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旨意后,程咬金与薛刚一同前往监牢,将张君左、张君右和武三思三人提出,直奔铁丘坟。到了坟前,众人有条不紊地摆好祭礼,鸿胪寺官员高声宣读祭文,字字句句饱含着对逝者的追思。程咬金代表圣上庄重行礼,薛氏兄弟则恭敬还礼,礼毕后,众人一同面朝北方,叩谢皇恩。
薛刚、薛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向着铁丘坟行了八跪八拜的大礼;随后,薛蛟、薛孝、薛蚪、薛葵也纷纷叩首,寄托哀思。薛刚缓缓站起身,与薛强各自抽出宝剑,声音哽咽却又满含仇恨地说道:“父母兄嫂在天有灵,今日陛下命程老千岁亲临赐祭,大仇人就在眼前,孩儿这就为你们报仇!” 话音未落,两人手中的宝剑便如闪电般刺入张君左兄弟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薛刚伸手一探,生生扭出两人的心肝,张氏兄弟顿时瘫倒在地,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一旁的武三思见状,吓得魂不附体,浑身止不住地颤抖。薛刚、薛强将两颗心肝放置在坟前的祭桌上,悲愤地说道:“这仇人的心肝在此活祭,父兄们且慢饮这三杯安乐酒,安心前往仙界超生。” 程咬金也在一旁安慰:“薛千岁,有你儿子在此祭奠,你就放心去吧。”
薛刚余怒未消,下令将武三思斩首。程咬金却劝说道:“张氏兄弟确实是你的大仇人,但武三思并无太大恶行,不如网开一面。” 薛刚听从了劝告,在坟前将武三思重打四十大棍,然后发配岭南充军。同时传令,将张君左兄弟的子孙、满门家丁共计三百余口,押往东市斩首示众。
惩处完仇人后,薛刚命军士和匠人挖掘铁丘坟,可那坟犹如生铁铸成的馒头,历经岁月侵蚀,坚硬无比,众人费尽力气也难以撼动分毫。薛刚焦急万分,无计可施之下,只好让薛强尝试,然而坟茔却越打越亮。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樊梨花突然驾着祥云降落,说道:“若要打开铁丘坟,需等到今夜半夜时分。我今晚会前来移走铁盖,方便你们安葬亲人。” 薛刚大喜过望,赶忙望空拜谢。
当夜,薛氏弟兄和子孙们守在坟前,直至半夜。忽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樊梨花命黄巾力士揭开铁盖,只听 “轰” 的一声巨响,铁盖竟消失不见。众人凑近一看,坟中只有一堆白骨,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些是父母兄嫂的遗骨,大家慌乱了一整夜,直到天亮仍无头绪。薛刚无奈之下,只得命人张挂榜文,宣称若有人能指认薛氏千岁的骸骨,便封其为总兵;若知情不报,参与建造铁丘坟的匠人,无论男女,一律斩首。
榜文刚一挂出,一位名叫王六的老军前来求见薛刚,称自己知晓骸骨所在。薛刚大喜,连忙与他一同查看。王六指着白骨说道:“这一堆是老千岁的,这一堆是大夫人的,这一堆是二夫人的,这两堆是大老爷和大夫人的,剩下这些杂乱的骨头,都是府中家人和妇女的。” 薛刚疑惑地问道:“你如何得知?” 王六解释道:“小人曾在千岁府中服侍,当年得知千岁遇害,便暗中记下了匠人安置骸骨的位置。” 薛刚感激不已,欲提拔他为官以表谢意,王六却婉拒道:“小人不敢受封。” 薛刚见他无意仕途,便赏赐千两白银,王六叩谢后离去。薛刚随即将父母兄嫂的骨殖妥善安放于杉坊之中,暂存在坟内,其余遗骨则安葬在城外,并在坟旁设灵堂,开丧七日,文武大臣纷纷前来吊唁。
与此同时,徐青终于与父亲徐贤相认,父子俩抱头痛哭,互诉这些年的思念与经历。徐贤的夫人王氏已生下两个儿子,徐青见家中有了兄弟传承,便向父母拜别,准备上山修道。徐贤夫妻不舍儿子离去,苦苦挽留,徐青却说道:“爹爹、母亲,不必再劝。师父曾说,不可久留尘世,需早日回头。” 徐贤见无法留住儿子,次日便上表辞官,悄然隐退。俞荣寻访得知父亲已去世多年,窦氏母亲育有一子,他也辞官归家,前往山中修行。
程咬金祭奠完薛丁山后回到家中,回想起当年在贾柳店与三十六人结拜的情景,如今昔日兄弟都已离世。再想到自己已年过一百二十岁,亲眼见证薛仁贵投军征东平辽,如今又看到他的孙子开掘铁丘坟,薛家五代同堂,不禁感慨万千,放声大笑。然而,这一阵大笑过后,他竟一口气没接上,溘然长逝。
程铁牛此时也已九十八岁高龄,看到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大哭一场后,竟也随父亲而去。程千忠将祖父和父亲去世的消息上奏朝廷,天子听闻后,亲自前往祭奠,百官也纷纷前来吊唁。七天后,圣旨下达,命程千忠护送灵柩回山东安葬。文武百官和薛氏兄弟一路将灵柩送出城外,目送他们踏上归乡之路。
薛刚在京城停留半月后,与弟兄们向皇上和百官辞行,前往山西安葬亲人。满朝大臣一直将他们送出都城百里之外,天子还派遣官员前往山西主持御葬。一路上,所经州县的官员百姓纷纷祭奠,护送灵柩抵达两辽王府。当地一省的文武官员也都前来吊唁,薛刚等人守孝三年后,才回朝复命。此后,直到唐明皇时期,薛家子孙依然在朝中为官。自唐中宗即位以来,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方藩国纷纷前来朝贺,百姓安居乐业。唐中宗在位五年后驾崩,传位给玄宗,明皇登基。唐朝历经二十二位君主,传承三百余年,最终落下帷幕。正如歌谣所唱:
唐太高武中睿玄,肃代德宗宪穆传。
敬宗文武宣宗续,懿僖昭帝与昭宣。
高宗以后多女乱,肃宗以后多强藩。
相传二十有二主,几及唐朝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