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练兵台的赌注
公元前512年的姑苏城,蝉鸣聒噪得能掀开吴王阖闾的王冠。他斜倚在雕花榻上,把玩着青铜酒樽,听着阶下伍子胥的举荐:\"此人写的《孙子兵法》字字珠玑,臣愿以性命担保!\"
\"纸上谈兵的书生罢了。\"阖闾冷笑,酒水泼在青砖上惊飞几只蚂蚁,\"让他用后宫宫女练兵,若能让这群娇娥听懂军令,本王就拜他为将。\"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嬉笑声——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姬妾正领着宫女们追逐扑蝶,罗裙翻飞间香风阵阵。
当孙武踏入王宫时,正撞见这样的场景。这个面容冷峻的齐国人握紧腰间未开刃的木剑,目光扫过宫女们鬓间颤动的珠翠:\"请大王给我三十日,若练不出令行禁止的队伍,甘愿受死。\"
第二章 粉黛乱军帐
练兵场上,一百八十名宫女挤作一团,蝉翼纱衣在烈日下泛着柔光。孙武站在点将台上,青铜面具遮住半张脸,只露出鹰隼般的眼睛:\"左右前后来回三次,听鼓声行动!\"
鼓声响起的瞬间,宫女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两个为首的宠姬笑得直不起腰,发髻上的玉簪都歪了:\"将军这鼓声,倒像是催我们跳舞!\"其他宫女跟着起哄,队伍顿时乱成一团彩蝶。
\"停!\"孙武的声音像块寒冰砸进沸水,\"军令不明是将之罪,再听我讲!\"他展开竹简逐条讲解,可台下宫女们交头接耳,有人甚至蹲在地上捉蚂蚱。
第二次击鼓时,宠姬们扭着腰肢故意走错方向,引得众人笑作一团。孙武突然摘下青铜面具,露出棱角分明的脸:\"既已明了军令,却不执行,这是队长的罪责!\"他抽出佩剑指向两位宠姬。
第三章 吴王的冷汗
阖闾在观景台上拍案而起:\"大胆!那可是本王最宠爱的...\"话没说完,伍子胥已按住他的胳膊:\"大王,且看下去。\"
只见孙武面沉似水,对着挣扎的宠姬喝道:\"拖下去斩了!\"侍卫们面面相觑,不敢动手。\"军法如山!\"孙武的剑鞘重重砸在点将台上,\"再有迟疑,一并论处!\"寒光闪过,两颗美人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溅在宫女们雪白的裙裾上。
整个练兵场死寂如坟。那些刚才还嬉笑的宫女,此刻连呼吸都不敢大声。阖闾的酒樽\"当啷\"落地,望着孙武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寒意。
第四章 血色军令状
\"重新编队!\"孙武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宫女们颤抖着站成队列,连最娇弱的美人都绷直了身子。当第三次鼓声响起时,她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后退,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无一人敢抬手擦拭。
阖闾看着台下如臂使指的队伍,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孙武大步上前,剑指北方:\"此等弱质女流尚可成军,若大王以精兵相托,破楚吞越不过囊中取物!\"
当晚,吴王宫的烛火彻夜未熄。伍子胥看着阖闾反复摩挲着孙武献上的兵法竹简,轻声道:\"大王,这把利剑,您敢用吗?\"阖闾突然大笑,笑声震得青铜灯盏摇晃:\"明日就拜他为将军!告诉孙武,本王要他用楚军的血,染红姑苏的城墙!\"
第五章 军威震江东
三个月后,当吴国大军出现在汉水之畔时,楚军将领还在嗤笑:\"听说吴军主将是个训练宫女起家的?\"但当孙武的阵法展开,那些曾在练兵场闻令而动的士兵,此刻如虎狼般扑向敌阵。
柏举之战的硝烟中,孙武站在战车上,望着溃败的楚军。他想起那个血色的练兵日,想起吴王眼中的忌惮与敬畏。原来在这乱世之中,想要别人听话,最管用的不是花言巧语,而是让他们亲眼看见——违背军令的下场。
历史的长卷翻过这一页,后人谈论起孙武的兵法,总会说起那段\"吴宫教战\"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那满地珠翠与鲜血之中,一个真正的军事家,用最惨烈的方式,向整个时代宣告:军法如山,不容儿戏。而这份铁血与果决,最终化作了吴国称霸的锋利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