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特意经过布置,共分为四个部分。
左上是微观沙盘,根据某地最容易决堤的一段地形还原。
擅长治水的人根据地形,提出自己的改造想法,并写在纸上,不会写字者,口头叙述,身旁有人记录。
右上是十几张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
擅长手工制造的人,现场使用零件,设计一款东西出来。
左下是锅碗瓢盆以及一些灶具,旁边是各种食材或是药材。
考验的是擅厨擅医的人。
右下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为一些会小众技能的人准备。
时安和范景文等大臣坐在上面,望着下面正在忙碌的众‘考生’。
虚空空坐不住,在四个考场飞来飞去。
半个时辰后,它激动地闪现回来,嘴角带着可疑的哈喇子,激动道:
“安安,安安,我...我发现了一个厨艺不输小七的女人,她做的菜闻起来好香......”
“你一定要录用她。”
时安眯着眼望向左下考场位置,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好奇道:
“哦?是谁?你可看到她的名字了?”
虚空空舔了舔嘴巴,回想道:“好像是叫董小宛?没错,就是董小宛。”
听到这个名字,时安眼里闪过一抹异色,董小宛?
“秦淮八艳”之一。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和顺治帝传过绯闻的董小宛?
嘶~
她竟然会出现在这!
此时她还不知道,用不了多久,她就能见到‘秦淮八艳之首’。
时安好奇了一会,便收回心神,将注意力落在一众考生身上。
数个时辰后,锦衣卫将记录的答卷交到了她手上。
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想来蹭个官职,皆看手上的东西是不是言而有物。
接下来整整一天,时安和范景文等人轮番考问。
最终录取三十五名擅治水之人,其中有二十五位是不识字的农民。
因从小居住的环境,经常决堤,加上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以及天赋,设计出来的治水治沙方案确实有用,时安直接当场封正六品——管河通判。
这让落选的人羡慕地眼睛都红了。
剩余的要么是商贾之子,要么是有学识,但运气极差的学子。
面试结束后,时安收获了一批有真本事的臣子,将当场录用的官员分到各部,她带着董小宛等几个厨艺不错,医术不错的女官回宫。
董小宛坐在马车上,整个人还恍恍惚惚,她...她竟然真的被皇上录用,她现在是女官了......
等入宫后,她和其他被录用的人,跟着一个穿着绯红女官服的女子来到御膳房。
红玉颔首示意道:“从今日起,你们便在御膳房任职,为皇上以及各位贵主准备膳食。”
“本官在这里提醒你们,尔等最好不要有多余的心思,在膳食里动手脚,你们做的每一道菜都有人盯着,也莫要被贼人收买,做出糊涂事,连累亲族......”
四月过后,天气渐渐回暖,各地百姓们有了去年的经验,开垦种植不少土豆等高产作物。
张献忠等武将也磨刀霍霍,将利爪挥向入侵大明的敌人。
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让时安收获大批得用之人。
有了人手,时安开始实施她的计划。
工部等六部精简,成立新的部门,如科研部,外交部,财务部,商部等等。
将录取的官员按照能力分配到各部,各司其职。
有小金龙这个借口在,她拿出了各种图纸方子,如水泥方子,玻璃方子,武器图纸......
看到这些东西,文武百官眼睛‘唰’的亮了起来。
商部新任部长柳如是看到这些方子,脑子快速转动,怎么将这些方子弄出的产物利益最大化。
范景文等老臣一颗心很是火热,有这么多好东西,大明恢复荣光指日可待。
天圣三年九月初十,张献忠,黄得功等武将,拿着科研部研发出的各种武器,攻打下大清的老巢,斩杀了皇太极等为首的满族高层,震慑了满族余孽。
至此,东北领土收复。
收到这一喜讯,时安大手一挥,免了百姓两年税收,早已准备好的官员也很快走马上任。
对剩下的满族余孽,时安并未一棒子打死,让人全杀了,而是把他们全都打散,分配到大明各地安定下来。
若是有人不愿,时安也只能送他们去见他们的可汗。
本来,时安想给几位将军开庆功宴,让他们回京与家人一解相思,可没想到,被拒绝了!
张献忠派人送来的奏折,飘飘洒洒写了万字,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皇上,国土还未收回,臣无颜回京,待臣攻打下朝鲜,将失地收复,您再为臣开庆功宴。”
时安:......
对此,时安只好派人给他们将赏赐送到东北,并把粮草以及新的武器送了过去。
黄得功,吴三桂等人得知后,也纷纷写下奏折表示:
他们的战功拿不出手,实在没脸面接受皇上准备的庆功宴,待他们有拿的出手的成绩,望皇上千万不能厚此薄彼。
时安:......
朝臣们都这么给力,她这个女帝也不能拖后腿。
随着国土面积增大,需要的官员必不能少。
于是,某日早朝上,时安提出在大明各州府建立小,中,高等学府,教化百姓的同时,为大明培养人才。
当有人提出,这般兴师动众,是否过于劳民伤财时,倪元璐笑眯眯地站出来道:
“多亏柳大人等人,如今国库刨除军饷,赈灾储备银等,剩余的银两,足够在大明建立七八百座学府都不成问题,且还有剩余。”
此话一出,直接让其他官员震惊,国库现在竟然这般有钱?
其中一个官员质疑道:“倪大人,您可没说错?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
倪元璐不慌不忙道:“本官还没老到脑子糊涂,国库能有这么多银两,多亏商部,工部,科研部诸位同僚,为国库赚来充足的银两。”
时安目光扫过众人,淡淡道:“国库充盈,诸位可还有异议?”
下面没人说话,时安便接着道:
“既无异议,那这件事就此定下,尽快商量一个章程出来。”
“另,学府招生不限男女,不拘身份。”
最后一道旨令,文武百官也只是眉头微微皱起,却没人提出反对。
毕竟,他们现在的同僚,身份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些身份甚至比他们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