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在一处隐秘的山洞中,李浮生仔细分析着这次实验的结果:
纯命运弹:威力稳定,消耗小,可频繁使用
融合命运本源的命运弹:威力暴增,但难以控制,且会消耗本源之力
命运本源极多且会自行恢复,第一次实验连百一都未成用到,且随着不断的推测,命运本源还在不断增加 。
\"看来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李浮生若有所思地在笔记上写道,\"一丝本源配合大量命运灵气,或许是最佳方案。\"
经过反复试验,李浮生最终将这个新创的法术定型为\"命运弹\",并开发出三个版本:
基础版:纯命运灵气凝聚,威力相当于淬体境初期修士的全力一击
强化版:加入一丝本源,威力可达锻基境水准
终极版:注入微量本源,威力恐怖但会危及自身,作为保命底牌
至于注入更多本源,那是同归于尽的手段。
与此同时,李浮生还发现命运灵气在防御方面的独特应用。
通过将灵气分布在身体周围,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感应场,提前预知攻击轨迹并自动做出规避,被李浮生取名为命运罩。
山巅的晨雾中,李浮生缓缓收功,灵气在经脉中流转一周后重归丹田。
他望着掌心渐渐消散的命运灵气,心中暗想——虽然创造出了独特的命运法术,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能力似乎并无太大用武之地。
\"活了上万年,能威胁到我的情况实在不多。\"李浮生轻声自语。
凭借丰富的阅历和洞察力,他早已学会避开绝大多数危险。
那些需要武力解决的麻烦,往往在他敏锐的预判下就能提前规避。
随手捡起一根枯枝,李浮生在地上列出命运法术的实用场景:
面对突发战斗(但万年阅历让他很少陷入这种境地,除非碰到人才)
展示实力震慑他人(但这与他一贯低调的作风相悖)
\"看来更多是作为一种底牌。\"
他摇摇头,枯枝在\"战斗\"一项上画了个圈,\"不过既然踏上修仙路,这些准备总归不是坏事。\"
比起法术的实用性,更让李浮生在意的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施展法术时需要牵引外界灵气?
按理说,纳灵境修士体内储存的灵气应该足够施展基础法术才对。
为了弄清这个疑惑,李浮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他盘膝而坐,意识沉入丹田,仔细观察体内灵气的运转规律。
经过三天的探索后,他发现了几个关键现象:
灵气惰性:存储在丹田的灵气呈现出奇特的惰性,直接催动时反应迟缓,就像黏稠的油脂。
而外界灵气则活泼如清泉,更易操控。
转化损耗:当体内灵气离体后,会自然转化为适合施法的活跃状态,但这个过程中会损失三成能量。
直接牵引外界灵气则避免了这种损耗。
\"原来如此。\"
李浮生恍然大悟,\"就像用火石点火——体内灵气是那块燧石,需要与外界灵气碰撞才能迸发火花。\"
这个发现解释了为什么他的\"命运弹\"比传统法术更高效——因为它巧妙地绕过了体内灵气的种种限制,直接利用命运灵气与外界灵气共鸣。
\"不过...除了拥有单灵根的修士,\"李浮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其他那些高阶修士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通过查阅典籍和暗中观察,他逐渐了解到:随着境界提升,修士的丹田和经脉会不断蜕变。
锻基境铸就道基后,体内灵气活性大增;内核境凝聚真元核心,灵气更是如臂使指。
而内核境之上的修士,据说体内真元已经质变为更高级的能量形式。
\"看来我的方法,反倒是走了条捷径。\"李浮生如是想道。
两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李浮生盘坐在瀑布后的石洞中,周身笼罩着一层光晕。
体内灵气已经达到纳灵境的极限,每一寸经脉都充盈着澎湃的命运灵气,仿佛随时可能满溢而出。
\"是时候了。\"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按照《淬体要诀》所述,引导灵气冲刷全身。
