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摩天崖,龟太郎拄着擎天棍,朝着雷鸟族的栖息地“雷鸣涧”行去。
尚未靠近涧谷,便听见远处传来连绵不绝的雷鸣之声。
如同万千战鼓同时擂响,震得地面微微震颤,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狂暴的雷霆气息。
踏入雷鸣涧范围,景象更是惊心动魄:
涧谷两侧的崖壁上,布满了被雷霆劈击后留下的焦黑沟壑,岩石缝隙中不时窜出细碎的电蛇,滋滋作响;
涧底的溪流早已被雷霆之力改造,水流中裹挟着淡紫色的电光,奔涌间溅起的水花落地时,竟会化作转瞬即逝的雷弧;
抬头望去,天空常年被厚重的乌云笼罩,乌云中电闪雷鸣,一道道粗壮的雷霆如同银色巨龙,在云层中穿梭翻腾;
偶尔有一道雷霆劈落,砸在崖壁上,瞬间激起漫天碎石与雷光,尽显雷霆的狂暴与威严。
雷鸟族族长雷震子,早已率领族中诸位长老,在涧谷中央的“引雷台”旁等候。
他身着一袭暗紫色劲装,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雷霆灵光,面容沉凝,眼神锐利如电,仿佛能看穿人心深处的念头。
相较于炎烬的炽烈、彩羽仙子的灵动、鹏万里的倨傲,雷震子身上多了几分极致的审慎与理智。
这是雷鸟族常年在雷霆环境中生存,以及修炼雷霆之道所沉淀的特质。
雷霆之力狂暴难控,稍有不慎便会反噬自身,因此雷鸟族人做任何事,都会先深思熟虑,反复剖析利弊,绝不会轻易下决定。
见龟太郎到来,雷震子并未上前迎接,只是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
“龟道友远道而来,辛苦了。只是我雷鸟族素来审慎,接纳一道之法,关乎族群千万年的道途根基,容不得半分马虎。”
他抬手示意龟太郎走上引雷台,目光紧紧盯着对方,
“我听闻道友之道名‘万物惊’,需以雕像承载道韵,引导生灵感悟,这与神道体系,似乎有几分相似。”
“今日,我想请道友详细阐述,‘万物惊’大道与神道体系,究竟有何根本区别?”
“若道友无法说清,我雷鸟族,断难接纳道友的道坛与雕像。”
这番话出口,引雷台上的诸位雷鸟族长老也纷纷点头,目光中满是探究与警惕。
在九雏族群的传承记忆中,神道体系虽能让族群快速获得力量,却有着致命的缺陷。
神只依赖信徒的信仰而存,一旦信徒离散,信仰之力断绝,神只便会随之陨落。
因此许多神只为了维系信仰,常会行操控、掠夺之事,甚至不惜牺牲信徒的利益,最终往往会导致族群走向衰败。
雷鸟族对这样的“外力依赖”,向来极为警惕,这也是雷震子提出此问的核心原因。
面对这般直指根本的追问,龟太郎却并未回避,他缓步走上引雷台,站在雷震子对面,神色平静,语气坦然:
“雷震子族长所虑,极为周全,贫道也正想与诸位道友,辨明这‘万物惊’之道与神道的区别。”
他环顾四周的长老,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首先,贫道要明确一点,神道与吾之‘万物惊’,看似都需与生灵产生关联,实则根基截然不同——神道,乃依外而存之道。”
“神道之神,其力量的核心源于信徒的信仰念力,信徒越多,信仰越虔诚,神只的力量便越强;”
“可一旦信徒离散,信仰之力断绝,神只便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力量飞速衰退,最终走向陨落。”
龟太郎语气中带着几分客观的评判,
“也正因如此,许多神道之神,为了维系自身的力量与地位,常会行操控、掠夺之事。”
“或是以恩惠诱导生灵信仰,或是以威压逼迫生灵臣服,将信徒视作维系自身存在的工具。”
“这样的道,根基虚浮,虽能让族群在短期内获得力量,看似速成,却终究违背了生灵自主进化的根本,绝非正道。”
说到此处,龟太郎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对自身大道的笃定:
“而吾之‘万物惊’,与神道恰恰相反,乃内求之道!”
