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纷纷意识到宁堇琰为大秦带来的巨大改变,于是,雪花般的奏折纷纷飞向始皇政的案头,一致请求大王册封堇夫人为后。
甚至有些朝臣私下里调侃,若是不封后,恐怕回家连饭都没得吃,还得去睡书房。
当始皇政满心欢喜、喜滋滋地将那满满一箱朝臣们请求封宁堇琰为后的奏折,小心翼翼地搬到芷兰院时,他神情雀跃,等着向宁堇琰邀功。
然而,当宁堇琰听完他的来意,脸上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般露出惊喜与感动,而是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却又带着几分决然的神情,轻轻地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份殊荣。
近段时间以来,宁堇琰梦到前世情形的次数愈发频繁。
每一次从梦中惊醒,那熟悉又遥远的场景都历历在目,仿佛在提醒着她使命的终结。
福宝也在一旁轻声相劝,告诉她离开的时刻已然临近,希望她不要在这秦朝的岁月里牵绊过深,以免徒增痛苦。
而始皇政,内心早已慌乱成一团乱麻。
长久以来,他便隐隐感觉到宁堇琰心中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起初,他以为那只是关于她身世的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最近这两年,他愈发觉得眼前的堇儿变得神秘莫测,仿佛隔着一层朦胧的纱,让他怎么也看不透。
这种感觉让他心生恐惧,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慢慢地将她从自己身边拉开,他越发清晰地意识到,或许迟早有一天,他会彻底失去她。
就在今日,当看到宁堇琰面对请旨封后的奏折,依旧一脸淡然,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无关时,他内心深处那根紧绷已久的弦,终于“啪”的一声断裂。
压抑许久的情绪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他的双眼瞬间变得通红,声音因为愤怒与痛苦而微微颤抖:“孤就知道,总有这么一天,你终究还是要离孤而去!
这些年,孤毫无保留地把心捧到你面前,对你一片赤诚,可你呢?你根本就不在乎!”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你就是这样欺骗孤的感情!你心里根本就没有孤!难道你也要像母亲一样,狠心地彻底抛弃孤吗?”
说罢,他猛地转身,一把将那满木箱的奏折高高举起,用力地扬洒出去。
奏折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飘落,瞬间铺满了一地,而他则满脸悲愤,踏着那雪白的纸片,头也不回地大步向外走去,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宁堇琰完全没想到,仅仅是拒绝后位,竟会让始皇政有如此大的反应。
望着他那决绝离去的背影,她心中五味杂陈,满是愧疚与无奈。面对他的失望和不安,她呆立在原地,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解释。
难道要坦诚地告诉他,这一切不过是她的一个任务?
告诉他,一旦任务完成,她便会如同虚幻的泡影般,消失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此与他再无交集?
可是,她又要如何去面对年幼的儿子扶苏呢?
难道要残忍地对他说,他不过是这个任务里推动气运的关键之子,他们之间的母子情分,也只是任务的一部分?
始皇政离去许久,宁堇琰才缓缓回过神来。她蹲下身子,轻轻拾起一片飘落的奏折,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心中思绪万千。
自那日在芷兰院不欢而散后,漫长的时光悄然流逝,始皇政仿佛刻意避开那段伤痛,始终没有再踏入芷兰院一步。
而宁堇琰,同样像是在刻意回避着什么,全身心地投入到安排身后事当中。
朝堂之上,始皇政被繁杂的政务缠得脱不开身,大秦的江山社稷在他肩头沉甸甸的。
他整日与朝臣们商议国策,应对各方事务,忙得焦头烂额。
而宁堇琰在后宫,也一刻不得闲,她将后宫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为自己即将到来的离开做着最后的准备。
两人一个专注于朝堂,一个操持着后宫,好似两条平行的线,少有交集的时候。
这一场冷战,可急坏了身边的宫女太监们。
他们看着往日恩爱的两人如今形同陌路,心里干着急却又毫无办法。
平日里,哪怕是奏折里汇报的事情,赞誉之词都比以往多了起来,大臣们个个小心翼翼,生怕触了大王的霉头,无端被发作。
宁堇琰每日在处理完宫中琐事之后,便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扶苏身上。
她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有能想到的,关乎扶苏成长的方方面面都传授给他。
她给扶苏讲做人的道理,从最基本的礼仪廉耻,到为人处世的豁达与睿智;
讲生活的常识,从衣食住行的讲究,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方法;
甚至连帝王之术,她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她像是不知疲倦一般,将这些内容,洋洋洒洒地写进信件,日复一日,信件装满了满满一箩筐,一直写到扶苏18岁。
这日,年仅3岁的扶苏总会迈着小短腿,一路小跑着来到宁堇琰身边,亲昵地搂住娘亲的腰,紧紧抱住不松手。平日里,小扶苏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聪慧懂事。
可此时,他眼中含泪,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要落不落的,模样可怜极了。
“娘亲,父王有了新的姨姨是不是便不要娘亲了?”
扶苏继承了宁堇琰和始皇政二人的优点,生得俊美非常。
他早已请了学识渊博的老师教导,言行举止间,已然有了一副端方君子的模样,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欢喜与赞叹。
到底才不过三岁,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闲话,吓得过来找娘亲。
宁堇琰将他搂在怀中,不动声色地问:“是何人要做扶苏的姨姨啊?”
青鸾姑姑会意将公子身边的大宫女叫出去细细盘问。
正在盘问时,章台宫中李公公急得满嘴燎泡,匆忙给芷兰院传信过来说:大王外出时偶遇一女子,那女子生得清丽非常,宛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名曰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