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标说得也没有错。
这件事儿不仅放在当官的身上适用,放在任何地方都适用。
就好像一个在公司上班,公司要求他做的事儿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
只要做好了,就足额发工资。
然后这个人有一次迟到了,公司按照规矩扣了钱,他就觉得公司严苛了,不讲人情了。
如果都讲人情的话,那公司还开得下去吗。
今天你迟到,明天他迟到,谁还干活儿啊。
也许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确实有些石乐志,一心想要给朱允文铺路,可能会错杀一些好官。
可是朱标活得好好的时候,朱元璋有什么理由滥杀无辜呢?
从一个要饭的,辛辛苦苦,一刀一枪拼到了皇帝的位置。
朱元璋有什么理由不想大明好呢?
滥杀无辜就能让大明好吗?朱元璋又不是傻逼,他怎么会这么认为呢。
朱元璋想要取消宰相这个位置,觉得宰相的权力太大了。
但是,如果胡惟庸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为百姓,为大明。
没有任何的私心,朱元璋怎么可能非要杀了他呢。
要说朱元璋刚建立大明的时候,就想着废除宰相这个职位,估计没几个人相信。
如果一开始就不想要宰相,完全可以在建国的时候不设立宰相这个职位啊。
毕竟是新朝,总不至于全都延续旧制。
朱元璋之所以要废除宰相根子就在李善长身上。
洪武三年,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
史书上记载。
李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
同时也提到他,“颇专姿”。
有一次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发现有一项重要的政令,没有经过他的批准就实施了。
于是他当即质问李善长。
“此何人下令?”
李善长坦然回道。
“臣以为可行,故先行之。”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李善长觉得这件事儿可以做,所以就直接让手下去做了。
别说朱元璋了,换个人受得了吗?
不说皇帝了,没几个人当过皇帝。
就拿开店举例子吧。
你开了个饭店,请了个厨师。
你跟厨师一起商量好了菜单,厨师厨艺不错,店里的生意也挺好的。
然后有一天,厨师突然就换菜单了,都没有通知你一声。
你去问厨师为什么换菜单。
厨师说,我觉得这个菜单更好,所以就换了。
好,就算这个菜单更好,厨师有权力决定饭店的菜单吗?
身为老板都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饭店卖什么菜?
都这么干的话,到底谁是老板,谁是打工的。
而且退一步来说,如果换了菜单导致店里生意不好了,厨师手艺好啊,人家拍拍屁股换个饭店照样当厨师。
老板呢,他能走吗。
店是他花钱投资的,生意不好厨师照样拿工资,老板可是实打实要赔钱的啊。
所以哪里老板喜欢这样的员工?
一个小饭馆,一共就一个员工,老板都受不了这种事儿。
何况是一个皇帝呢。
也正是李善长的一系列操作,导致朱元璋对丞相制度产生了很坏的印象。
当时徐达是右丞相。
洪武四年,徐达北伐归来,朱元璋在奉天殿设宴,席间就问他。
“丞相在外经年,可曾思念朝政?”
这可把徐达吓得够呛,徐达当即离席跪拜。
“臣武夫,唯知征战,朝政非臣所长。”
这件事儿就说明,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对相权产生了足够的警惕。
胡惟庸被抓后,审讯官问了一个问题。
“丞相可否代天子行令。”
胡惟庸的回答是。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这句话一出,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就算是彻底废了。
都尼玛这么说了,别说朱元璋了,换了谁也留不得他胡惟庸了吧。
什么叫非常之时?这个非常之时的解释权,明显就在胡惟庸自己手里。
什么叫非常之事?这个解释权也在胡惟庸手里。
他这话的意思不就是,皇帝你听好了啊,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会做一些事情,这个事情呢,有可能会让你皇位不保。也有可能让这个天下从姓朱改成姓胡。
所以说,朱元璋其实也挺冤枉的。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下,他有什么理由杀人呢?
难道就图好玩儿?
有因必有果啊。
朱标现在揭示了真相。
真相就是,大家好不容易当官了,都是人上人了,你朱元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
自古以来,当官的贪点儿钱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果当官没有特权,那我为什么寒窗苦读数十载?
不就是为了当官,当人上人,享受特权的吗?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我成功了,却依旧没有特权?
这谁受得了啊。
文武百官想要的,是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皇帝,不是朱元璋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
就算是现在没犯事儿的,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他们也怕自己哪天就犯事儿了。
所以朱标这个看似温和的太子,就寄托了他们的希望。
文武百官中的大部分,其实都盼着朱元璋赶紧死,然后朱标即位。
尤其是文官集团,毕竟朱标从小就对儒家非常的推崇,对待他们这些读儒家经典的文官非常的友善。
只要朱元璋死了,朱标即位了,他们就不用活得这么小心翼翼的了。
可惜他们错了,错误地估计了朱标。
本以为朱标是只小绵羊,实际上朱标也是个大灰狼,只不过一直都伪装得很好。
朱标确实从小就读儒家经典,可他也是生在战乱年代的。
朱元璋对朱标又寄予厚望,怎么可能让他成为一个只会读儒家经典的书呆子呢。
如果朱标是个书呆子,朱元璋还会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吗?
“所以标儿你的意思是?”
“儿子的意思是,当皇帝不应该太过苛责百官,尤其是不该随意打杀。但是该有的约束,一点儿也不能少。
一旦没有了约束,历史必然还会重现的。
儿子之前一直劝爹你对勋贵们好一些,也是不想让人觉得你是个残暴的皇帝。”
朱元璋很是欣慰,他没有看错人啊。
虽然两人还是有区别的,朱元璋喜欢直来直往,你惹我,我就弄死你。
朱标是钝刀子割肉,看似不会一刀砍死你,但是该下刀的时候也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