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浩说道:“对于高太师,关于这一部分的口供我们之前并不掌握,所以没有问到,高太师也就没有对这部分谈起,所以需要重新提审高太师。
另外臣怀疑这件事跟贤妃有关,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提审贤妃,臣想先拿到外围证据之后,再提贤妃。
所以臣想先提审高太师,查清事情经过之后,再去询问贤妃娘娘。”
慕容浩说的是实话,因为他只能读取当时的思绪,而当时因为没有提及到这一块,所以高太师思想中并没有想到这一块,慕容浩也就无法感受到。
现在的确有必要重新提审高太师,皇帝当即许可,让慕容浩他们尽快查清事实真相。
他是巴不得现在就把他的那些珍宝找回来,自然希望慕容浩能加班加点,哪怕不吃饭不睡觉,都赶紧把他的案子查清楚。
于是慕容浩和三皇子又来到了中正司,提审高太师。
这次慕容浩没有使用读心术,而是让三皇子先进行审讯,因为目标很明确,三皇子很快就问出了关键性的问题。
高太师已经把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也就不能再隐瞒,当下一五一十别把事情经过说了。
原来钱大军带着付世海找到高太师之后,付世海向高太师行贿,给了很多黄金,高太师便答应让付世海他们做好准备,随时假扮太监到真正的皇宫里去逛。
接着高太师便把大部分的黄金拿到皇宫里去贿赂了他的女儿贤妃,虽然贤妃是他亲女儿,但是这种事不拿真金白银,就算是父女也不好说话。
看在黄橙橙的黄金的份上,他女儿没有拒绝,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但是要求贤妃的人始终跟在身边,确保万无一失。
钱大军一口应承,经过严格的搜身后,他们十人换上太监的服饰,在贤妃亲信太监的引领下,进入了皇宫内院四处游览。除了皇帝、皇后、太后的寝宫严禁靠近外,其余行宫均逐一探访,包括藏宝阁,但也仅在外围远眺,不敢贸然接近。
游览结束后,付世海及其十位友人离开皇宫,返回工地,此后再未提出其他要求。
皇帝立即对三皇子吩咐道:“速派人将付世海及其家人拘捕,并据此线索查明其余九人的家庭情况,将他们的家人及亲近亲友一并抓捕,以探寻更多线索。”
三皇子精神为之一振,迅速应允,匆匆离去。
皇帝此刻已心中有数,此前查获的十人进宫修筑御花园的资料显然是虚构的,难怪据此无法找到他们的家人。如今有了其中一位关键人物,甚至可能是领头者的资料,顺藤摸瓜,理应能追踪到其他人。
待三皇子离开后,皇帝对慕容浩说道:“你现在可去提审贤妃,朕曾言明,只要能查明真相,手段不限。”
慕容浩立刻领命。不过此次他请求穆忠全陪同,毕竟在皇宫内审讯贤妃娘娘,乃皇帝的女人,有皇帝身边的太监在场作证更为妥当,以免事后生出是非。
皇帝准许穆忠全随同慕容浩前往审讯贤妃。
当慕容浩携穆忠全及一队侍卫出现在贤妃行宫时,贤妃面色惨白,低声叹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慕容浩先行礼,随后说道:“既然娘娘已知我等来意,不如将事情原委如实道来,大家皆可省心。”
贤妃无奈道:“你们欲知何事,我但凡做过,皆愿坦白,并接受皇帝惩处。”
她已心灰意冷,事已至此,抵赖无益,其父已被抓捕,传闻遭受严刑拷打,手脚俱废。她深知皇帝为查清此事,不顾夫妻情分,再无抵赖之理。
慕容浩直言:“我们欲了解你父高太师推荐的十人进宫游玩之事,请将详情一一道出。”
贤妃遂将事情经过详细叙述,与高太师所言一致。
但她补充了一个细节:当时将十人带入皇宫后,贴身宦官回报,称这些人见识浅薄。他们多数地方匆匆一瞥,唯独在藏宝阁四周驻足良久,啧啧称奇。
因宦官告知,藏宝阁内尽是天下珍宝,皆为皇帝珍藏,件件价值连城。仅在藏宝阁附近,他们便逗留了近一个时辰,此细节进一步佐证了这十人或在踩点,测量具体距离与路线。
当下,慕容浩果断下令,将当时陪同那十人游览皇宫的贤妃身边的宦官悉数抓捕,并严加审问。这些宦官毫无保留地供述了一切,所言与贤妃的证词完全吻合,且因他们当时在场,描述更为详尽,甚至将他们在皇宫内游玩的路线一一细述。
慕容浩迅速察觉,那条路线正是从藏宝阁直通御花园的捷径,基本可以断定这伙人是在踩点,从而明确了他们为何能挖出一条几乎笔直的地道直抵珍宝阁。
显然,这些人具备丰富的挖地道经验,极有可能是盗墓贼或从事相关行当之人,否则在地下无法辨别方位的情况下,难以确定挖掘方向,更不知该挖至何处。
在普通人眼中难以企及之事,对盗墓贼和有相关经验的人来说却轻而易举。
贤妃如实交代了所有情况,在她陈述时,慕容浩仍取出铜镜,通过铜镜读取其心中所想,以验证其口供的真实性。确认贤妃此次并未隐瞒,所言与心中所想一致,当然,她心中所思远比说出的更为丰富,一些细节经慕容浩读取后得以进一步确认和补充。
既然贤妃如实供述,慕容浩自然不会对她施加刑罚,也无此必要。而且,慕容浩认为此事并不会导致贤妃彻底失势,毕竟严格来说,贤妃是被那伙盗贼蒙蔽,包括高太师在内,皆因贪图财物而同意此举。
因此,此事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态度,若珍宝得以追回,皇帝龙颜大悦,或许会宽宏大量,从轻发落,不至于重罚。
届时,贤妃仍有可能继续在皇宫中担任娘娘之职,但难免会受到严惩。
至于高太师,慕容浩从皇帝的表情中察觉,他此次处境堪忧,因其还涉及通敌之事,这是皇帝绝不能容忍的,而贤妃则无此罪名。
贤妃所得的匈奴兽皮乃其父高太师所赠,虽她怀疑来源,但并未参与通敌,故其罪责较轻。
在此情形下,慕容浩秉持能不得罪则不得罪的原则,未为难贤妃,而贤妃也颇为识趣,此次极为配合,不再居高临下与慕容浩对抗。
因此,审讯过程双方皆感顺利。回到殿前司后,慕容浩将贤妃所言禀报皇帝,与高太师所述一致,并进一步确认那些人进宫确为勘察线路,因其行走路线与地道挖掘方向吻合。
皇帝震怒,下令将贤妃打入冷宫。此举乃必然之举,无论后续如何处置,先将其打入冷宫,待相关情况明朗后再作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