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炼山的局势陷入胶着,前一日众英雄被净山道人的毒圈所伤,只能高悬免战牌暂避锋芒。第二日,道人又来到山前叫阵,看到那显眼的免战牌,他仰头发出一阵张狂的大笑,随后返回帅营。
武三思和屈松彭连忙将道人迎入帐中坐下,武三思恭敬地说道:“师父今日辛苦,来人,速速摆酒!” 道人端起酒杯,缓缓开口:“千岁起兵三次,却屡战屡败。如今贫道下山为徒弟报仇,不过半日交战,便重伤他们数十员将领,逼得他们高悬免战牌、紧闭寨门。我这连环圈乃是用毒药炼制,采日月之精华,但凡被打中,不出七日必定性命不保。” 武三思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急忙说道:“还望大仙早日擒获薛刚,班师回朝,朝廷定有重赏!” 道人自信满满地回应:“千岁无需忧心,此事包在贫道身上。待除去薛葵,贫道便回山继续修道,不再过问红尘之事。” 当晚,营帐中觥筹交错,众人饮酒作乐,暂将战事抛诸脑后。
另一边,在八宝山连环洞,彭头老祖端坐在蒲团之上。他的徒弟俞荣,正是前年在长安救下的假薛蛟。经过老祖的悉心教导,俞荣不仅枪法精湛,两臂更有千钧之力。此时的他年方十六,身高八尺,模样英武,宛如灵官下凡。俞荣侍立在师父身旁,只听老祖郑重说道:“徒弟,如今薛刚被净山道人困在九炼山,道人打伤众多大将,行事猖獗。我这里有一葫芦丹药,你即刻送去,救众将性命。” 俞荣跪在地上,满心疑惑:“弟子跟随师父多年,从未听您提起这些事。今日为何要去救薛刚,还请师父明示。” 于是,老祖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他。
俞荣含泪拜别师父,骑上草龙,转眼间便来到九炼山。程月虎正在山前巡视,忽见空中落下一个道童,大吃一惊,厉声喝道:“哪里来的妖道?快随我去见三哥!” 俞荣赶忙解释:“莫要误会,我乃八宝山连环洞彭祖之徒。今见你们众将有难,奉师父之命前来相救,速速通报!” 程月虎一听,连忙赔罪:“得罪得罪!三哥正和我祖太爷在堂上商议,苦无救众将之法,快请进!” 俞荣随程月虎来到堂上,见到程咬金后急忙拜见。当他说明自己的来历,以及师父命他前来救人的缘由后,薛刚大喜过望:“原来你是我家大恩人!” 当下便在殿上与俞荣结拜为兄弟,随后一同去查看受伤的将领。
俞荣仔细查看伤痕,急忙从葫芦中取出丹药,敷在伤者患处,又取出丸药,用汤水灌进众将口中。片刻后,只听伤者腹中接连响了三声,他们缓缓苏醒过来,喃喃道:“哎呀,真是昏昏沉沉!” 睁开双眼,众人只觉浑身舒畅,竟能直接从床上坐起。薛刚和程咬金喜出望外,薛刚连忙说道:“多亏俞贤弟相救,大家快快拜谢!” 众将起身,纷纷向俞荣叩首致谢。薛刚随即吩咐摆酒设宴,款待恩人。席间,众人谈及妖道的连环圈威力无穷,都面露惧色。俞荣却镇定地说:“诸位不必担忧,师父曾给我一件宝物,名为‘紫金尺’,可破那连环圈。” 薛刚等人听闻,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次日,道人得知山上撤去了免战牌,武三思立刻传令,命屈松彭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山前。道人提剑上马,战旗飘扬,鼓声震天,他指挥军士破口大骂:“山上的贼寇,快下来受死!” 薛刚得到消息,立即带领众将上马,一声炮响后,大军冲下山来,弓箭手迅速列阵,严阵以待。俞荣身披战甲,提枪跃马,率先冲入战场。薛强挥舞令旗指挥,薛蛟在旁掠阵,王宗立、程月虎则在两侧护阵,战鼓擂得震天响。
道人一见到俞荣,二话不说便挥剑攻来,两人激战数个回合后,道人突然拨转马头逃走。俞荣紧追不舍,道人趁机祭出连环圈,直朝俞荣打去。只见俞荣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紫金尺抛向空中。紫金尺与连环圈相撞,刹那间红光一闪,连环圈竟消失得无影无踪。道人见法宝被破,怒不可遏,回马又与俞荣厮杀起来。
众将此前吃尽了连环圈的苦头,对道人恨得咬牙切齿。如今见俞荣破了法宝,顿时士气大振。尉迟景挥舞钢鞭当头便打,秦红双锏直取道人肩膀,薛葵更是双锤齐下,招招惊人。众将齐声呐喊:“活捉妖道!” 净山道人纵然邪法加身、武艺高强,面对如此多的猛将围攻,也渐感吃力,生怕有失,慌忙施展土遁之术逃走。薛葵眼疾手快,一锤砸去,只见金光四散,道人早已没了踪影,众将又惊又怒。
