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后,纷纷拿起笔,在卷子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瞬间,神光闪烁,每个人的卷子上都浮现出不同的题目。
无数人皱眉看着自己的卷子,有的人略作思考后便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有的人则抓耳挠腮,面露难色,眼睛紧盯着题目,似乎在绞尽脑汁地寻找解题思路。
高英杰看着自己卷子上的题目,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便开始认真作答。
缘平看着自己卷子上,那简短却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你认为这句话是对是错?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你的想法。”
他微微一怔,没想到自己的考题并非如他所料与农业相关,而是这样一道充满哲学思辨的题目。
他轻轻摩挲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在他过往的人生中,一直专注于农田,致力于让人们吃饱饭,对于这种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虽有思考,但从未深入剖析过。
不过,缘平毕竟一生历经风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片刻后,缘平提笔,开始缓缓书写。
“依我之见,此句话需辩证看待。”
缘平写道,“先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在人间,许多人怀着善良的本意去行事,或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或是秉持着内心的正义。
这些善举,无论是否怀着功利之心,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他人,为社会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若因其‘有心’便不予奖赏,恐会寒了为善之人的心,久而久之,行善之举或许会日渐减少。”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若一味奖赏有心为善之人,也可能滋生一些问题。
有些人为了获得奖赏而行善,并非真正出于内心的善良,长此以往,善举可能会变味,沦为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
所以,对于有心为善,奖赏与否,应综合考量其动机与行为的纯粹性,不可一概而论。”
“再看‘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无心之失。
例如,一个人在匆忙赶路时,不小心撞倒了路边的老人。
若因其无心,便不加以任何惩处,似乎有失公允。毕竟,被伤害的一方实实在在承受了痛苦。
但完全不考虑‘无心’这一因素,也显得过于严苛。
无心作恶者,往往并非恶意为之,若能加以适当引导与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比单纯的惩罚更能达到警醒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对于善恶的评判与奖惩,不能简单地依据‘有心’或‘无心’来决定,而应全面、深入地考量行为的动机、过程与结果,权衡利弊,力求做到公正合理。
这样既能鼓励真正的善举,又能妥善处理无心之恶,维护世间的公平与正义。”
……
缘平看着卷子上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下。”
他看着自己写的内容,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那个在贫困中怀揣梦想的少年,到为农业科研奉献一生的老者,每一个脚印都刻满了对善的执着追求。
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为供他上学省吃俭用,儿时目睹人们在饥饿中挣扎,在饥肠辘辘的童年,他便立下让国人不再饿肚子的宏愿。
儿时那个在比人还高的水稻下乘凉的梦,如同种子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从踏入农业科研领域的那一刻起,缘平就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其中。
无论是烈日高悬,田间暑气蒸腾,还是寒风凛冽,大地银装素裹,他的身影始终穿梭在田间地头。
他细心呵护每一株稻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见证它们从嫩绿的秧苗茁壮成长为金黄饱满的稻穗。
无数个日夜,他在实验室里反复钻研,在试验田中不断尝试。
为了找到更高产的水稻品种,他不畏艰难,远赴各地寻找优质稻种,历经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
无数科研瓶颈时的迷茫,与外界的质疑声,他都从未动摇过。
他从儿时立下志向的那一刻起,就始终怀揣着,让人们都能吃饱饭的强烈愿望,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终于,他在粮食高产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让无数国人摆脱饥饿的困扰,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想起这些,缘平深知这份坚持,无疑是最纯粹的“有心为善”
缘平提笔,在试卷上继续写道:
“于我而言,此生致力于农业生产研究,立志让无数人不再饿肚子,此乃有心为善。
“有心为善,不应被忽视与埋没。
它是一种主动的、持续的善意表达,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
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那将打击无数像我这般怀着赤诚之心,一心为大众谋福祉之人的积极性,会让无数心怀大爱的人寒心,也会阻碍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紧接着,他又将思绪转向“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他深知,生活充满变数,无心之失在所难免。
比如,一位辛勤劳作的农民,因缺乏科学知识,无意间采用了不当的种植方法,导致土地肥力下降。
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其陷入困境。真正需要的是引导与教育,让其明白错误,避免再犯。
缘平认真地书写着自己的观点:“无心作恶,不能简单地不予惩罚,但惩罚绝非目的。
应秉持宽容与引导的态度,帮助犯错者认识错误,改正行为,使其从无心作恶转变为有心为善。
如此,方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良久,缘平终于写完,他手中的笔在空中停顿了片刻。
随后,他轻轻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此刻,他的心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他已将自己所有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写在了答题纸上。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人生对善恶的深刻理解,更是他一生践行善举的真实写照。
他看着眼前的试卷,心中默默想道: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此次考试,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即便最终没有通过,我也问心无愧,绝不后悔。
因为我所坚持的善念,早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人生的底色。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地走在为善的道路上。
考场内安静极了,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和偶尔的几声叹息。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考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