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核”的嬗变,为“萌芽之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喘息之机。那庞大的、如今交织着暗紫与翠绿纹路的“嬗变体”,不再散发冰冷的敌意,而是如同一个陷入沉思的巨人,静静悬浮在光膜之外。它与“逆熵之蕊”之间那微妙的连接持续着,如同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架起了一座传递着混沌数据的无形桥梁。
这种“和平”是脆弱而古怪的。没有协议,没有交流,只有一种基于相互观察和规则试探的默契。
阿娣抓住这宝贵的机会,全力引导着“萌芽之域”的成长。文明的多样性在压力消退后迸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光之精灵们建立的聚落开始出现功能分化,有些专注于将能量脉络构筑成更加复杂的立体城市,有些则开始尝试利用那些光洁晶体记录知识和历史,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那株“逆熵之蕊”及其衍生能量的“学者”群体。
老查理的“方舟”计划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成功利用“逆熵之蕊”周围稳定下来的特殊规则场,结合从光之精灵“学者”那里学到的能量编译技术,在“希望之星”的基础上,建造了一个小型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规则层面侵蚀的“种子库”。这里面存储着“萌芽之域”所有已知的生命蓝图和文明数据,是文明最后的火种。
林秀则并未放松警惕。她重组了巡林客,将其更名为“边界守望者”,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内部协调,而是时刻监控光膜外“嬗变体”的动向,并警惕任何其他可能出现的威胁。她深知,秩序回廊的追兵绝不会轻易放弃。
然而,第一个打破平静的,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部,源于那株作为桥梁的“逆熵之蕊”。
在持续与“嬗变体”进行规则层面的“对话”后,“逆熵之蕊”似乎发生了一次内在的跃迁。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回应和中和熵增力量,其顶端的蕊心,开始主动地、有规律地吐纳。
它吸入的,是光膜外“嬗变体”散发出的、那种混合了熵增与微弱生机的混沌能量。
它呼出的,则是一种更加精纯、更加稳定、同时蕴含着“秩序”韧性与“生命”活性的灰绿色能量薄雾。
这种薄雾缓缓弥散开来,融入“萌芽之域”的环境。被薄雾笼罩的光之精灵,并未感到不适,反而觉得自身的能量结构变得更加凝实,对内部能量冲突和外部规则干扰的抵抗力都有所提升。甚至连那些构筑世界的能量脉络,在吸收这种薄雾后,也显得更加晶莹牢固。
“它在……净化和转化‘嬗变体’的能量,反哺我们的世界!”阿娣惊喜地感受到这一变化。这不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积极的共生循环!“逆熵之蕊”正在扮演一个能量过滤器和转换器的角色,将潜在的威胁转化为滋养!
这一发现让整个“萌芽之域”为之振奋。文明的成长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借助外部“压力”而非完全依赖内部积累的捷径。
但福兮祸所伏。
“逆熵之蕊”主动吐纳灰绿能量薄雾的行为,似乎也刺激了光膜外的“嬗变体”。它那庞大的身躯微微震动,表面的翠绿纹路闪烁频率加快,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再仅仅是沉思,开始有了一丝微弱的、尝试性的互动。
它偶尔会分离出一些小的、结构简单的暗紫色能量团,小心翼翼地送入光膜,仿佛在向“逆熵之蕊”提供“原料”。这些能量团会被“逆熵之蕊”迅速吸收、转化。
这种互动,看似和谐,却让林秀感到一丝不安。
“它在投喂‘逆熵之蕊’,”她提醒阿娣和老查理,“这意味着它对‘逆熵之蕊’的‘兴趣’在加深,依赖性可能在形成。如果有一天它停止供应,或者改变供应的能量性质……”
阿娣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这种共生关系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主导权似乎正在悄然向那个依旧莫测的“嬗变体”倾斜。
就在他们商讨对策时,老查理安装在“萌芽之域”边缘、用于监听秩序回廊公共频道的一个隐秘探测器,突然捕捉到了一段经过高度加密、但能量特征 unmistakable(明确无误)的广播信号片段。信号极其微弱,仿佛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但其内容经过破译后,让三人瞬间色变。
“……重复……最高优先级通缉令……目标:‘生命变量’及共生体……最后一次确认位置位于‘虚无回廊’边缘……怀疑其已进入规则异常区……”
“……‘肃正’舰队第七编队已前往拦截……授权使用……‘法则稳定锚’……”
“……回收‘生命源质’衍生物为第一要务……必要时……可对异常区域进行……规则级格式化……”
秩序回廊,终于还是追来了!而且,他们带来了专门用于对付规则异常区域的可怕武器——“法则稳定锚”!那东西一旦启动,将会强行将一片区域的规则“修复”回宇宙基准状态,对于“萌芽之域”这种建立在特异性规则上的新生世界而言,将是灭顶之灾!
内部与“嬗变体”的共生关系尚在脆弱的试探阶段,外部秩序回廊的致命威胁已然逼近。
阿娣看着光膜外那沉默的、正在与“逆熵之蕊”进行能量交互的庞然大物,又看了看手中那枚承载着文明火种的“种子库”密钥,小小的脸上充满了与年龄不符的凝重。
他们必须在这内外交困的夹缝中,找到一条生路。
或许,那不可预测的“嬗变体”,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还是说,与虎谋皮,终将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