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拜三的眼中,除了感激之情以外,就只剩下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此时的李拜三侧身端坐,如同一个懵懂的小学生般,认真地请教道:“祝大哥,我一直有几个问题不得其解,那便是我们的异能究竟从何而来?还有,我们怎样才能快速提高能力?”
“我们的异能是如何出现的,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我说不清楚,甚至就是各个机构以及各大势力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祝群平接着说道:“但是,对于如何提高能力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祝大哥,说来听听。”李拜三眨着眼睛,好奇地说道。
祝君平略微思索片刻,接着说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速度以及发展上限,除了后天的努力以外,很大程度上在出生时就已注定。也就是说,并不是有了无穷的资源,一个人就可以在其能力领域之内无休无止地发展下去。所以,越是高阶的能力,就越是受到天赋的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但是,每个人的天赋潜力却是不同的。”
此时的李拜三目不转睛地认真倾听,努力地消化着祝君平所讲的理论。
过了一会儿,李拜三这才缓缓开口,接着问道:“祝大哥,我们二人都拥有空间异能,但是关于这种能力到现在我还是不得其法,一头雾水,你能不能给我讲讲呀?”
祝君平缓缓起身,犹如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一般,目光深邃,神情严肃,侃侃而谈:“空间异能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是一种极其特殊且十分霸道的能力。它的上限有多高,我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却能够确定,那便是武学一道的最高境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祝大哥,怎样才能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呢?”李拜三两眼放光,充满了求知欲望。
“这种境界其实就是一种坐忘之术,也可以称为坐忘之道,必须先从心如死灰的‘下愚’状态开始。”祝君平循循善诱地解释道。
“祝大哥,那什么又是‘下愚’状态呢?”李拜三接着问道。
祝君平又重新坐了回来,继续娓娓道来:“从哲学角度出发,‘下愚’并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深沉地观察角度,只有站在‘下愚’的立场,才能真正地理解‘上智’,也就是自然法则或是世界意志。这里的‘下愚’其实是对世界的一种全局性视角,它意味着一种谦虚、朴素的态度,一种放下自我,融入自然的姿态。只有以这样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才能真正看到世界的全貌。”
“祝大哥,那如何才能达到‘下愚’状态呢?”李拜三继续追问。
“问的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我刚刚讲过的一个理论,那便是坐忘之道,也就是‘心斋坐忘’。”祝君平说道。
“祝大哥,展开讲讲。”李拜三虽然听得有些迷迷糊糊,但是兴趣依然浓厚。
“好的,我分开来讲。”祝君平接着说道:“首先,‘新斋’是一种内心的平静祥和,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观察自己以及万物。这就像是一潭湖水,只有当它静止时,才能清晰地映照出周围的景色。”
“然后便是‘坐忘’,它是一种放下执念,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把自我与世界视为一体,把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时间与空间都融为一体,从而消除个体与世界的界限,使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且融入自然万物。”
“祝大哥,你讲的这些太过抽象,我还是有点听不懂。”李拜三不懂就问,毫不掩饰。
“李拜三,听不懂很正常。”祝君平遥望夜空,似在回首往事:“我当年和你一样,初听恩师讲解之时,也是无法完全理解这种境界之深意,直到老师以身试教带我游历一番过后,我才慢慢体会一二。”
“祝大哥,详细讲讲。”李拜三兴致高昂。
祝君平的眼眶有些许泪光闪动,往事历历在目,回忆涌上心头:“我和恩师一同修炼,一同在自然界中游历,欣赏着大自然的奇特与美妙,体会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我们站在旷野之中,仰望高高的天空,感受到自己与天地共同呼吸。我们放下人世间的一切烦琐,专注于感受天地万物的无穷无尽。”
“我们在春日里一同踏青,感受大地回春的生机。”
“我们在夏日里一起品茗,品味炎炎烈日的清凉。”
“我们在秋日里一同赏月,观赏金秋斑斓的色彩。”
“我们在冬日里一起观雪,体会银装素裹的纯净。”
“老师曾对我说:将来的你不一定要建功立业、立身扬名,也无需标新立异、开宗立派,只要能够顺应天地规律,不被外物所左右,那就足够了。”
“祝大哥,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李拜三感触良多地接着说道:“要想获得自由和解脱,就必须从自己的内心开始改变,只有放下欲望和执念,才能拥抱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才有可能达到‘心斋坐忘’的境界。”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呀,李拜三,你已摸到了一部分门槛,也可以说是‘入道’了。”祝君平欣慰不已地接着说道:“今天就到这里了,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继续坐而论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近破晓时分。穿透黎明前的黑暗,山巅之上的几棵细小红松随风摇曳,窸窣作响,一如前途未卜的李拜三那漂泊不定而又充满挑战的未知命运......
第二日,李拜三睡了几个小时便起床洗漱,匆匆赶往山坡木屋,将昨日留下的一些收尾工作继续做完。
李拜三在屋顶预留了一个三角形的通风口,然后又在房顶以及房屋两侧铺设了干草以及兽皮。这样一来,夏天掀开皮帘即可形成空气对流,冬天也可依靠壁炉热气自动循环。
至此,一座小型木屋便已彻底竣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屋不大,却功能齐全,温馨无比。
李拜三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看着这座由自己亲手搭建而成的木屋,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
不知何时,祝君平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李拜三身旁,与他并肩站立,一起欣赏面前这座如艺术品般的临时住所......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三日,李拜三和祝君平也已住进了山脚下的木屋。
接下来的几日里,二人白天一起品茶论道,切磋武功,傍晚一起围坐篝火,把酒言欢。时光虽然短暂,却既充实又快活。
时间如同流水,一晃七日匆匆而过,李拜三体将祝君平传授给他的那几套功法都已学完,而且体内的那几股过剩的能量也已得到有效压制。
“该回家了。”祝君平朝着四周环视一圈,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木屋的位置。
“好的。”李拜三平静地回应道。
二人背起行囊,由北向南,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