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章怀太子庙乐章之五
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武舞作
绿林炽炎历,黄虞格有苗。
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
七德干戈止,三边云雾消。
宝祚长无极,歌舞盛今朝。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炽(chi)
? 虞(yu)
? 幄(wo)
? 嫖姚(piào yáo)
注释
? 绿林:这里借指叛乱势力。
? 炎历:指汉朝,汉朝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历。
? 黄虞:黄帝和虞舜的并称,借指圣明之世。
? 格:在这里是征服、平定的意思。
? 有苗:古代部落名,这里泛指四方的叛乱者。
? 嫖姚:指霍去病,此处代指武将。
? 七德:指武功的七种品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 三边:指东、西、北边陲。
? 宝祚:指皇位、国统。
译文
叛乱势力在汉朝时气焰嚣张,圣明之世平定了四方的叛乱者。塞外的沙尘被战争惊扰,朝廷在营帐中任命武将出征。武功彰显使得战争停止,边疆的战乱如同云雾般消散。皇位永固没有尽头,今朝歌舞升平一片繁荣景象。
在唐代,祭祀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追思,更是一种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国家威严的庄重仪式。这首《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武舞作》,以独特视角切入,通过对历史典故和祭祀情境的巧妙融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蕴含着国家兴衰、和平祈愿与盛世颂歌的宏大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唐代祭祀文化的厚重底蕴,以及古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殷切期盼。
首联:溯源德政,彰显理想
“绿林炽炎历,黄虞格有苗”,诗歌开篇便将视野拉远,回溯历史的长河。“绿林炽炎历”,“绿林”指新莽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他们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揭竿而起,为推翻腐朽统治而战。“炽炎历”,“炽炎”象征着炽热、旺盛的生命力,“历”代表历史进程,寓意着绿林军的兴起如同熊熊烈火,在历史长河中掀起波澜,象征着国家在困境中所蕴含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依然能凭借强大的内在力量奋起变革。
“黄虞格有苗”,“黄虞”指代黄帝与虞舜,他们是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以仁德治天下,功绩卓着。“有苗”是古代南方的一个部族,曾与中原部落产生冲突。“格有苗”讲述的是黄帝、虞舜凭借高尚的德行和智慧,以德服人,最终感化有苗部族,使其归顺。此句表达了以德政治理国家,使四方宾服的崇高理想,体现了古人对德治理念的推崇,认为只有推行德政,才能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整首诗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根基。
颔联:边关风云,决策帷幄
“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笔锋一转,从历史典故聚焦到现实的边境局势。“沙尘惊塞外”,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塞外边关的紧张画面,漫天沙尘飞扬,暗示着外敌的侵扰和战争的威胁,边境地区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大地,百姓的生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帷幄命嫖姚”,“帷幄”是指帝王的宫廷或军帐,是决策的核心之地。“嫖姚”原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他英勇善战,多次深入匈奴腹地,立下赫赫战功,这里指代勇猛的将领。这句诗描绘了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帝王在宫廷中运筹帷幄,果断任命英勇的将领出征御敌,彰显出国家在面对外敌时的果断决策和强大的统治力,展现出统治者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以及国家应对危机的有序与威严。
颈联:德化和平,安宁重现
“七德干戈止,三边云雾消”,承接上联的战争局势,展现出国家通过德治与智慧实现和平的过程。“七德干戈止”,“七德”是指帝王的七种德行,包括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等,这些德行被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准则。“干戈止”表示战争停止,意味着通过践行七德,以德治国,国家得以平息战乱,迎来和平。这体现了古人对德治力量的坚信,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德行,才能化解纷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边云雾消”,“三边”泛指国家的边境地区,“云雾消”形象地描绘出边境紧张局势的消散,曾经笼罩边境的战争阴云被驱散,和平的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实现和平与安宁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视,也展现了国家在经历风雨后重归安宁的欣慰与喜悦。
尾联:盛世祈愿,颂歌飞扬
“宝祚长无极,歌舞盛今朝”,将情感升华到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当下盛世的歌颂。“宝祚长无极”,“宝祚”指代帝王的统治,寓意国家的命运。“长无极”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祈愿,希望国家的统治能够永恒延续,历经岁月的洗礼而不衰,百姓能够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
“歌舞盛今朝”,描绘了一幅国家繁荣昌盛、人民欢乐祥和的画面。在这祭祀的庄重时刻,人们通过盛大的歌舞来庆祝国家的繁荣与和平,舞蹈的欢快节奏、歌声的激昂旋律,都传递出人们内心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展现出国家在和平与繁荣的道路上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盛世景象,也使整首诗充满了庄重与欢乐交织的情感氛围。