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天庆四年,深冬如同一头冷酷无情的巨兽,将白山黑水彻底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化作一片广袤无垠的苍茫冰雪世界。
朔风犹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刀刃,裹挟着细碎的冰碴子,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过,所到之处,林间的枯枝被削得噼啪作响,仿佛是大自然在寒风的肆虐下发出的痛苦呻吟。
就在这片冰天雪地之中,女真铁骑那震撼天地的轰鸣声,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向宁江州的城墙。
这声巨响,不仅打破了冬日的寂静,更撕开了辽王朝那腐朽统治的第一道裂痕,一场蓄势已久的反辽之战,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早在战事初起之时,完颜撒改便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
他深知,若想引领女真族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顺应天命称帝乃是大势所趋。
于是,他特派完颜宗翰前去游说阿骨打,言辞恳切地恳请阿骨打顺应这冥冥中的天意,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帝王之位。
然而,阿骨打生性谨慎,以一句“羽翼未丰”婉拒了这一请求。
在他看来,女真族虽已踏上反辽之路,但根基尚未稳固,此时称帝,时机未到。
然而,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捷报如雪片般纷纷传来。
宁江州的胜利,如同点燃了一把火,而后出河店等地的相继攻克,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吴乞买、撒改等女真核心将领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若想真正凝聚女真各部的人心,与强大的辽朝分庭抗礼,建立一个正式的政权,已然成为女真崛起的长远之计,势在必行。
寒夜,深沉得如同无尽的黑洞,将整个世界吞噬。
女真大帐内,兽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这微弱的光芒,将众人的身影扭曲地投射在牛皮帐幕之上,影影绰绰,恍惚间,竟似群魔乱舞。
吴乞买、撒改与辞不失、宗翰等一众部族首领,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炭火旁,眉头紧锁,神情焦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阴霾。
阿骨打生性谨慎,此前两次请立称帝,均遭到了他的回绝。
如今,到底该如何才能说动这位意志坚定的首领呢?
一时间,帐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唯有木柴在炭火中爆裂的“噼啪”声,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命运在黑暗中发出的沉重叹息。
“杨朴!”撒改突然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光亮,仿佛在这黑暗的困境中寻得了一线希望,“唯有他能说动主公!”
众人如梦初醒,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帐外那间亮着微光的帐篷。在那帐篷之中,正坐着来自铁州的渤海后裔杨朴。
这位杨朴,身为辽朝进士,本有着满腹的经纶和治国安邦的才华。
然而,在知枢密院任校书郎时,他却受尽了冷落与排挤。阿骨打起兵反辽后,杨朴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女真阵营之中。
凭借着对儒家典籍的精通,对中原典章制度的熟稔于心,以及对当下时局的深刻洞察,他迅速成为阿骨打最为倚重的谋士,宛如一盏明灯,为女真族的发展指引着方向。
当撒改匆匆忙忙地找到杨朴时,这位谋士正就着微弱的烛火,全神贯注地研读着最新的战报。
摇曳的烛光,在他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时而照亮他紧蹙的眉头,时而又隐去他深思的神情。
他时而皱眉沉思,似乎在为战事的某一细节而忧虑;时而提笔批注,仿佛在记录着对局势的独特见解。
“如今大辽气数将尽,恰似那落日余晖,光芒渐弱。而我女真,则如那初升的旭日,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撒改言辞恳切,满脸焦急之色溢于言表,“然若无帝王之号,何以号令天下?又怎能凝聚四方人心?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劝说主公称帝!”
杨朴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抬手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抹胸有成竹的光芒,仿佛已然成竹在胸。
数日后,杨朴瞅准阿骨打处理军务的间隙,迈着沉稳的步伐,稳步踏入大帐。
他先是从辽朝内部的腐败乱象说起,言辞犀利地细数辽帝的昏庸无道。
那辽帝,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致使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忠良之士备受排挤。官吏们更是上行下效,横征暴敛,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接着,他又历数女真各部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赫赫功绩。
从宁江州的激烈拼杀,女真勇士们以少胜多,冲破辽军的重重防线;到出河店的战役,他们不畏强敌,勇往直前,再次取得辉煌胜利。
每一场战斗,都是女真族崛起的见证,每一滴鲜血,都铸就了他们坚定的信念。
说到动情处,杨朴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他:
“大王率部众以无畏之姿,屡战屡胜,破宁江州、克出河店,此等壮举,非人力所能为,实乃天命所归!
然若不及时称帝建国,一则各部人心难安,犹如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二则无以与辽朝分庭抗礼,在这乱世之中,难以站稳脚跟。唯有册立帝号、颁行典章,方能名正言顺,令四方豪杰望风归附,共襄大业!”
见阿骨打陷入沉思,杨朴缓步踱至帐中舆图前。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白山黑水,那片广袤的土地,是女真族的发祥地,承载着他们的荣耀与梦想。
接着,又缓缓拂过辽朝广袤的疆域,那看似庞大的帝国,实则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自宁江州首捷,我军如燎原之火,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辽东。
如今各部精锐尽归麾下,论战力,可撼动山岳;论气势,可吞没江河。
若仍拘于旧俗,守着部族旧制,岂不是空负这万千儿郎的热血,错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昔年商汤革夏,武王伐纣,皆因应时而变,方能成就大业。
今辽政腐败,天怒人怨,此乃上天赐予我女真开国立制的绝佳时机!”
杨朴忽然敛衽一礼,神情庄重,字字掷地有声:“《太公六韬》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良机稍纵即逝,还请主公早作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