“在贫道的道中,信徒的信仰念力,并非贫道力量的根本,反而如同一堆薪柴。”
“薪柴能助燃大道之火,让贫道对‘万物惊’之道的探索与完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却绝非大道之火燃烧的唯一条件。”
龟太郎抬手一挥,一缕青紫赤三色道韵在掌心浮现,道韵流转间,尽显生机与智慧:
“吾道的根本,在于贫道自身对世间万物规律的感悟与总结,在于不断探索‘开灵、启智、蜕变’的真谛,即便没有半分信仰念力,贫道依旧能凭借自身的感悟,一步步完善‘万物惊’大道。”
“至于那些承载道韵的雕像,不过是吾道的延伸。”
“其核心目的,并非为了收取信仰,而是为了引导生灵内求己身,帮助他们驱散道途上的迷雾,激发其本就拥有的智慧与潜能。”
“这就如同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龟太郎以通俗的比喻,进一步阐释,
“神道是直接将信仰转化的力量赋予信徒,让信徒依赖外力生存;而‘万物惊’之道,是教会生灵如何依靠自身,去感悟规律、激发潜能,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道途。”
“因此,‘万物惊’之道的根基,在于生灵自身的成长与觉醒,而非外在那座由信仰堆砌的高塔。”
“即便有朝一日,雕像损毁,贫道离去,那些感悟过道韵的生灵,依旧能凭借自身的积累,继续在道途上前行。”
为了让众人更加信服,龟太郎还以自身为例,详细讲述了自己探索“万物惊”之道的历程:
从最初感悟生灵开灵的奥秘,到后来钻研启智的真谛,再到如今完善蜕变的意境,每一步都是依靠自身对万物的观察与感悟,而非依赖任何外力。
“信仰念力于我而言,就像是赶路时乘坐的坐骑,能让我更快抵达目的地,却绝非我前行的双脚。即便没有坐骑,我依旧能凭借双脚,一步步走向大道的终点。”
最后,龟太郎神色郑重,抬手对着引雷台上方的雷霆乌云,立下大道誓言:
“贫道在此立誓,吾之‘万物惊’之道,始终以‘启迪灵慧、助生灵进化’为核心,绝不主动侵害任何接纳此道的族群与生灵,绝不以信仰之力操控他人。”
“若有违背,愿受天地雷霆反噬,道基尽毁,永世不得超生!”
誓言落下的瞬间,引雷台上方的乌云中,竟有一道微弱的雷霆闪过,仿佛天地都在为这份誓言作证。
雷震子始终沉默地听着,眼中锐利的光芒不断闪烁。
以其如同雷霆般敏锐的思维,剖析着龟太郎话语中的每一个字,分辨着其中的真伪与逻辑。
雷震子反复对比“万物惊”之道与神道体系的根本,又结合龟太郎立下的大道誓言,以及此前在朝凤殿中感受到的道韵,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良久,雷震子终于缓缓点头,语气中多了几分认可与敬重:
“道友所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既辨明了与神道的根本区别,也彰显了‘万物惊’之道的核心要义。”
“此道根基扎实,立意高远,以生灵自身成长为核心,与那依赖信仰、掠夺操控的邪神之道,确有云泥之别。”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长老们,见众人皆点头赞同,便再次看向龟太郎,语气郑重,
“我雷鸟族,愿接纳道友的‘万物惊’之道,也请道友为我族设立道坛,铸造雕像,助我族子弟在雷霆之道上,更进一步。”
没有激烈的考验,也没有热切的期盼。
向来审慎理智的雷鸟族,终究被龟太郎对大道的深刻理解、坦诚的阐述,以及庄重的大道誓言所说服。
而雷鸣涧的引雷台旁,未来也将矗立起一座承载“万物惊”道韵的雕像,在漫天雷霆之中,为雷鸟族指引着内求己身、启迪灵慧的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