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潼关守将盛元杰家中,盛兰英小姐在闺房听闻兄长盛龙受伤,两位哥哥盛虎、盛彪又战败而归,心中焦急,连忙来到堂上。只见父亲与两位哥哥正愁眉不展地商议对策,她快步上前,关切问道:“爹爹,为何这般愁闷?” 盛元杰叹了口气,说道:“女儿有所不知,你哥哥盛龙被薛军将领打伤肩膀,盛虎和盛彪两位哥哥也都战败了,我正与他们商量该如何是好。”
盛兰英眼神坚定,语气坚决地说:“爹爹不必忧虑,待女儿出去会会这些薛将,定要杀了他们,为两位哥哥出气!” 盛元杰连忙摆手劝阻:“不可!你三哥尚且不是他们的对手,你一个女孩子家,去了更是危险,还是不要去了。” 盛兰英却不服气,说道:“爹爹有所不知,女儿承蒙师父传授,双刀使得精通,还习得高强法术,就算对方有三头六臂,女儿也不怕,此次一定要出战!” 盛虎、盛彪在一旁听了,心中大喜,说道:“贤妹既有这般本事和法宝,我们兄弟二人给你掠阵!” 盛元杰无奈,暗自思忖:这孩子不听劝,只怕此去性命难保,但也只能随她去了。
另一边,薛刚军营中,正准备攻打潼关时,传来消息:“头运督粮官薛葵到了!” 薛葵进入营中,见过父亲薛刚后,恭敬地行拜见之礼。薛刚欣慰地说:“如今兵多将广,粮草至关重要,你此次督粮有功,待记上功劳簿。” 紧接着,二运催粮官薛飞也赶到了,薛刚同样对他的解粮之功予以肯定,承诺给予升赏。随后,薛刚询问众将:“哪位将军愿意前去攻打潼关?” 薛飞站出来说道:“小弟刚到此处,还未立功,此次愿前往打关!” 薛刚大喜:“兄弟此去,定能破关!你与薛葵一同前去,务必要今日拿下潼关,好早日进军长安!” 两人领命后,来到关前,与薛氏兄弟会合,指挥军士叫关。
关内,盛兰英得知薛军叫关,冷哼一声:“该死的终于来了!” 她翻身上马,手持两口绣花鸾刀,英姿飒爽地来到关前,身后跟着两位哥哥和一众兵将。随着一声炮响,关门大开,吊桥放下,盛兰英率军冲出。她抬头一看,只见一员身材魁梧如金刚般的步战将领,手提大锤,正是薛飞。薛飞大喝一声:“婆娘,看锤!” 猛地一锤朝着盛兰英面门砸下,那气势犹如泰山压顶,威力惊人。盛兰英心中暗叫不好,急忙奋力举刀格挡,只听 “当” 的一声,火星四溅,她双臂瞬间酥麻,脸色也因用力而涨得通红。她心中盘算:这大汉力大无穷,正面硬拼难以取胜,不如动用宝贝。于是,她将手中的圈抛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词,顿时青光闪现,她指尖一点,圈子便朝着薛飞飞去。
薛飞抬头看见空中旋转着一个如同井栏圈大小的圈子,心中还觉得新奇,正准备伸手去挡,那圈子却已飞速落下,直取他的脖颈。薛飞急忙偏头躲避,却哪里来得及,圈子重重地打在他的脑盖上,瞬间将他打得血肉模糊,命丧当场。盛兰英收回圈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薛葵见薛飞惨死,怒火中烧,骑着牛头马,挥舞双锤,大喊一声:“恶女休要张狂,我来也!” 冲上前去,双锤齐下,狠狠砸向盛兰英。盛兰英难以抵挡薛葵的猛击,再次祭出圈子。薛葵见势不妙,急忙下马,朝着本阵狂奔而去,那牛头马却被圈子打死。盛兰英在马上哈哈大笑:“你们这些薛将,先前还夸下海口,结果连两回合都撑不过,死的死,逃的逃,还有谁有本事来与我一战?”
此时,薛孝心中悲愤交加,对薛蚪说:“哥哥,这功劳让给我吧!今日若不为叔父报仇,我誓不为人!” 说罢,他双腿一夹马腹,催马朝着盛兰英追去。盛兰英抬头一看,见薛孝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心中顿时生出爱慕之情,暗自想道:若能嫁给此人,真是三生有幸,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她开口问道:“小将军,你是何人?姓甚名谁?还请告知。” 薛孝怒喝道:“你要问少爷我?我乃雁门关总兵薛强之子,忠孝王之侄,薛孝是也!” 盛兰英笑着说:“原来是功臣之后。我今年十六岁,父亲是潼关总兵,至今尚未许配人家。我看你我二人,一个是总兵之子,一个是总兵之女,简直是天赐良缘,不知你可愿意与我结为夫妻?”
