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想要攻打苏联,必须先进攻波兰,此为难题
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会议室内,悬挂着巨大的欧洲地图,随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初步敲定,众人的目光却逐渐聚焦到地图上一个特殊的位置——波兰。希特勒端坐在会议桌首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打破了会议室里凝重的寂静。
陆军大将冯·博克率先打破沉默:“元首,波兰横亘在德国与苏联之间,其战略位置极为关键。若不先行解决波兰,我们进攻苏联时,后方随时可能遭受波兰军队的威胁,腹背受敌的局面将对我们极为不利。”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一位将领的心头。
希特勒眉头紧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波兰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为何会成为阻碍我们进军苏联的难题?”他的语气中带着傲慢与不解。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恭敬地起身,说道:“元首,波兰虽在军事力量上弱于我们,但它并非孤立无援。波兰与英法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一旦我们对波兰发动进攻,英法极有可能迫于国际舆论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对我们宣战。目前,我们的军事力量若同时应对东西两线作战,后勤补给、兵力调配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压力,这无疑会打乱我们进攻苏联的整体节奏。”哈尔德的分析条理清晰,却也让会议室的气氛愈发压抑。
后勤部门的官员也站起身来,满脸愁容地补充道:“正如哈尔德将军所言,我们现有的物资储备,仅能勉强支撑对苏联的初步进攻。若同时开辟波兰战场,燃油、弹药以及各类军用物资的消耗将急剧增加,以目前的产能和运输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在波兰复杂的地形上作战,我们的装甲部队优势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反而会陷入持久的消耗战。”
此时,会议室里的将领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焦虑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空军元帅戈林清了清嗓子,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或许我们可以先通过外交手段,对波兰进行施压,分化其与英法的关系,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
希特勒冷笑着摇了摇头:“外交手段不过是拖延时间的把戏,波兰背后有英法撑腰,岂会轻易就范?我们必须做好军事准备。但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一个能让国际社会无法指责我们的理由,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英法过早介入。”
就在众人陷入沉思之时,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匆匆走进会议室,向希特勒汇报:“元首,我们得到可靠消息,波兰在德波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有所加强,而且波兰军队近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挑衅。”
希特勒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这或许就是我们需要的契机。我们可以利用波兰的‘挑衅’,进行军事反击,将战争的责任推到波兰身上。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国的战争准备工作更加紧锣密鼓地展开。军事专家们开始制定详细的对波兰作战计划,他们深入研究波兰的地形、军事防御工事以及军队部署情况。工程师们根据波兰的道路状况,对坦克和装甲车进行适应性改装,确保其在波兰泥泞的道路上也能顺利行驶。
在德国的军事院校里,年轻的军官们接受着针对波兰作战的特殊训练。教官们向他们讲解波兰军队的特点和战术,传授如何在城市巷战和山地作战中取得胜利的技巧。军官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要点,他们深知,即将到来的波兰战役,将是他们军事生涯中的重要考验。
与此同时,德国的宣传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报纸、广播等媒体不断渲染波兰对德国的“威胁”,编造波兰军队在边境挑衅德国平民的虚假新闻,试图在国内营造出一种对波兰的敌对情绪,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舆论准备。
在柏林的街头,德国民众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所影响,他们对波兰的敌意逐渐加深。一些激进的民众甚至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对波兰采取强硬措施。而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德国的战争机器正悄然加速运转,一场关乎波兰命运的战争,即将在欧洲大陆上爆发,而这也将是德国迈向“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一步,更是欧洲乃至世界走向更大灾难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