猪狍子,眼睛却一眨不眨,生怕这些宝贝凭空飞了。
也就半个多钟头的工夫,林子外头就传来了二柱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叶凡哥!我们来啦!”
话音未落,就见二柱一阵风似的冲在最前头,身后跟着李金虎、赵卫国,还有十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个个肩上扛着扁担、绳索,气喘吁吁,额头上却冒着热气。
“我的娘欸!”
“这……这么多!”
当看清雪地上那三头黑乎乎的野猪和两只肥硕的狍子时,跟来的村民们齐刷刷倒吸一口凉气,脚步都顿住了。
先前听二柱在村里咋咋呼呼说套着“大货”了,他们还有些将信将疑,此刻亲眼所见,那震撼可不是一星半点。
一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实汉子,使劲揉了揉眼睛,结结巴巴地问:“二柱,这…这都是你们弄上来的?”
二柱被众人火辣辣的目光看得脸膛发红,胸脯却挺得老高,自豪地一拍胸脯:“那还有假!都是叶凡哥带着我们干的!叶凡哥那陷阱,神了!”
李金虎和赵卫国也是满脸的惊叹与喜悦。李金虎快步上前,围着那头最大的野猪转了两圈,啧啧称奇:“好家伙,这头怕不是有两百斤往上?叶凡,你小子可真是咱们黑山屯的福星!”
赵卫国也是笑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些肉,这个冬天,大伙儿肚子里都能多点油水了!养殖场那边也能匀出些好料给牲口补补!”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语气里满是兴奋和对叶凡的敬佩。
“叶凡这脑子,就是活泛!”
“跟着叶凡干,准没错!”
叶凡脸上带着笑,看着众人高兴,心里也踏实。
他摆了摆手:“金虎叔,赵大哥,大伙儿也别光看着了,赶紧搭把手,把这些家伙抬下山。这山里血腥味重,别再招来别的畜生。”
“对对对,赶紧的!”李金虎一挥手,“都利索点,两人一组,把这些宝贝给咱平平安安地弄回去!”
汉子们轰然应诺,立刻行动起来。用粗麻绳将野猪和狍子的腿脚捆结实,穿上扁担,嘿咻嘿咻地抬了起来。
虽然分量不轻,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脚步也格外有力。
叶凡看着大伙儿忙碌的身影,又对二柱和王大壮说道:“你们俩跟我来,咱们再往山里头转转。”
李金虎闻言,有些不解:“叶凡,这都大丰收了,还进去?”
叶凡笑了笑:“来都来了,顺便再看看。说不定还有别的收获。”
他没多解释,但李金虎和赵卫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信任。
这小子做事,总有他的道理。
“那你们当心点,别走太深了。”李金虎叮嘱道。
“放心吧,金虎叔。”
叶凡领着二柱和王大壮,与抬着猎物下山的队伍分了方向,继续往深山里走去。
王大壮有些纳闷:“叶凡哥,咱们还找啥呀?这野猪、狍子都够吃一阵子了。”
二柱倒是没心没肺地嘿嘿直乐:“跟着叶凡哥,肯定有好事!”
叶凡没直接回答,只是边走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这黑山屯后山,林深树密,以前村民们也就是在外围砍砍柴,打些小猎物,很少往深处走。
又走了一炷香的工夫,前方忽然传来一阵细微的水流声。
“咦?有水声?”
二柱耳朵尖,率先听到了。
三人循声而去,拨开一片低矮的灌木,眼前豁然开朗。
一条约莫两三丈宽的溪流,正从山石间蜿蜒流淌而下。
溪水清澈见底,即便在这寒冬腊月,也未完全封冻,水面上还冒着丝丝缕缕的白气。
溪流两岸,积雪覆盖,几块黝黑的岩石突兀地立在水中,水流冲击在上面,溅起细碎的浪花。
“这儿还有条河呢!”王大壮惊喜道。
叶凡看着这条溪流,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前些日子在县城,王来福和秦武在饭店里点的那道鲜美的鱼。
供销社既然要肉食,那鱼肯定也是紧俏货。
如果能弄到鱼,王科长那边,怕是会更高兴。
他蹲下身,仔细看了看溪水。
这年头的河水,可不像后世那样污染严重,清澈得很。
而且,由于交通不便,捕捞技术也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太会做鱼,嫌刺多腥气,所以这山里的溪流,鱼的数量想必不少。
“二柱,大壮,你们说,这水里会不会有鱼?”叶凡笑着问。
“鱼?”二柱挠了挠头,“这大冷天的,鱼都钻泥里去了吧?”
