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这种看似平静却又暗藏焦灼的等待中,一天天滑过。新野的各项事务,在我和玄德公以及众人的努力下,正有条不紊地步入正轨。屯田垦荒初见成效,军纪营防日渐整肃,流民也开始小规模地汇聚,就连那间简陋的崇文馆里,也时常能传出文姬清雅的琴声和稚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只有我自己清楚,在这片生机之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元直的搜寻,依旧是我心头最大的牵挂。玄镜台的情报如涓涓细流般汇入我这里,荆襄各地的风吹草动,蔡瑁集团的动向,刘表身体状况的细微变化,甚至江东孙权的最新举措……信息网在锦瑟的调度下,正以惊人的效率覆盖着这片复杂的土地。然而,关于那块“刻痕石块”及其主人的线索,却始终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不见踪影。
希望,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似乎正被无情地消磨。我甚至开始有些怀疑,元直是否早已离开了荆襄?或者,更糟的是,他是否已在某处遭遇不测?每当这种念头升起,都会被我强行压下。不,元直才智过人,又懂得隐忍藏拙,绝不会轻易出事。他一定还在某处,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或者,也在寻找着我。
就在我几乎要将这份期盼暂时尘封心底,先专注于眼前事务的时候,那期待已久的“石破天惊”之声,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骤然在我耳边炸响。
那是一个寻常的夜晚,我刚刚结束了与石秀关于新一批匠户安置问题的讨论,正准备独自一人再推演一遍针对曹军可能的南下路线的防御预案。书房内,烛火安静地燃烧着。按照惯例,在每天的这个时辰,我会检查书房内几个隐秘的“死信箱”——这是我与玄镜台之间,除了紧急情况下的“飞鸦”传讯外,进行常规、高度机密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这些信箱的位置和开启方式只有我一人知晓,传递的信件也经过了层层加密和伪装。
当我按照特定的顺序,轻轻叩击书案下方一块不起眼的木板,再以巧劲推动旁边的榫卯结构时,一个仅能容纳一卷细小竹简或帛书的暗格悄然滑开。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用黑色丝线捆扎,并用特制火漆封口的纤细蜡丸。
看到这枚蜡丸的瞬间,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黑色丝线,代表着此情报由锦瑟亲自处理过;而那暗红色的火漆上,烙印着一个极其微小、几乎难以辨认的“玄”字印记——这是玄镜台最高级别的密信标志,通常只用于传递可能影响全局的重大情报,或是直接涉及到我安危及核心计划的信息。
我迅速取出蜡丸,仔细检查了火漆的完整性,确认无误后,立刻熄灭了大部分烛火,只留下一盏,然后关好门窗,确保四周无人。这才用特制的小刀,小心翼翼地刮开火漆,剥开蜡层,露出了里面一卷用极薄韧纸写成的密信。
展开密信,熟悉的、由锦瑟(貂蝉)亲自传授的特殊密码符号映入眼帘。这种密码体系结合了数字、图形和偏旁部首,定期更换密钥,破解难度极高。我定了定神,从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密钥本(一本看似普通的蒙学读物,实则内藏玄机),开始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
密信的前半部分,是关于襄阳蔡瑁集团最新动向的一些补充情报,以及对江东方面一支异常调动的船队的分析。这些信息固然重要,但并非今日这最高密级的核心内容。我的目光快速扫过,心跳却越来越快,预感告诉我,真正“石破天惊”的内容,就在后面。
果然,当解读到密信的后半段时,我的呼吸猛地一滞,瞳孔瞬间收缩!
“……另,辛组三号暗桩于昨日午后,在新野以北博望坡附近一乡野集市,发现一形貌可疑之游学士子。其人年约三旬,身材中等,颍川口音,气质沉稳,自称‘单福’。与‘烛影’所寻目标‘元直’(徐庶)描述多有吻合。更为关键者,该士子于购买草药时不慎遗落一随身布袋,三号暗桩于拾取归还之际,于袋口缝隙处,偶然瞥见内藏一石块,形状不规则,其上似有复杂刻痕,与‘烛影’此前提供之信物拓印图样,相似度极高!因事发突然,对方警觉,未能细看及确认全部刻痕,亦无法进一步接触试探。目标现暂居于博望坡南侧一废弃茅屋,行踪不定。锦瑟已令周边暗桩严密监视,暂停一切主动接触,待‘烛影’指令。”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开!我的手指,捏着那薄薄的信纸,竟有些微微颤抖。
元直!
单福!
博望坡!
还有……那块刻痕石块!
所有的关键词,瞬间在我脑海中串联、碰撞,激荡起难以言喻的狂喜和激动!多年来的苦苦寻觅,无数次的失望与期待,竟然在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以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得到了决定性的线索!
“石破天惊!真是石破天惊!”我几乎要脱口而出,但强大的自制力让我死死咬住了嘴唇,只是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心脏如同擂鼓般狂跳不止。
那块石块!虽然报告中用了“相似度极高”、“未能细看确认全部刻痕”等谨慎措辞,但“偶然瞥见”、“遗落布袋”、“袋口缝隙”这些细节,反而增加了情报的可信度!如果是刻意安排的陷阱,绝不会如此粗糙而充满巧合。更何况,这世上,除了我和元直,谁还会知道那块石块上独一无二的复杂刻痕?!
是他!一定是他!元直,他真的就在附近!
巨大的喜悦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我,让我一时间甚至有些眩晕。我几乎立刻就想披衣而起,直奔博望坡而去!
但,不行!
我猛地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从那股冲动的情绪中挣脱出来。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冷静!
我闭上眼睛,再次将密信的内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开始逐条分析:
第一,情报来源:辛组三号暗桩。根据玄镜台内部评级,此人可靠性高,观察力敏锐,但并非核心成员,应变能力和武力一般。他能注意到这些细节,并及时上报,已属不易。锦瑟亲自处理并以最高密级发出,说明她也认为此线索价值极大,但同样保持着必要的谨慎。
第二,目标状态:“自称单福”、“暂居废弃茅屋”、“行踪不定”。这完全符合元直低调隐忍、不欲人知的性格。但也意味着,他可能随时离开。
第三,关键证据:“相似度极高”的刻痕石块。这是核心,但“未能确认全部刻痕”也留下了万分之一不确定的可能。必须亲眼见到,必须用我手中的这块去验证!
第四,地点:博望坡。距离新野不远,往来方便,但也更容易被有心人注意到我的异常行动。而且,博望坡地势复杂,并非绝对安全之地。
第五,锦瑟的处置:“严密监视,暂停主动接触,待我指令”。这是最正确的做法。在没有我确认之前,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惊走目标,甚至暴露玄镜台的存在。
分析完毕,我的思路逐渐清晰。激动的心情平复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周密计划的紧迫感。
锦瑟(貂蝉)和她的玄镜台,再次证明了其无与伦比的价值。这张我倾注了无数心血和资源的暗网,终于捕捉到了我最渴望的那条“大鱼”的踪迹。而锦瑟的沉稳和专业,确保了这条线索没有因为鲁莽而中断。
现在,轮到我了。
我必须亲自去一趟博望坡。
而且,刻不容缓!
我将密信小心地投入灯火中,看着它化为灰烬,不留一丝痕迹。然后,我将那块一直贴身收藏的、冰冷的刻痕石块,紧紧地握在了手心。
元直,等着我。
这一次,我绝不会再让你从我身边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