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对方跟苏联同属一个阵营。
但慈父在得知对方极有可能生产出了消炎药时,还是惊讶的无以复加。
这才火急火燎的通知彼得索夫回国述职。
彼得索夫闻言只能据实道:
“是的领袖,虽说陕北红军实力很弱,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但种种迹象表明,对方应该是掌握了某种特别的消炎药生产技术。”
“呵呵呵。”慈父突然间笑道:
“一个连重炮都没办法生产的农业国,现在居然能生产世界上最好的药品。”
“看来,咱们这个小老弟,还算有些本事嘛。”
别看慈父说话还算客气,但是在他心里,
对于这一时期的红军,乃至同样属于布尔什维克的我党,他是打心眼里瞧不起。
认为咱们不是纯粹的工人阶级布尔什维克,只是一群农民起义队伍。
就算国府在他心里边的地位,都比咱们高得多。
即使对大首长的评价,他也认为对方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只是个农民领袖罢了。
这也是为啥,慈父会背着我党,跟国府签订很多不平等条约。
种种行为,根本就不是盟友甚至是朋友可以做出的事情。
慈父甚至曾经还提出过,要咱们交出军权,改由国府掌管的奇葩要求..
说话间,慈父从抽屉里掏出一支装青霉素的玻璃小瓶,握在手里把玩着道:
“你之前寄回来的青霉素,咱们最顶尖的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临床试验。”
“仅仅一克这种东西,稀释之后,就足以医治10名轻度感染患者。”
“他们的青霉素居然有如此疗效,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彼得索夫一脸惊愕。
当初他听说陕北出品的青霉素,消炎效果不错。
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办法在黑市上面买了3支。
其中有两支寄回苏联,一支自己留下,就当是辛苦费。
本以为其疗效应该跟磺胺差不多,没曾想居然这么点粉末就能医治10名患者。
“咱们的科学家可是全世界最好的,他们得出的数据一定不会错。”慈父叼着烟斗,淡淡道。
彼得索夫默然的点了点,按照慈父的尿性,
对方很不喜欢属下只会找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一番思索后,道:
“领袖同志,要不要我们派人过去,质询青霉素的工艺配方。”
彼得索夫所谓的质询,其实就是索要的意思。
就如同家长质问家里边的小孩,捡到了宝贝,为啥不拿出来交给家长是一个意思。
虽说慈父打心里也是这样想,但以他对咱们大首长的了解,我党肯定不会轻易就范。
况且对方又不是苏联的加盟国,双方也没有隶属关系,凭啥如此轻易就把制药配方交给你。
就凭你一张嘴,还是凭你块头大?
真要是强行索要,老大哥和蔼可亲的形象还要不要啦…
想到这些,慈父“吧嗒吧嗒”重重的吸吮了几口烟斗,又干了大半杯的葡萄酒,道:
“质询这个词并不恰当,还是用分享好一些。”
随后又缓缓踱道窗前,眺望着远处:
“彼得你才回来,先休息两天,跟家人聚一聚。”
“然后你就以特使的身份,去一趟陕北,跟对方谈一谈分享青霉素配方的事。”
“他们不是缺乏武器装备吗,告诉他们,只要不牵扯机密武器,都好商量。”
“啊…是领袖。”来不及思考的彼得索夫,咬咬牙询问道:“请问您还有其他指示吗?”
慈父点了点头,他就喜欢彼得这种有眼力见,知道帮自己排忧解难的下属。
于是紧接着温和道:
“记住,去了那边,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分享青霉素的工艺配方,态度诚恳一点。”
“武器装备咱们有的是,大不了咱们多生产一些。”
按照慈父的设想,即使对方愿意分享配方工艺,
想要快速生产出如此疗效的消炎药,估计也得花很长时间。
所以,还不如用手里的武器装备多换一些,更现实一点。
至于为啥要多换一些,一方面是由于近期伪满洲边境方向,关东军一直在频繁调动。
明显就是在针对苏联。
而且几十年前的日俄战争,双方虽说大打了一仗,
结果就是沙俄是名义上的输家,但死伤和损失并不大,失去的仅仅是旅顺的控制权而已。
日方虽说是赢家,却算得上惨胜。
战死1万多头鬼子不说,除了得到旅顺,其他一丁点的赔款都没有捞到。
那种从螨清身上得到巨额赔款的强烈快感,居然没在沙俄身上找到。
而且当时沙俄的态度还异常强硬,面对赔款要求,给予的回复仅仅是: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想接着打仗,随时奉陪到底...
气得小日本当局差点没集体切腹,毕竟硬桥硬马的打,沙俄根本无惧对方。
话说当初甲午时期,螨清但凡强势一丁点,就算打输了,采用拖字诀。
小本子国内也早就经济崩溃了,哪里还会有后面的悲惨屈辱史..
因此日俄战争的结果就是,小本子的投入和产出,严重无法达成收支平衡。
这让一心只想发战争财的小本子,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为此,它们的政府差点没被贷款搞破产,于是便把当时的首相推出来背锅。
所以日俄双方这个粱子,算是结下了,直到现在。
对于这一点,英明的慈父自然是一清二楚。
而且西线的德意志,最近同样是动作频频。
他们正规军的规模,已然超过了百万之巨。
其国内甚至还成立了许多民间飞行俱乐部,或者是卡车俱乐部啥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整军备战。
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里边,所以同样是不得不防。
因此,随着周边局势不断紧张,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
消炎药品对于任何一个处于战争边缘的国家来讲,无疑是跟黄金同等价值的战略储备。
而作为战略家的慈父,早就看穿了这一点。
所以才会授意彼得索夫,以自己特使的身份前往陕北,务必尽可能多的拿到青霉素。
而且据他所知,陕北红军刚经历完长征,此刻正是急需补充枪支弹药的时候。
按照慈父的预估,一支莫辛纳甘步枪,保不齐就能换好几支这种青霉素。
如此划算的买卖,自认为精明的他岂能不做。
要是苏文知道苏联慈父这般瞧不起陕北红军,估计都得当面喷他一脸叶子烟浓痰。
现在的陕北红军虽然人数不多,勉强有个十几万军力。
但是枪支弹药储备,足以武装百万军队,所以压根就瞧不起什么莫辛纳甘。
就算苏联人用重武器,甚至是坦克装甲车之类的来换,咱们红军估计连眼皮都不会抬一下。
毕竟用过红星军火公司出品的武器装备,指战员们哪里还用得惯其他老掉牙的产品。
除非对方肯用飞机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