屈松彭在后方掠阵,见道人陷入困境,大喝一声,催马冲入战团,举起百六十斤重的金顶锏,朝着俞荣狠狠砸下:“看锏!” 俞荣迅速举枪格挡,两人你来我往,激战数十回合,俞荣一时难以取胜。众将见道人逃脱,又见俞荣与屈松彭打得难解难分,纷纷围拢过来。尉迟景、秦红率先加入战斗,三人合力围攻屈松彭。屈松彭却毫不畏惧,手中金顶锏上下翻飞,挡住三人攻势。然而,又战了几个回合,局势依旧僵持不下。这时,薛飞手提五百斤大锤大步上前,喊道:“三位兄弟且退,看我擒他!” 屈松彭见又来一员猛将,心中暗暗戒备。薛飞抡起大锤狠狠砸下,屈松彭急忙举锏抵挡。即便他武艺高强、锏法精通,面对四人的围攻也渐渐招架不住,顿时心慌意乱。就在此时,俞荣瞅准破绽,一枪刺入他的咽喉,屈松彭惨叫一声,跌落马下。尉迟景迅速下马,斩下他的首级,众人得胜回山。
武三思在帅营中得知道人失踪、屈松彭阵亡的消息,惊得面色惨白,连忙传令拔营后退,在离山百里处重新安营扎寨。他命人布置好鹿角、灰瓶、炮石,安排弓箭手把守了望楼,以防薛军追击。武三思坐在帐中,满心愁绪,不知如何是好。
当晚,明月高悬,武三思走出营帐散心,独自一人骑马往营外走去。行了数里,一座清幽的庄房映入眼帘。月光下,一位年轻女子亭亭玉立。武三思定睛一看,只见女子面容娇美,白里透红的脸蛋宛如粉红杏,眉眼含情,恰似桃花绽放,十指纤纤,身姿婀娜,美得倾国倾城,恍若月中嫦娥、塞外昭君。武三思一见倾心,顿时心猿意马,他上前问道:“小娘子,深夜独自在此,所为何事?”
女子转过身来,见武三思身着戎装,气度不凡,便柔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妾身独坐无聊,出来赏月,不想遇见将军,真是三生有幸。若将军不嫌弃,可随我入庄,饮一杯香茗。” 武三思心中大喜,随女子走进庄房。庄内房屋虽小,却布置得十分精致,还有几个清秀的丫鬟侍奉左右。喝过香茗,武三思询问女子姓名,女子答道:“妾身姓白名玉,父亲白太玄原是唐朝将领,不幸阵亡,母亲陈氏也已去世三年。妾身无兄无弟,年方十八,尚未婚配,家中有些庄田,倒也能维持生计。不知将军为何至此?” 武三思便将自己兵败的事情如实相告。白玉说道:“原来您是中山王,妾身有失远迎。我自幼生长在将门之家,略通武艺,还曾得异人传授兵法,愿助将军复仇!” 武三思欣喜若狂,当即与白玉一同返回帅营。
此前不见武三思,三军将士四处寻找,见他归来,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夜,武三思便封白玉为夫人。随后,他下令调遣黄河南北的军队前来增援。河南总兵方天定接到命令,正准备率军出征,又收到武三思的催兵令箭,于是与河北总兵桑十朋一同赶到帅营。武三思命白玉夫人操练三军,准备再次攻打九炼山。
与此同时,在阴风山莲花洞,殴兜祖师救下徐青后,将他带回山中,悉心传授枪法与兵法。如今的徐青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一日,他与仙童在山中嬉戏,忽然一阵大风刮过,一只斑毛豹从林中窜出。徐青眼疾手快,一把将豹子制住,轻轻打了几下,那豹子竟乖乖伏在地上。徐青骑上豹背,不知不觉便进入了一个山洞。祖师见状,说道:“徒弟,这豹子以后就是你的坐骑。你速去九炼山投奔薛刚,助小主杀入长安,推翻伪周,复兴大唐。待你功成之后,再回山修炼,修成正果。你途中若遇到一个身穿鼠色衣、尖嘴微须的黑面道人,务必取其首级,前去请功。” 说罢,祖师对着斑毛豹念动咒语。
徐青拜别师父,骑上斑毛豹。只见豹子四足腾空,腾云驾雾般出发。不多时,他在半路落下豹来,果然看见一个道人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徐青上前问道:“仙长从哪座名山来?居于何处洞府?又要往哪里去?” 道人抬头一看,见是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道童,便说道:“道童你不知,我乃清虚山无心洞净山道人。因薛葵杀了我徒弟,我便下山与薛家开战。没想到我的法宝被破,正打算回山重新炼制,日后再邀各洞仙长一同复仇。” 徐青一听,心中暗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他猛地一枪,直刺道人背心,道人毫无防备,惨叫一声,倒地身亡。徐青取了道人的首级,将尸体掩埋后,再次骑上斑毛豹,朝着九炼山飞驰而去。九炼山即将迎来怎样的变数?各方势力又将如何交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