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喧嚣的夏日午后,诗涵背着书包,如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奔回家,胸前的小熊听诊器随着她的步伐轻快地晃动。
她用力推开门,随即挥舞着手中的信封,兴奋地大喊:“爸爸妈妈,快瞧!我的作文被选进中学教材啦!” 彼时,正在厨房炒菜的诗云手猛地一颤,差点打翻了盐罐;王欣正蹲在地上,专注地给儿子组装玩具车,听到声音,手中的工具 “当啷” 一声,掉落于地板上。
信封上烫金的字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诗涵的作文《会发光的妈妈》被收录进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
文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宛如银河坠落人间。她总说那是生弟弟时留下的印记,可在我眼中,那是她勇敢的勋章。每当她在直播间讲述我们的故事,屏幕散发的光便能照亮整个房间,比天上闪烁的繁星还要明亮……”
“女儿,你太了不起了!” 王欣一把将诗涵抱起,工装裤上还沾着机油,却丝毫不减他眼中满溢的骄傲。
诗云则轻轻摩挲着作文纸,剖腹产留下的疤痕处,突然泛起一阵微微的痒意,仿佛那些沉睡许久的记忆正缓缓苏醒。
她忆起产后那段最为艰难的时光,那时女儿举着小熊听诊器,奶声奶气地说要 “听听妈妈的勇敢”。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云翻出那本尘封已久的日记本。
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产后抑郁的那段灰暗时光:“今天又朝王欣发脾气了,看到他默默收拾摔碎的碗,突然好想哭。
诗涵把她最心爱的贴纸贴在我床头,说‘妈妈笑起来最好看’……” 字迹虽被泪水晕染,却依旧清晰可辨。
那时的诗涵不过是个年幼的小女孩,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妈妈。
她会把画满太阳的卡片悄悄塞进诗云的手心,会在夜深人静时,轻声哼唱儿歌,还会煞有介事地用听诊器 “检查” 妈妈的心情:“嘀嗒嘀嗒,妈妈的难过已经跑掉啦!”
王欣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一段视频:诗云在直播间情绪崩溃,失声痛哭,镜头外冷不丁伸进来一只小手,递上一颗糖果。那是诗涵,她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吃甜的,就不苦了。” 这段意外入镜的画面,曾令无数网友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当诗涵的作文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寂静的中学课堂时,同学们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一般,纷纷投向那篇作文。
一瞬间,教室里仿佛炸开了锅,同学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讨论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捧着诗涵的作文,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慨和赞叹:“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篇非常特别的作文。这篇作文没有堆砌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去卖弄文采,但是,它却凭借着最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也一定会打动你们。”
老师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大家看,诗涵笔下的妈妈,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象的那种无所不能的超人。她会哭泣,会疲惫,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妈妈,用她那无尽的爱,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为孩子遮风挡雨,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它不需要任何的修饰和夸张,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室里,学生们传阅着这篇作文,气氛热烈。有人感慨:“原来妈妈肚子上的疤痕,背后藏着这么温暖的故事。” 也有人眼眶泛红,分享着:“我想起妈妈为我做的点点滴滴,以前总嫌她唠叨,如今才明白,那全是满满的爱。”
诗涵深吸一口气,缓缓走上讲台,她的心跳如鼓,仿佛要冲破胸腔蹦出来一般。
站定后,她感觉自己的双腿有些发软,手心也开始沁出细汗,连胸前的小熊听诊器都随着她的呼吸而轻轻晃动。
她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其实,我写的不只是妈妈……”她的声音有些微微发颤,像是被一阵寒风吹过。
“还有爸爸鬓角新添的白发,那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还有弟弟第一次喊姐姐时那软糯的声音,那是我听过最动听的声音。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光芒,它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诗涵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台下的同学们静静地聆听着,有些人的眼中甚至泛起了泪花。
当诗涵讲完最后一个字,台下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如同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经久不息。
诗涵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分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共鸣。
作文入选教材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会发光的妈妈 #话题阅读量突破十亿。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与妈妈的故事:有人展示妈妈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有人分享妈妈为自己织的毛衣,还有人翻出小时候和妈妈的合影。
诗云的直播间涌入大量新粉丝,大家都想听她讲讲作文背后的故事。
镜头前,她轻轻抚摸着疤痕,声音温柔且坚定:“每一位妈妈都是平凡的英雄,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 弹幕中,“致敬妈妈”“我爱我妈” 的字样不断刷屏。
朵朵妈特意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精心剪辑了诗涵从小到大的成长片段:从举着听诊器嬉笑玩耍的小女孩,成长为写出动人作文的少女;从悉心守护生病的妈妈,到耐心照顾年幼的弟弟。视频的结尾,是一家人在夕阳余晖下的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作文的广泛传播,一场 “寻找身边的光” 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孩子们用文字、绘画、摄影记录下生活中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爸爸修理自行车的背影,奶奶熬汤时升腾的热气,老师批改作业时的灯光…… 这些作品汇聚成册,取名为《光的故事》。
诗涵看着这些作品,心中满是感动。
她决定将自己的稿费捐出,成立 “发光基金”,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家庭。“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化作别人生命中的一束光。” 她在捐赠仪式上说道。
多年后,诗涵已成为一名作家,她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个夏天。
那篇作文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更让无数人重新发现身边的爱与温暖。
在她新作的扉页上,永远写着:“献给我会发光的妈妈,以及所有平凡而伟大的父母。”
夜深了,诗涵房间的台灯依旧亮着。
她正在创作新的故事,笔下的文字流淌着温暖与希望。
客厅里,王欣和诗云相依而坐,看着熟睡的儿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窗外,月光如水般倾泻,洒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家里,那些温暖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