寻常修士在这一步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小心翼翼地将灵气渗透到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骼。
但在李浮生强大的精神控制下,这个过程变得异常高效。
灵气如潮水般涌向四肢百骸。
李浮生能清晰地感受到:
骨骼在灵气冲刷下发出细微的嗡鸣,密度不断增加
肌肉纤维如春蚕吐丝般重组,变得更加坚韧
皮肤表面渗出黑色杂质,随后被瀑布水流冲刷干净
一个月后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瀑布照进石洞时,李浮生猛然睁开双眼。
眸中金光流转,随即恢复如常。
他缓缓起身,全身关节发出炒豆般的爆响。
\"这就是锻体境...\"
握了握拳,澎湃的力量感让他有些陌生。
随手捡起一块鹅卵石,稍一用力就捏成了粉末。
纵身一跃,竟轻松触及三丈高的洞顶。
五感也变得更加敏锐,连水中游鱼的鳞片反光都看得一清二楚。
更奇妙的是内视时的发现:体内的命运灵气变得更加凝练,流动时如汞浆般沉甸甸的。
丹田容量扩大了近十倍,仿佛从一个小水洼变成了池塘。
\"寿元增至两百载,算是意外之喜。\"李浮生轻声自语。
对长生者而言,寿元增加本无意义,但这代表他的生命层次确实发生了质变。
按照典籍记载,锻体境分为三个阶段:
锻骨期:强化全身骨骼,使其坚若精铁
锻脏期:淬炼五脏六腑,增强生机活力
通脉期:贯通脏腑经络,使灵气运行无碍
李浮生决定先从骨骼开始。
引导灵气重点淬炼全身206块骨骼。
淡金色的灵气如无数细小的刻刀,在骨骼表面雕琢出玄奥的纹路。
\"原来如此...\"随着修炼深入,李浮生逐渐领悟到锻体境的精髓,\"这不只是在强化身体,更是在为今后的修行打下基础。\"
每一块被淬炼的骨骼都变成了灵气的天然容器,能够储存少量命运灵气。
这意味着今后施展法术时,可以绕过经脉限制,直接从骨骼中调用灵气。
五年后,当最后一块颅骨完成淬炼时,李浮生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锋锐之气。
举手投足间,骨骼碰撞发出的不再是普通声响,而是带着金属质感的清鸣。
接下来是更为精细的脏腑淬炼。李浮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仔细研究了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
肝与胆(木属性)
心与小肠(火属性)
脾与胃(土属性)
肺与大肠(金属性)
肾与膀胱(水性)
心包与三焦(特殊经脉)
\"有意思,\"李浮生对照着医书上的经络图,\"这正好对应五行灵气,难怪五系杂灵根在锻体期反而有优势。\"
淬炼脏腑比锻骨更加凶险。
李浮生选择从相对坚韧的肝脏开始,小心翼翼地将灵气分成细流,沿着胆经缓缓浸润肝叶。
命运灵气所过之处,肝细胞如逢甘霖般焕发新生。
胆腑的淬炼则更为精妙。
李浮生发现,当灵气按照特定频率振动时,能引发胆汁的特殊共振,从而更彻底地净化胆道。
这种微操正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就这样,一脏一腑循序渐进:
肝脏与胆腑耗时一年
心脏与小肠耗时两年(最为凶险)
脾脏与胃腑耗时一年
肺脏与大肠耗时一年
肾脏与膀胱耗时两年
心包与三焦耗时一年(最为特殊)
当最后一条三焦经脉淬炼完成时,李浮生体内突然响起清越的嗡鸣。
五脏六腑彼此呼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灵气循环系统。
现在即使不刻意修炼,灵气也会自动在脏腑间流转,持续强化身体。
\"锻体后期,成了。\"
李浮生长舒一口气,吐出的浊气在空中凝而不散,竟化作一个小小的气旋。
这是脏腑淬炼到极高境界的标志——\"气凝真形\"。
铜镜前,李浮生审视着镜中的身影。
外貌虽然未变,但整个人的气质已然不同。
肌肤如玉般莹润,双目如星辰般深邃,就连发丝都泛着淡淡的金光。
\"接下来就是通脉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