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娣的苏醒,如同为新生宇宙注入了最关键的活力。他不再仅仅是规则的“调和器”,更是主动的“建筑师”。他的意识与那些环绕的“法则结晶”深度融合,开始以一种更宏观、更系统的方式,引导宇宙的演化。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那缕初生的自主灵光。阿娣能感觉到它的孤独与脆弱,如同暴露在旷野中的一点星火。他小心翼翼地引动一颗代表着“意识连接”与“信息共享”的法则结晶,柔和的光芒如同温暖的纱幔,轻轻包裹住那缕灵光。
这不是强制性的控制,而是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阿娣向它传递着最基本的认知——关于这个宇宙的存在,关于能量,关于简单的逻辑。那灵光起初有些畏缩,但很快,一种本能的渴望战胜了恐惧,它开始尝试着触碰、理解这些信息,并反馈回自身那极其简单的感受——对稳定能量流的“舒适”,对逻辑回路运行的“好奇”。
成功了!虽然交流的内容微不足道,但这意味着这个宇宙具备了诞生并承载独立意识的基础!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灵’,”阿娣对林秀和老查理传递意念,“它们将是这个世界未来的居民,是规则网络的天然节点,也是世界抵御内外威胁的重要力量。”
在老查理的辅助下,阿娣开始有意识地在宇宙中筛选规则结构稳定、能量流动和谐的区域,播撒下意识的“种子”。这些种子并非实体,而是由阿娣分离出的、蕴含着他平衡特质的一丝丝极其微弱的意念碎片,结合当地优化的规则环境,诱导物质和能量自发形成能够孕育简单意识的灵思温床。
过程缓慢而精细,如同在浩瀚的沙海中筛选金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两点……越来越多的微弱灵光,开始在宇宙的不同角落,如同晨曦中的露珠般,悄然点亮。
阿娣继续以最初的灵光为枢纽,尝试构建一个初级的灵性网络。让这些分散的意识能够进行最基础的感知共享和简单的信息传递,形成一个最原始的集体智能雏形。他相信,当这个网络足够庞大和复杂时,世界本身将拥有一种超越个体力量的、应对危机的集体智慧。
然而,就在阿娣专注于构建灵网的同时,林秀一直警惕监视着的“静默之蚀”,出现了变化。
那片在维度褶皱中被缓慢抹除的区域,其“消失”的速度似乎加快了。而且,这种侵蚀不再满足于待在维度夹缝里,开始像滴入清水的墨汁,向着主宇宙空间渗透!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靠近那片区域的一个刚刚点亮不久的灵光。林秀通过灵网感知到,那个小小的意识在瞬间传递出极致的困惑与恐惧后,便彻底失去了联系,连同它所在的那一小片空间,所有的规则、能量、物质,都归于绝对的、连“无”都不如的“静默”。
没有爆炸,没有挣扎,仿佛那里从未存在过任何东西。
“它蔓延进来了!”林秀立刻发出警报。
阿娣和老查理瞬间将注意力转向那片区域。只见宇宙的背景规则在那里出现了一个“空洞”,不是黑暗,而是一种无法描述的“缺失感”,并且这个“空洞”的边缘正在以缓慢但坚定的速度向外扩张,所过之处,一切皆化为乌有。
老查理尝试用能量冲击,能量流在接触“空洞”边缘的瞬间便消失无踪。他构筑的物质屏障,也在接触的刹那瓦解,不是粉碎,而是“不曾存在”。
“物理攻击无效!规则层面的攻击也无法触及它的本质!”老查理的声音带着挫败感。
阿娣紧锁眉头,他能感觉到,那“静默之蚀”并非某种能量或物质实体,它更像是一种……存在的反面,一种将“有”强行逆转为“无”的终极法则体现。它无视常规的规则结构,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否定规则。
他想起了“虚无访客”的警告,想起了神经编织者信息中提到的、连“收割者”都可能只是其对抗工具的“虚无之海”。难道这“静默之蚀”,就是“虚无之海”蔓延过来的触须?
危急关头,阿娣下意识地引动了那颗代表着“平衡”本质的核心法则结晶。他没有试图去“攻击”或“修复”那片静默区域——那似乎是不可能的。而是尝试着,将“平衡”的力量作用在静默区域与正常宇宙空间的边界上。
不是对抗,而是隔绝与稳定。
一股无形的、蕴含着“存在”与“非存在”之间微妙平衡的力量,如同最坚韧的薄膜,覆盖在了那片静默区域的边缘。扩张的速度明显减缓了!那“静默之蚀”似乎遇到了某种阻力,它无法再像之前那样轻易地将“存在”转化为“无”。
有效!但阿娣能感觉到,维持这种平衡隔绝,消耗巨大,而且并非长久之计。这层平衡薄膜在“静默之蚀”持续的侵蚀下,也在缓慢地被削弱。
“我只能暂时延缓它!”阿娣的意识传来疲惫的信号,“我们需要找到根源,或者……找到能够真正克制它的方法!”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意识深处,那个神经编织者留下的、指向某个神秘维度标识的坐标。
时间,变得更加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