王大壮也点头:“是啊,就算有,也不好抓啊,咱们也没个渔网啥的。”
叶凡神秘一笑:“那可不一定。咱们试试。”
他站起身,在溪边转悠起来,目光在那些露出水面的石头和水草间逡巡。
上一世,他在部队里,也学过一些土法子捕鱼。
很快,他指着一处水流相对平缓,水下石头较多的地方:“咱们就在这儿下手。”
“叶凡哥,咋下手啊?”二柱一脸懵。
叶凡笑道:“山人自有妙计。大壮,你去找些长点的、柔韧些的树枝,削掉旁边的枝杈。二柱,你去找些大片结实的树叶,或者宽一点的树皮。”
两人虽然不明白叶凡要做什么,但出于信任,还是立刻分头行动。
不多时,王大壮扛着几根处理好的长树枝回来,二柱也捧着一堆巴掌大的青冈树叶。
叶凡接过材料,开始了他的“工程”。他让二柱和王大壮在溪流较窄处,用石头大致垒起两道矮堰,不用完全堵死,留出中间一道窄窄的口子,约莫一尺来宽。
然后在下游不远处,他选了个水略深、底部平坦的地方,让两人将那些长树枝交叉着斜插进溪底的淤泥里,形成一个“V”字形的栅栏,开口朝着上游,而“V”字的尖端则向着岸边。
树枝插得密密麻失,尽量不留大的缝隙。
“叶凡哥,这是干啥?把鱼往岸上赶?”王大壮一边卖力地插着树枝,一边好奇地问。
叶凡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咱们这是给鱼儿修条‘单行道’。”
栅栏布好后,叶凡又让二柱将那些宽大的树叶,细致地铺在“V”字形栅栏的内侧底部和靠近岸边的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平缓的斜坡。
一切准备就绪,叶凡拍了拍手:“好了,接下来,就看咱们的动静了。”
他让二柱和王大壮分别站在上游那两道石堰的两侧,手里各拿一根粗木棍。
“听我口令,你们就用木棍使劲搅动水底的泥沙,拍打水面,动静越大越好,把鱼都往咱们这‘V’字口袋里赶!”叶凡解释道。
“好嘞!”二柱和王大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叶凡自己则找了块大石头,守在“V”字形栅栏的岸边出口,手里拿着一个二柱先前带来的,准备装东西的破旧背篓。
“开始!”叶凡一声令下。
二柱和王大壮立刻挥舞着木棍,在溪水里一通猛搅。
霎时间,原本清澈的溪水变得浑浊起来,泥沙翻滚,水花四溅。
两人还一边搅一边大声吆喝,跟赶鸭子似的。
那些原本在石头缝、水草下安静躲藏的鱼儿,被这突如其来的骚动惊得四处逃窜。
它们顺着水流往下游,本能地寻找着出口。
上游被石堰和搅动的浑水所阻,它们只能慌不择路地朝着叶凡他们布置的“V”字形栅栏游去。
很快,就有鱼儿撞进了那道由树枝构成的“陷阱”。
它们试图从树枝的缝隙中穿过,却被密集的枝条挡住,只能顺着“V”字形的导向,朝着岸边的缓坡游去。
“来了来了!叶凡哥,有鱼进去了!”二柱眼尖,兴奋地大叫。
只见几条巴掌大小的鱼,慌不择路地冲上了铺着树叶的缓坡,在浅水区扑腾着。
叶凡眼疾手快,将背篓往水里一抄,几条活蹦乱跳的鱼便落入了篓中。
“哈哈,还真行啊!”王大壮看得目瞪口呆,随即也兴奋地大笑起来。
这法子虽然简单,却异常有效。
尤其是在这鱼儿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原始溪流里。
三人轮番上阵,在上游搅水赶鱼。不一会儿,叶凡手边的背篓里就装了不少鱼。大多是常见的鲫鱼、鲤鱼,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杂鱼,个头虽然不算特别大,但胜在数量多。
东北的冬天确实天寒地冻,但正如老人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林溪流间的物资,当真是丰富。
二柱和王大壮是越干越起劲,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他们以前也下河摸过鱼,但哪有这么轻松高效的。
“叶凡哥,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这种法子都能想出来!”二柱一边使劲用木棍拍打水面,一边佩服得五体投地。
叶凡只是笑了笑,没多解释。
半天工夫下来,三人带来的三个背篓,竟然都装得满满当当。
沉甸甸的鱼获,压得背篓都有些变形。
最大的那条鲤鱼,怕是有三四斤重,在篓子里还在不甘心地甩着尾巴。
“够了够了,再多就拿不动了。”叶凡看着这丰硕的成果,满意地说道。
二柱和王大壮也是累得够呛,但看着那三背篓活蹦乱跳的鱼,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满心的欢喜。
“叶凡哥,你说供销社能要咱们这鱼不?”王大壮背起一个鱼篓,咧着嘴问。
叶凡点头:“肯定要。这年头,鱼可是好东西。”
三人收拾好东西,背着沉甸甸的鱼篓,踏上了返回黑山屯的路。
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每个人的心里都热乎乎的,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今天这收获,可真是双喜临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