薛孝听后,怒不可遏:“好个不知羞耻的女子!你打死我叔父薛飞,我岂会稀罕与你成亲?休要痴心妄想,看枪!” 说着,挺枪直刺盛兰英咽喉。盛兰英举刀挡住,说道:“小将军莫要冲动,你的性命如今可在我手中。你若答应这门亲事,我便与父兄商议投降,献出潼关;你若不答应,我这宝圈一出,就要了你的命!” 说罢,她又将圈子放了出来,但心中舍不得伤害薛孝,便用指尖点住圈子,并未让它落下。薛孝心中大惊,无奈之下只好说道:“既然小姐有此美意,待我回去与叔父商量,再来议亲。还请小姐莫要放下圈子。” 盛兰英心中窃喜,说道:“小将军放心,我点住了,圈子不会落下。咱们一言为定,明日你来议亲。”
薛孝因惧怕圈子,只得无奈回军。薛蚪迎上来笑道:“兄弟,你好福气,在阵上遇到个绝色佳人。” 薛孝苦着脸说:“哥哥别取笑我了,那圈子太过厉害,我这是无奈之下勉强应承的。回去得与叔父好好商量,想办法破除这圈子,这样潼关才好攻打。” 二人随即与其他将领一同回到帅营,将此事禀报给薛刚。
薛刚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逆子!她打死薛飞,你不报仇,反倒要与敌人议亲,留你这逆子何用?来人,将薛孝斩了!” 左右军士立刻将薛孝捆绑起来,准备推出辕门斩首。薛孝吓得魂飞魄散,众将见薛刚怒气冲天,都不敢上前劝阻。
关键时刻,程咬金大声喊道:“刀下留人!” 他走到薛刚面前,说道:“元帅莫要动怒,老夫有句话要说。潼关的盛元杰为人忠厚,况且他女儿不仅美貌,还有宝圈守护潼关,若不解决此事,我们何时才能进军长安,报父兄之仇?再说,盛家也是名门旧族,与薛家正好匹配。依老夫之见,待进了潼关,长安指日可破,父母之仇也能得报。你弟弟就薛孝这么一个儿子,若斩了他,岂不是断了手足?不如让我唤来孩儿程千忠做媒,促成这桩婚事,大家一同讨伐伪周,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薛刚听后,觉得有理,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说道:“确实是我考虑不周。” 随即吩咐松绑,让薛孝拜谢程咬金。
另一边,盛兰英见薛孝回军,收回圈子,也回到关中,去见父亲。盛虎、盛彪在关外掠阵,看到妹妹打死薛飞、打跑薛葵,心中正高兴,却又见妹妹在阵上与薛孝当面议亲,顿时怒火中烧。等盛兰英一进关来到堂上,二人便拔出宝剑,要斩杀妹妹。盛兰英也拔剑相挡,盛元杰见状,大声喝止。盛虎气愤地说道:“这贱人不知羞耻,竟然在阵上私自议亲!” 并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盛元杰叹了口气,说道:“你们有所不知,我本就是大唐臣子,如今武后篡唐改周,武三思丧师辱国,又连失三关。小主在房州,不久便会登基为帝,我岂能助纣为虐?况且薛氏弟兄世代忠良,却被武后满门抄斩,他们的子孙自然要报仇。你妹妹的师父金刀圣母曾对我说过,她与薛孝有姻缘之分,这都是命中注定,你们不必如此。” 盛虎听了,默默不语。盛龙却说道:“即便有姻缘,也该明媒正娶,在阵上议亲,成何体统?还需再仔细斟酌。”
正说着,有军士进来禀报:“启禀总爷,关外有鲁国公子孙程千忠将军求见。” 盛元杰问道:“他带了多少人来?” 军士回答:“他一人一骑,只带了四名家丁。” 盛元杰便说:“既然如此,老大,你去将他请进来。” 盛龙领命,将程千忠接入堂上,宾主相见。
程千忠年逾七旬,头发斑白,与盛元杰年纪相仿。盛元杰问道:“将军来到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程千忠便说明来意,是为薛孝提亲:“我愿为薛孝做媒,向令爱求婚。” 盛元杰欣然应允,当下便将女儿的庚贴交给了程千忠。程千忠接过庚贴回去复命。
次日,薛刚亲自护送薛孝,率领众将进入潼关。这天恰逢黄道吉日,盛府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薛孝与盛兰英在众人的见证下成亲。
此后,潼关上高高竖起大唐忠孝王的旗号。大军在潼关休整半月后,再度起兵,浩浩荡荡地杀向临潼关。离临潼关十里处,大军安营扎寨,准备明日开战。
且说临潼关距离长安仅有二百余里,一旦临潼关失守,长安便岌岌可危。临潼关守将陈元泰得知薛刚打破潼关,已兵临城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他心想:临潼关不过是个小关隘,如何抵挡得住薛刚的大军?况且自己这边兵微将寡,不如赶紧上表进京求救。他一面下令在关上多备灰瓶、石子,紧闭关门,坚守不出,等待朝廷救兵;一面派差官星夜赶往京城。
差官到京后,见到武三思,急忙禀报道:“薛刚打破潼关,情况万分危急,还请千岁奏明圣上,速速派救兵保守临潼关,击退薛兵!” 武三思听后大惊失色,不敢耽搁,立刻抱着奏章上殿,向武后奏明此事。武后看了奏章,脸色骤变,忙问差官:“薛刚这叛贼如何能打到临潼?” 差官奏道:“薛刚先在临阳起兵,率领三十万大军,势不可挡,接连打破三关。潼关总兵盛元杰献关投降,还与薛军联姻。如今薛军已到临潼城外,请陛下定夺!” 武后当即下旨:“若有人能退薛兵,官封万户侯!” 然而,两班文武大臣却面面相觑,无人应答。武后连问数次,始终无人敢站出来领命,她不禁大怒。这时,武三思出班奏道:“陛下,大厦将倾,非一人能扶。如今国库空虚,都城虽有十万兵马,但缺乏良将。臣恳请陛下张挂榜文,承诺重爵加封,如此一来,或许有人愿意拼死退敌,解此危局。” 武后觉得有理,随即一面命人张挂圣谕,一面整顿兵马,准备前去救援临潼关。后续局势将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