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
“陛下,德意志的使臣请见。”
“嗯,让他们进来吧。”
朱仲渊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今日内阁递交上来的奏折。
自1809年改革以后,明国皇帝不再对国家的所有事务具有绝对的主导权,所有国家事务必须在内阁商议通过以后上交到皇帝手中,经由皇帝批复盖章后转交内阁,内阁在得到皇帝的意见后再进行一次讨论,最后内阁第二次盖章通过此事。
不过如果此事与战争有关,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拜见明国大皇帝!”没过一会,书房里一个高直的鼻子、长型的脸庞、深陷的眼窝的男人像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单膝跪地,脑袋向朱仲渊微微垂下。
“贵使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朱仲渊的脸上浮现了出来一丝“商业假笑”,“莱因哈德先生贵国此次可是有要事相求?”
“不瞒明国大皇帝,我国对于近日明国所在执行的‘鱼鹰’计划抱有着极大的兴趣,我国希望能与明国一起来更深入地探究科学界的奥秘。当然,研究成果归两国共有。”
近日莱因哈德收到了来自柏林方面的消息:德皇想要他在明国收获到更多的关于其“鱼鹰”计划的细节,如果能够让德意志人参与到其中那么就再好不过了。不过仅仅只是因为这个,莱因哈德也不会亲自来找朱仲渊,因为在《远东共同防御协定》中白纸黑字写好了的:德意志帝国与明帝国在国际科研中有必要向对方无遮拦的显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与对方分享。
这种事,莱因哈德只需要向明国的礼部发出外交要求即可得到关于“鱼鹰”计划的大部分情况,而这种情况也足够其拿去到国内交差了,但是时间越是拖得久,莱因哈德以及一些从德意志调派到明国的军官的内心中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明国对于这个“鱼鹰”计划的保密性实在是太好了,如果不是出于《远东共同防御协定》导致明国不得不对德意志人提前说明了这件事,否则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发生。
只见朱仲渊微皱眉头,右手捏着下巴,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并未立刻回应莱因哈德的话语。而莱因哈德则一脸期待地望着他,稍作停顿后便接着说道:“尊敬明国大皇帝,我国对于能与明国建立起长久且稳固的合作关系可谓是翘首以盼!尤其是在科学领域这一方面,我国更是期望能够与明国携手并肩,共同站在人类探索未知的最前列。”
听到这话,朱仲渊先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但那笑容很快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干笑。只听得他“呵呵”两声之后,迈步向前走去,伸手轻轻地将依旧单膝跪地的莱因哈德拉了起来,并开口说道:“呵呵,贵使您可真是会开玩笑!想我大明帝国与贵国向来都是亲密无间的盟友之邦嘛。既然身为盟友,若彼此之间不能做到坦诚相待、知根知底的话,那又怎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呢?”说罢,朱仲渊微笑着拍了拍莱因哈德的肩膀,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意味深长的神色。
“明国大皇帝说的是。”
******
想要在19世纪末手搓出一台俯冲轰炸机的难度不亚于怎么在21世纪手搓出一发火箭。当然前提是得有那些资源供你挥霍。
在送走工部那群老疯子后,郑清璿终于是有时间闲下来了。
他将刚刚胡乱放在桌上的草稿纸捏成一团丢进了垃圾桶里,开始收拾起因为刚刚的讨论导致一团乱的桌面。
说句实在话,当面临选择时,郑清璿脑海里率先浮现出来的并非是俯冲轰炸机,反倒是想着能否仿照“蚊”式轰炸机那般模样,造出一架以木头作为基础架构的轰炸机来。毕竟,这种木制结构的飞机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轻便灵活,而且原材料相对容易获取。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构想却绝非易事。尽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诸如飞机发动机、材料以及无线电等一系列棘手难题,但接下来还有一个更为关键且难以攻克的问题摆在面前——怎样才能确保投放出去的炸弹精准无误地落在预定位置并成功引爆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投弹器了。对于郑清璿而言,这玩意儿他仅仅只是在前世浏览贴吧的时候偶然间瞥见那么一眼而已。仅凭着如此短暂而模糊的记忆就要将其完整地仿制出来,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几乎等同于让一个从未接触过高等数学的人立刻去解一道复杂的微积分方程一样不切实际。因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郑清璿最终还是无奈地在内心深处否决掉了这个看似诱人实则充满荆棘的念头。
这么一对比,优势就很明显了。
但是即便如此,想要手搓出来这么一台俯冲轰炸机的难度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