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爱听着各位将军的不同意见,脑袋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出兵吧,怕生灵涂炭,继续谈判吧,又怕部落那边不买账。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双管齐下。
房遗爱抬起头,对各位将军说:“各位将军,我看这样,咱们一方面让张大人继续和部落首领周旋谈判,尽量拖延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到转机;另一方面,咱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暗中调兵遣将,做好出兵的准备。一旦谈判破裂,咱们就能立刻采取行动,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各位将军纷纷点头称是:“房大人这主意好,两手准备,万无一失。”
于是,房遗爱一边派人给张大人送信,让他继续努力谈判,一边和将军们商讨出兵的具体部署。这事儿还没忙完呢,宫里又传来消息,说李治要听关于改革文化方面的汇报。房遗爱一拍脑袋,心说这事儿可差点给忘了。
房遗爱赶忙进宫,把最近文化改革的进展跟李治说了说:“陛下,咱们兴办学堂,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很多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写文章啦。只是在教材编写上,还遇到了点小麻烦。”
李治好奇地问:“哦?什么麻烦?爱卿但说无妨。”
房遗爱说道:“陛下,有些老先生觉得教材内容应该多注重儒家经典,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可有些年轻的先生却认为,教材要与时俱进,加入一些实用的技能知识,比如算术、地理啥的。两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这教材编写进度就被耽搁了。”
李治听了,笑着说:“这事儿嘛,其实不难解决。爱卿你觉得呢?”
房遗爱想了想说:“陛下,微臣觉得这两方面都有道理。咱们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注重品德修养的同时,也加入实用技能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既能有良好的品德,又能有实际的本事,为大唐效力。”
李治点头称赞:“房爱卿所言极是。就按你说的办,尽快把教材编写好,可别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房遗爱领命后,刚出皇宫,就看到自家管家火急火燎地跑来,气喘吁吁地说:“老爷,不好啦!城里的一些书商,联合起来抵制咱们新编写的教材,说这教材要是推广开了,他们那些老版本的书就卖不出去,要亏大钱了。”
房遗爱气得差点跳起来:“这些书商,真是唯利是图!为了自己那点利益,竟然阻碍文化改革。走,咱们找他们去。”
房遗爱带着管家,怒气冲冲地来到书商们聚集的地方。那些书商看到房遗爱来了,心里有点发怵,但还是壮着胆子站在那儿。
房遗爱看着他们,大声说:“你们说说,为什么要抵制新教材?”
一个胖胖的书商站出来,哭丧着脸说:“房大人,您是不知道啊,我们这些书商,家里上上下下都指着卖书过日子呢。这新教材一出来,我们那些老书可就砸在手里了,您让我们怎么活呀?”
房遗爱冷哼一声:“你们就只想着自己那点私利,怎么不想想这新教材对大唐的孩子们有多重要?孩子们学好了,以后能为大唐做多大的贡献?”
另一个瘦瘦的书商也站出来说:“房大人,您说得是没错,可我们也得吃饭啊。您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也有条活路?”
房遗爱思索片刻,说道:“这样吧,朝廷可以给你们一些补贴,帮你们处理掉一部分老版本的书。但前提是,你们得配合朝廷推广新教材。”
书商们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这条件好像还能接受。那个胖书商又说:“房大人,那这补贴能有多少啊?”
房遗爱皱着眉头说:“具体补贴多少,得根据你们库存书的数量来定。但我可把话撂这儿,你们要是还不配合,别怪朝廷不客气。”
书商们赶忙点头:“房大人放心,我们配合,一定配合。”
解决了书商的问题,房遗爱刚松了口气,就又收到消息,说北方部落那边,张大人在谈判时,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惹得部落首领大发雷霆,谈判陷入僵局。
房遗爱一听,心急如焚,心说这张大人关键时候怎么这么不靠谱。他赶紧又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给张大人,信里详细叮嘱他该怎么挽回局面,继续和部落首领周旋。
这边刚把信送走,宫里又传来旨意,说李治要宴请各国使者,让房遗爱负责筹备宴会,还要在宴会上展示大唐改革后的繁荣景象。
房遗爱无奈地叹了口气,对管家说:“你瞧瞧,这事儿一件接着一件,就不让人消停会儿。走,回府,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宴会该怎么筹备。”
回到府里,高阳公主看到房遗爱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说:“夫君,别发愁啦。不就是筹备个宴会嘛,以你的本事,肯定能办得妥妥当当。”
房遗爱苦笑着说:“高阳啊,这宴会可没那么简单。既要展示大唐的繁荣,又不能失了礼数,还得让各国使者满意,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高阳公主歪着头想了想,说:“夫君,我倒有个主意。咱们可以在宴会上展示一些大唐改革后的新成果,比如让孩子们表演一些根据新教材编排的节目,再展示一些新发明的农具、工艺品啥的,让使者们看看咱们大唐的变化。”
房遗爱听了,眼睛一亮:“高阳,你这主意好啊!就这么办。我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